文学提纲范文

m888999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文学提纲范文

【简介】感谢网友“m888999”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学提纲范文(共15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文学论文提纲

前言

批评不是批评的目的。

一, 现代、当代文学产生的背景及其环境

1, 1百年轮回;

1,2 30年的断层;

1,3 现代文学创作的知识分子化以及潜革命化;

1,4 当代文学创作的伤痕起点、先天不足及其异化;

二,现代、当代文学作者的知识结构以及价值观的区别

2, 1西方文化的鲜花在封建的牛粪上怒放 ;

2,2 不知不觉中的狼奶哺育出不完整的人 ;

2,3 愤怒是当代文学的助产士 ;

2,4 在栏架前因伤退却的当代文学 ;

三、现代、当代文学的传承和类同

3,1 在拒绝人文精神的土地上发育不良的物种 ;

3,2 对强权或物质的臣服是现、当代文学的.殊途同归 ;

四、百年文学的未完成越狱;

4,1 十年黄金时间对三十年的反动的反动 ;

4,2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千年政治宗教造成的一种群体症候

4,3 摸着石头迷失在路上 ;

五、扭曲了的当代文学之路

5,1 全民的泛物质化,告别阅读时代

学前教育硕士毕业论文提纲【3】

摘要 3-4

Abstract 4

目录 5-7

第一章 绪论 7-15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7-8

二、文献综述 8-11

(一) 幼儿园常规的研究 8-10

(二) 幼儿园音乐活动常规的研究 10-11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1-12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5

第二章 音乐活动中的普遍性常规 15-21

一、听音乐信号行动 15

二、具有良好的空间意识 15-19

(一) 坐时与相邻同伴不发生肢体碰撞 16-17

(二) 固定站位练习上下肢联合动作 17

(三) 散点时主动寻找适度的运动空间 17-18

(四) 回位时主动迅速找空位子坐下 18-19

三、认真倾听与仔细观察 19-21

(一) 认真倾听 19-20

(二) 仔细观察 20-21

第三章 音乐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1-32

一、歌唱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1-23

(一) 仔细倾听教师范唱 21-22

(二) 认真倾听同伴歌唱,并努力使自己的声音与集体和谐 22-23

二、韵律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3-26

(一) 前奏时安静等待,尾奏时造型不动 23

(二) 适度地与同伴合作 23-25

(三) 看清示范再做动作 25-26

三、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6-32

(一) 乐器的使用常规 27

(二) 先徒手演奏,再拿乐器演奏 27-28

(三) 演奏时看图谱、看指挥 28-32

第四章 中班音乐活动常规的培养策略和教学建议 32-36

一、中班音乐活动常规的培养策略 32-33

二、中班常规建立的原则 33-36

(一) 讨论协商,共同制定规则 34

(二) 明确、坚决地执行规则 34

(三) 根据幼儿发展水平、个性特点,修正规则 34-36

结语 36-37

附录 37-39

参考文献 39-41

致谢 41

篇2:英语论文提纲 文学

Acknowledgements 4-5

摘要 5-6

Abstract 6

1. Introduction 9-15

1.1 Research Issue,Significance and Thesis Statement 9-10

1.2 Research Theory and Methodology 10-11

1.3 Literature Review 11-14

1.4 Thesis Structure 14-15

2. British Comedy Tradition-From the 1890s to the Present 15-24

2.1 From the 1890s to the Late 1920s:Visual Humor in Silent Cinema 15-16

2.2 From the Late 1920s to the 1930s:the Coming of Verbal Humor 16-17

2.3 From the 1940s to the 1960s:Ealing Comedy,Carry Ons,etc 17-21

2.3.1 The Ealing Comedies 18-19

2.3.2 The Carry Ons 19-20

2.3.3 Other Representative Comedians or Works 20-21

2.4 From the 1970s to the 1980s:A Relative Decline 21-22

2.5 The 1990s Onwards:Unprecedented Commercial Success 22-24

3. Analysis of Commercially Successful British Comedy Films since the 1990s 24-45

3.1 The Commercial Success:Box Office and Rating 24-26

3.2 Transformation to New-style Comedy:Urgency and Possibility for Change 26-30

3.3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nd Promotion 30-34

3.3.1 Funding 30-31

3.3.2 Co-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31-32

3.3.3 Popular Music 32-34

3.4 Selling Britishness 34-45

3.4.1 Urban Romantic Comedy and National Identity 34-35

3.4.2 Urban Romantic Comedy:Major Themes 35-41

3.4.3 Feel-good Community Comedy and National Identity 41

3.4.4 Feel-good Community Comedy:Major Themes 41-45

4. Case Study of 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1994) 45-53

4.1 Overview and Reception 45-46

4.2 Synopsis 46

4.3 Theme Exploration 46-50

4.3.1 Urban Fairy Tale 46-48

4.3.2 Quest for True Love and Marriage 48-49

4.3.3 The Special UK-US Relationship in Film 49-50

4.4 Production and Promotion Analysis 50-53

5. Case Study of The Full Monty 53-60

5.1 Overview and Reception 53-54

5.2 Synopsis 54

5.3 Theme Exploration 54-57

5.3.1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Industry and Working Class 54-55

5.3.2 Masculinity Crisis 55-56

5.3.3 Optimism,Nostalgia and Collectivism 56-57

5.4 Production and Promotion Analysis 57-60

6. Conclusion 60-62

Works Cited 62-67

篇3:文学毕业论文提纲

论文题目:论《大话西游》对《西游记》的继承与创新

摘要:在众多续作中,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大话西游》有着继承与创新(解构)的独特意义。

而诸多评论者更是认为《大话西游》是对《西游记》的解构和颠覆,二者共通之处甚少。

然而,通过二者的比较,可以看出《大话西游》在很多方面是一脉相承的,并且有所超越,创新。

继承与解构,二律背反,只有遵循这一规律,续作才能够既保有原作精神,又有着与原作不同但与时代需求向合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大话西游》;《西游记》;继承;创新(解构)

传统与现代微妙的关系,是继承,是创新,那么就以《大话西游》和《西游记》来看看其中奥秘。

一、《大话西游》对《西游记》的继承

(一)由放纵到约束的心里路程

《大话西游》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都有体现出对绝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威和秩序的挑战与对抗,以及挑战失败后对现实的接受和妥协,是由放纵到约束的一个过程。

(二)对绝对自由的追求与秩序的建立

《西游记》是人生的一种隐喻,人生而自由,但是在人生之路上,却无往不在秩序这一枷锁之中。

有评论者认为,《大话西游》为代表的无厘头文化在解构经典、解构权威、解构理想,从而走向了彻底的虚无主义。

但事实上《大话西游》并不是大众文化所炮制的一出简单的搞笑剧或惯用的爱情悲剧,它最终的落脚点在责任,在个体所无法避免的自由与秩序的抗争,《大话西游》不仅在解构,同时它也试图重建。

可以说前期是追求自由,后期放下理想,皈依佛门,去建立新秩序。

(三)金箍儿——责任的象征

在孙悟空和至尊宝最终选择约束,走上去西天取经的道路无疑都戴上了金箍儿,这是一种社会责任的象征,选择了它意味着将不可再任性妄为,为“本我”而活,而是要以天下为己任,取得真经,普度众生、感化世人,这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大话西游》对《西游记》的创新(解构)

(一)《大话西游》的夸张语言

《大话西游》无疑是对《西游记》的解构和颠覆,几乎把一切严肃的东西,如空间感、历史感、权威、道德、伦理等全部解构,就连爱情,也变得荒诞可笑。

通过夸张的语言和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达到了这种解构的后现代艺术效果。

该片的台词具有明显的后现代色彩。

观众观看在这部片《大话西游》中,频频大笑,绝大部分都是被剧中的台词而逗乐的。

首先,夸张的目的是为了情感抒发的需要,激情状态时,所产生的宣泄主观情意的需求。

其次,夸张在描写具体的事物时,能强化形象,突出事物的本质。

(二)悟空有无言情言性

《大话西游》中的至尊宝迷情恋性就是对《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不言情言性的解构《大话西游》中至尊宝有五百年前后的爱人白晶晶,有五百年前的最爱紫霞仙子,纠结于这两段爱情中的他,是一个七情六欲丰满的“人化”了的孙悟空。

(三)唐僧形象的颠覆 首先,《大话西游》中唐僧的处处为悟空着想就是对《西游记》中唐僧从不曾为悟空着想的颠覆。

其次,《西游记》中的唐僧性格是复杂的,多变的。

(四)孙悟空的悲剧命运

虽然同为悲剧命运,但又是不相同的选择过程。

如果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更多是因为外在的强制力量而不得已选择了西天取经,那么《大话西游》中的至尊宝则是自由地选择,自觉地承担,后者更为悲壮,也更为深刻。

参考文献:

1、董国炎,刘明坤.孙悟空新解读[J].明清小说研究,,(01)。

2、尹晓叶.论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意蕴[J].语文学刊,(06)。

3、孙书磊:经典的解构:从《西游记》到《西游补》、《大话西游》[J].淮海工学院学报,,(01)。

4、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版,第134页。

5、陶东风,金元浦,高丙中主编.文化研究第1辑.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版。

6、徐艳蕊、王军伟:《大话文艺的多重性格与大话一代的精神维度———从〈大话西游〉到〈Q版语文〉》,《江西社科学》,10月。

篇4:文学毕业论文提纲

【内容摘要】:

繁漪是曹禹的成名之作《雷雨》中的一个被欺凌、被摧残的女性,同时也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家庭束缚的“叛逆”,一个阴鸷的女人。

她的性格复杂,她既渴望自由的爱情,但又摆脱不了家庭的牢笼,她既具有旧式女性柔弱的性格,同时又有着现代女性的抗争精神。

繁漪是一场突发的“雷雨”性格,揭示了在中国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与个性自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关键词】:《雷雨》 繁漪 封建社会 悲剧形象

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剧作者曹禺曾说以自己写剧本“醉心于任务的塑造”,写戏主要是写人。

本着对艺术的一种追求,他笔下诞生了无数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艺术形象,而成名作《雷雨》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成为广为人知的性格典型。

剧中塑造了周朴园的虚伪与冷酷;周冲的纯真与虚幻;鲁大海的冲动与莽撞;鲁四凤的单纯与善良;鲁贵的贪婪与势利,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繁漪个性中的不屈不挠、无拘无束、敢爱敢恨的倔强性格也正是曹禺作品人物众生相中最闪亮的一个,从而成为戏剧《雷雨》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的最耀眼的形象之一。

但繁漪这一人物是可悲的,其结局是凄惨的,繁漪的悲剧留给我们的深深的思考。

下面就对《雷雨》中繁漪的形象作一番分析和探讨。

一、繁漪的'叛逆精神

按剧中的提示,她是一位“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①。

正因为如此,使她走上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道路,在她身上折射出不畏强权、争取自由、宁死拼斗的绚丽光彩。

首先,她出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人民群众没有人身自由,享受不到人权,处于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

然而,由于繁漪上过私塾又受过一点新的教育,这不仅使她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了她的感情,开阔了她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使她具有了较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条件,所以当她渴望自由,渴望爱情的时候,她奋起,不顾一切的去追求,

她不能安于“三从四德”所规定的命运,她要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改变身为“工具”的命运,力图作为一个“人”而“真真活着”。

她不顾封建礼法高呼:

“我的心,我这个人还是我的。

”可繁漪这个“中国旧式女人”无法选择到更好的叛逆的方法和途径,“她毫不犹疑地踏着艰难的老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救出自己”,“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拗的马”,进行欲斗的反抗,她不甘心,她以摧毁一切的力量发起进攻,进行报复。②

然而,新时代潮流过于迅疾、过于猛烈,使她根本来不及从容地吸取新的精神营养,于是,她们不得不以 “半新”的姿态,乃至以传统的、病态的思维方式、斗争方式去寻求个人幸福。

但她身上折射出的反封建专制的个性解放色彩,是周朴园这个死寂家庭的一场雷雨、一个闪电,她照亮了所有的黑暗与罪恶,当她的灵魂终于勇敢地发出一声强烈呼喊:“我是人,一个要真正活着的女人!”那是时代的觉醒,是“五四”的声音。

她一生为这追求,生命为这燃烧。

二、蘩漪的性格悲剧

我们可以看到,蘩漪之所以像所有的大宅院中姨太太一样的阴差阳错地爱上了丈夫前妻生的大少爷,并不是因为她天生的变态,而是环境所迫。

在她平时接触的人中,无人可爱。

她不愿也不敢走出家庭,一方面是因为她没有自立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她不愿放弃养尊处优的太太生活。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她与周萍的相爱,除了满足自己的情欲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丈夫不尊重自己的一种报复。

而在她的思想深处,有许多沉重的无法消除的封建思想意识。

然而,她最终还是被周萍抛弃了,并对她厌恶不已,蘩漪沦落到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地步。

其实周萍主要会抛弃繁漪并不是因为四凤的出现,其本生就没有真正地爱上繁漪,由于长期的环境压制,使他形成了一种病态的性格,所以当他刚见到繁漪比他大不了几岁的继母所带给她的那种来自女性的柔情,以及繁漪每天所经受的那种同样被压抑的境遇,

使周萍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于是他引诱了他的后母,做出了“就是犯了灭伦的罪也干” ③的事。

其结果,和所有畸形的爱一样,这种爱不过是一种畸形环境下孕育出来的怪胎,是经受不起生活的考验的。

很快,周萍就开始厌恶他们的这种关系。

繁漪是执着的,“她会爱你如一只饿了三天的狗咬着它最喜欢的骨头,她恨起你来也会像只恶狗狺狺地,不,多不声不响地狠狠地吃了你。

”④这种极端的心态在她的行动上都有所表现,爱起来像团火,恨起来像把刀,也就形成了她的悲剧特点。

到最后一幕,她只剩下近乎绝望的乞求,是繁漪从来没有过的,表现了她内心的极大痛苦。

“不,不,你带我走,——带我离开这儿,(不顾一切地)日后,甚至于你要把四凤接来——一块住,我都可以,只要,只要(热烈地)只要你不离开我。”⑤

这都表明了一个绝望的女人的最后的、无力的挣扎,也显示出繁漪性格中旧式女人的怯弱,色厉内荏的一面,最终繁漪在爱与恨都燃尽之后,走到了她的末路,完成了她的悲剧。

繁漪在旧制度,旧家庭里是被欺凌、被摧残、被遗弃的受害者,她的悲剧命运是值得同情的。

但在她的思想性格中,杂合着积极的和变态的因素,她是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和黑暗社会造成的悲剧人物,因而具有较深刻的典型意义。

繁漪在为争取爱情自由而作的绝望反抗和斗争中,虽然失去了一切,但却有力地撕破和捣毁了周朴园处心积虑建立的家庭的“圆满”秩序,冲击和促进着封建王国的溃败。

可以说她的不幸命运暴露了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和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她的叛逆和挣扎则是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有力冲击。

同时也说明在利已主义的发条上产生的反抗力量毕竟是软弱的,不能持久的,通过追求个性自由产生的爱情,她并不是美丽的,当她破坏着自己的罪恶家庭时,也在破坏着别人的幸福;当她要求着自己的自由时,也在损害着别人的自由,所以她不可能使自己获得真正的幸福,她的悲剧亦是必然的。

参考文献:

①选自《雷雨》,作者曹禺,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②选自《文学名著导读之<雷雨>》,作者臧恩钰,辽宁大学出版社 ③选自《曹禺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

④选自《曹禺选集》,作者曹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⑤选自《曹禺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

篇5:文学毕业论文提纲示例

一、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与作用

本专业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全面考查学生在本科阶段在法语读写方面的学习成果,包括:

1)法语笔语表达能力:用法语分析、归纳、陈述、论述所选专题内容。

2)查阅法文文献、分析归纳原文资料的调研能力。

撰写论文本身是一个为将来做科研工作进行学习和训练的过程。

二、国际合作办学(贸易方向)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专业对国际合作办学3+1项目(贸易方向)毕业论文的要求不同于单一语言文学方向论文的要求,根据培养法语本科+专业方向的复合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参照法国商学院对商科学生实践性写作一般规范,本专业规定3+1项目(贸易方向)毕业论文要求用法文撰写,论文应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1、一篇在法国企业实习的实习报告,撰写要求以法方学校要求为准;

2、一篇小论文或评论,对有关国际贸易专题或法国商科教学方面的选题进行分析、思考和评论。小论文的撰写要求如下:

篇幅为a4纸4号字单倍行距打印稿不少于8页。

要求对选定专题进行分析、归纳和论证,提出个人的见解。

要求有标题、引言、正文(至少3个部分)和结论。

要求用中文和法文各写一篇150字的摘要,并列出关键词。

要求列出参考文献:至少列出3篇正式出版物。

篇6:英语文学论文提纲

Abstract

While bring unparalleled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to society on economy and culture.Internet technology has given a huge challenge to the origi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is a global issue, it involves the economy, the culture, the legal aspects of morality, and it requires joint efforts of the whole society.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for the tradi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 brings huge impact. At present 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were insufficient, such as legislation, patents, etc. In many countri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lags behind; the system is relatively backward, compar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average still have a large gap.

Keywords: System;The status;Protection; Changing;influence

Ⅰ. Traditional syste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 The severe situation. Traditional syste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leading to the crisis.

1. Tradi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scope expands unceasingl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kes the tradi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from single copyright expanded to commercial secre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ven network domain.

2. Realistic social ethics and network ethics to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knowledge propagation. These differences influence 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from a subjective.

3. Network monopoly attenuated.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legislation differences and the rights protection period ragged, etc. All profoundly influence to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exclusiveness and weaken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 monopoly.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nfirmation, using, monitoring and protect the realization are difficult.

4. Network unfair competition. Network unfair competition often occur in e-commerce, it has great harmfulness .Network unfair competition problems triggered network domain name and well-known trademark and other industri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problems. Network unfair competition problems triggered network domain name and well-known trademark and other industri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problems.

B.It needs to be changed. Traditional syste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of change is related to people's interests. Once lost its protection, any innovation will be taken away or suppressed. This is a matter of “To be or not to be”

Ⅱ. There are some controversies

A. network liberalization - Open/close source. It is a widely discussed topic, and still has considerable differences.

B. more strict law enforcement. If we don't sound legal system and perfect the system or, conversely, or even give up the existing protection system we will live in a quiet society, no innovation, no character, no development.

C. consciously. Some people think that legal is unnecessary and high moral man is just ok. It is just a long-term and unrealistic ideal

Ⅲ. Some thoughts.

A. More perfect legal system and the consummation system .Although 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truth ethics. For the time being, a more perfect legal system and the consummation system is a direct way of solving the problem.

B. Strengthens education. The personate is most important, so strengthen education is necessary.

C. Targeted policies .We can adopt different action in different fields, for instance the open source movement in computer technology. It could attract more volunteers; we also can take powerful legal protection for commercial secrets. Those are some fields.

Copyright

Commercial secrets

software

Digital library and database

D. Network ethics. This is a brand-new topic, we should work together to create a good social network information society.

Reference

1. Peter, D. .A Philosoph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M] .Dartmouth:Publishing Company Limited.

2. Tina, H. & Linda ,F.().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M].London:Law Press reprinted by permission of Pal grave Publishers Ltd.

3. Brussels.(. 3).Copyright and Related Rights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M].German: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4.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M].London:White P aper,1995

5. l-10.

6. Lyon,L.(2002).Public relations for your library:A tool for effective communications:[J].Library talk,l 5(3)4―6. :

7. Rosenoer.(2001).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J] .Intellectual Property.

8. 吴永臻(.6)网络信息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J].河北大学学报。

9. 陈益君张军(2001.5).网络信息传播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J].情报学报.

10. 张文杰姜素兰(1998.3).网络发展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篇7:英语文学论文提纲

题目

A Contrastive Study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题目:二号,黑体,加粗,居中,除了英语小词外,其他单词首字母都要大写;另外:除了题目外,论文中所有英文的字体均采用“Times New Roman”)

(学院、专业、学号、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小四号宋体字,加粗),依次排印在论文题目下,上空二行,居中)

Abstract

This paper centers on the different expressions of …… (英文摘要:上空二行;题目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置于粗体方括号内,顶格放置;随后的内容与前面的粗体方括号之间空一格,不用其他任何标点符号;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不加粗;单倍行距。)

Key Word

idiom; comparison; English; Chinese

(英文关键词:题目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两个单词的首字母要大写,置于粗体方括号内,顶格放置;随后的内容与前面的粗体方括号之间空一格,不用任何其他标点符号,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不加粗,除了专有名词外,其他单词的首字母不大写,各单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分号之后空一格;最后一个关键词之后不用任何标点符号;单倍行距。)

Introduction

(顶格,除了第一个单词及专有名词外,其他单词首字母都不要大写;标题最后不用任何标点符号,上空两行)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 So, this essay is trying to

focus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doms in terms

of their essential meaning, customary usage and typical expression

(Chang Liang, 1993:44; Li Guangling, ).

(段落第一行缩进4个英文字符;夹注的标注法:出现在夹注中的作者必须与文后的参考文献形成一一对应关系;注意一个或多个作者间的标点符号,时间、页码等的标注法;另外,汉语参考文献的作者要以拼音形式出现,不能出现汉语姓氏;夹注出现在标点符号之前)

正文

.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English idioms and Chinese idioms

In English, …. And it can be clearly seen in the below examples:

(1) I don’t know。我不知道。 (2) I am not a poet. 我不是诗人。 (正文中的例子以(1),(2)…为序号排列,直至最后一个例子;而①, ②…则为脚注或尾注的上标序号)

3.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idioms and Chinese idioms

3.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idioms

(正文章节序号编制:章的编号:1. ,2., 3.,…;节的编号:1.1,1.2…,2.1,2.2…;小节的编号为:1.1.1,

1.1.2…。小节以下层次,采用希腊数字加括号为序,如(i),(ii)…;之后再采用字母加括号,如(a),

(b),…;每章题目左顶格,小四号字,加粗;每节(及小节以下)题目左顶格,小四号字,不加粗但要斜体;所有章节的题目都单独一行,最后不加任何标点符号)

In conclusion, ….

3.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idioms

Feng (1998) found some problems as shown in the following

examples (注意此句中夹注的另一种写法):

(9) We never know the worth of water till the well is dry.

(10) People take no thought of the value of time until they lose

it.

3.2.1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References) (小四号,加粗,后面不加任何标点符号) Sanved, ed. The Oxford book of American literary anecdotes[C]. New

篇8: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提纲

摘要 4-5

Abstract 5-6

引言 7-11

第一章 现代视野观照下的古代“侠女”形象 11-19

一、忠贞刚烈的公主 11-14

二、有勇有谋的民女 14-16

三、情深义重的王妃 16-19

第二章 历史反思中的女性悲剧形象 19-31

一、传统文化的反叛者 19-25

二、时代压抑的弱小者 25-31

第三章 现代都市女性形象 31-37

一、“返璞归真”的风尘女 31-34

二、身陷囹圄的都市白领 34-37

结语 37-39

参考文献 39-41

后记 41-42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42

篇9:英语文学毕业论文提纲

英语文学毕业论文提纲

Acknowledgements 4-5

摘要 5-6

Abstract 6

1. Introduction 9-15

1.1 Research Issue,Significance and Thesis Statement 9-10

1.2 Research Theory and Methodology 10-11

1.3 Literature Review 11-14

1.4 Thesis Structure 14-15

2. British Comedy Tradition-From the 1890s to the Present 15-24

2.1 From the 1890s to the Late 1920s:Visual Humor in Silent Cinema 15-16

2.2 From the Late 1920s to the 1930s:the Coming of Verbal Humor 16-17

2.3 From the 1940s to the 1960s:Ealing Comedy,Carry Ons,etc 17-21

2.3.1 The Ealing Comedies 18-19

2.3.2 The Carry Ons 19-20

2.3.3 Other Representative Comedians or Works 20-21

2.4 From the 1970s to the 1980s:A Relative Decline 21-22

2.5 The 1990s Onwards:Unprecedented Commercial Success 22-24

3. Analysis of Commercially Successful British Comedy Films since the 1990s 24-45

3.1 The Commercial Success:Box Office and Rating 24-26

3.2 Transformation to New-style Comedy:Urgency and Possibility for Change 26-30

3.3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nd Promotion 30-34

3.3.1 Funding 30-31

3.3.2 Co-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31-32

3.3.3 Popular Music 32-34

3.4 Selling Britishness 34-45

3.4.1 Urban Romantic Comedy and National Identity 34-35

3.4.2 Urban Romantic Comedy:Major Themes 35-41

3.4.3 Feel-good Community Comedy and National Identity 41

3.4.4 Feel-good Community Comedy:Major Themes 41-45

4. Case Study of 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1994) 45-53

4.1 Overview and Reception 45-46

4.2 Synopsis 46

4.3 Theme Exploration 46-50

4.3.1 Urban Fairy Tale 46-48

4.3.2 Quest for True Love and Marriage 48-49

4.3.3 The Special UK-US Relationship in Film 49-50

4.4 Production and Promotion Analysis 50-53

5. Case Study of The Full Monty 53-60

5.1 Overview and Reception 53-54

5.2 Synopsis 54

5.3 Theme Exploration 54-57

5.3.1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Industry and Working Class 54-55

5.3.2 Masculinity Crisis 55-56

5.3.3 Optimism,Nostalgia and Collectivism 56-57

5.4 Production and Promotion Analysis 57-60

6. Conclusion 60-62

Works Cited 62-67

篇10:文学论论文提纲

文学论论文提纲

文学论论文提纲应该怎么写呢?书写一篇论文之前准备好一份提纲是很重要的!同学们,以下是文学论论文提纲,请参考~

文学论论文提纲【1】

一、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与作用

本专业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全面考查学生在本科阶段在法语读写方面的学习成果,包括:

1)法语笔语表达能力:用法语分析、归纳、陈述、论述所选专题内容。

2)查阅法文文献、分析归纳原文资料的调研能力。

撰写论文本身是一个为将来做科研工作进行学习和训练的过程。

二、国际合作办学(贸易方向)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专业对国际合作办学3+1项目(贸易方向)毕业论文的要求不同于单一语言文学方向论文的要求,根据培养法语本科+专业方向的复合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参照法国商学院对商科学生实践性写作一般规范,本专业规定3+1项目(贸易方向)毕业论文要求用法文撰写,论文应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1、一篇在法国企业实习的实习报告,撰写要求以法方学校要求为准;

2、一篇小论文或评论,对有关国际贸易专题或法国商科教学方面的选题进行分析、思考和评论。

小论文的撰写要求如下:

篇幅为A4纸4号字单倍行距打印稿不少于8页。

要求对选定专题进行分析、归纳和论证,提出个人的见解。

要求有标题、引言、正文(至少3个部分)和结论。

要求用中文和法文各写一篇150字的摘要,并列出关键词。

要求列出参考文献:至少列出3篇正式出版物。

(论文的具体格式详见电子版范例。)

三、导师

导师主要由法方教师担任,具体安排由法方学校负责。

我系教师负责论文的最后评阅和评审。

四、关于对文献的合法使用的要求

1)引用文献资料原文必须加注释(Notes),注明原文作者和出处。

凡是不加注释地引用或翻译文献将一律被视同抄袭或非法引用,将严重影响论文评价(见评审标准);

2)引用必须合理,符合论证逻辑,但一般不应长篇引用文献;

3)对资料中的事实或观点,可以根据论文论证的需要,在说明来源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但所有参考资料均应列入文后的“参考文献”中。

五、毕业论文的统一提交格式

论文要求交稿一式二份,并用3。

5寸软盘上交Word格式电子版。

每份论文必须包括下列各页:

1)封面(包括题目、作者姓名、年级、导师姓名、日期等);

2)提纲或目录(包括各部分的页码);

3)正文,如有必要可为各部分加小标题,部分之间空2行,自然段间空1行,各边适当留出空白,左边留出装订空白;

4)参考文献,要求至少列出2份参考文献,包括:作者、题目、版本、日期等;

5)Notes(注释);

6)如有必要可加Annexe(附件)。

六、毕业论文的成绩考核

1.毕业论文的评阅工作

论文首先由法语系教授和正副系主任组成的论文评审委员会进行初评。

程序是:导师给出初评分数,评审委员会成员进行评阅和复审,确定初评成绩。

合格者方可参加答辩。

论文初评的评审标准如下:

1)格式达到要求10分

2)分析论证的逻辑性与合理性25分

3)法语表达的正确与通顺程度50分

4)文献引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15分

(注:严重抄袭者上述2)、3)、4)项均将大幅扣分)。

论文初评满分为100分,60分以上为“合格”,60以下为“不合格”。

2.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

论文初评后,论文评审委员会召开毕业论文答辩会。

要求论文作者用法语口头介绍论文的主题、主要论点和结论(5分钟),并用法语回答评委的提问(8分钟)。

评委根据答辩人表述内容的逻辑性与合理性、法语口语表达的正确与流畅程度打分,然后经评审委员会综合给出答辩评分。

答辩的满分为100分。

3。毕业论文最终成绩的评定

论文的最终成绩由初评分占60%和答辩分占40%的比例计算评定。

评审委员会根据最终成绩对论文给出以下评语:

90分以上者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60以下为“不及格”。

4。被评为优秀论文者须提交以下文稿:

1)论文的中文摘要一篇;

2)论文的精彩片断3—4段,原文+中文译文A4打印稿,合计2页左右。

七、本专业毕业论文工作日程安排

参加“3+1”项目的毕业生应于6月底回国后立即向法语系提交论文,填写规定的表格。

7月1日左右由系评审委员会进行初评。

7月5日左右进行答辩。

经评审委员会评定的最终成绩上报教务处。

浅谈夕阳意象的崇高美范文【2】

摘要:夕阳是英汉诗歌中一个常见的典型意象。

面对夕阳西下,诗人不同的审美角度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心理。

赞美者有之,感伤者有之。

依据朗吉努斯、康德等西方美学家对崇高的论述,对英汉诗歌中夕阳意象所呈现的崇高美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夕阳;意象;崇高美;英汉诗歌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滋润万物生长的太阳有着特殊的崇拜意识。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就有太阳神阿波罗驾驶金色马车自东向西的传说。

诗人们大量将夕阳镶入他们的作品里,寄托了他们强烈的生命意识,展现了他们深层的精神世界及其独特而丰富的情感心理。

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不同,诗人的心态、审美情趣不同,这种日暮黄昏的夕阳情结也就呈现出多种意蕴。

伤感是夕阳意象所呈现的诗人一个特定的情感心理,大量的夕阳意象诗作中,或是嗟叹时光流逝,或是忧国忧民,亦或写尽羁旅行役,离愁别绪。

“欲少留此此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与之相,反,在胸襟宽广、拼搏进取者的眼中,朝阳与夕阳同样的美丽;“日之夕矣,牛羊下来”,面对柔和宁静的黄昏美景,诗人倾诉着对温馨爱情、人伦亲情的向往;有的则于淡淡的忧伤之中,依然满怀美好的理想与希望。

依据朗吉努斯、康德等美学家关于崇高美的界定,本文对英汉诗歌中夕阳。

意象所呈现他崇高美及其共性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 崇高一伟大心灵的回声

朝阳象征着美丽与希望,除了偶见如约翰·多恩(John Donne)在《太阳升起》 (The Sun Rising)中诅咒“你这繁忙的老傻瓜,不守规矩的太阳搅了情人的美梦”以外,几乎所有的诗人都去热情地赞美它。

然而也有不少诗人对夕阳情有独钟,他们以宽广的胸怀描绘出一幅幅壮美而崇高的夕阳图画。

初唐诗人卢照邻写道:“龙衔宝盖承朝日,风吐流苏带晚霞”,在他眼中,风吐流苏的晚霞与灿烂的朝阳一样绚丽多彩。

李白登宣城谢眺楼,面对秋野斜阳歌唱的“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展示了其博大的胸怀,而他的另一首诗“西山太白峰,夕阳穷攀登”则表现了诗人在夕阳背景下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朗吉弩斯在他着名的《论崇高》一文中宣告:“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Wordsworth)在《抒情歌谣》(Lyrical Ballads)序言中说:“诗是人和自然的表象”。

中国的诗歌理论认为,“诗言志”。

我们从一个人的作品里便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胸怀和气魄。

与崇高的气象相反,英国另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的黄昏景色则是欢快灿烂的,他在着名的《秋颂》中这样写道:

当波状的云把将逝的'一天映照,

以胭红抹上残梗散碎的田野,

这时呵,河柳下的一群小飞虫就同奏哀音,它们忽而飞高,

忽而下落,随着微风的起灭;

篱下的蟋蟀在歌唱;在园中红胸的知更鸟就群起呼哨;

而群羊在山圈里高声咩叫;

丛飞的燕子在天空呢喃不歇。

夕阳映照,微风吹拂,在丰收的田野上,飞虫、蟋蟀、知更鸟以及群羊、丛飞的燕子共同演奏了一首秋之声交响乐。

这又是多么的优美!英国诗人、美学家马克·阿肯赛·德在他的美学理论长诗《想像的快乐》中认为:

不同的心灵

喜爱不同的事物:一个只追求,

巨大,惊奇,与狂野;

另一个感叹和谐,优雅

和最柔顺的优美

二 崇高——一种表达无限的企图

华兹华颠认为诗的主题在于热情地歌颂“天性的永恒部分”。

在《丁登寺》中,他说他感到落日的余晖、广袤的海洋、新鲜的空气、蔚蓝的天空和人心,已经远为深刻地融合在一起,这是一种绝妙的感觉,激励着一切有思想的事物。

诗人在这首诗中追忆自然山水给他甜蜜的感受,宁静的心境,在景物中感受到崇高的思想融合着雄伟。

这与我国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腾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有异曲同工之处。

叔本华认为这种崇高的客体与主体之间是一种和谐的关系,也即夏夫茨伯里所说的“大美”。

对崇高进行诗化处理的是爱德华·扬的《夜思》中的“第九夜”。

他在其中描绘了:

海河山树林石,

耸岬、以及幽深的

地洞,

黑脊、高穹,还有宽广的裂缝,

造化所成,或时间所铸

尽管这一切对于别人来说看起来已经很伟大了,可爱德华·扬却感到还很不够。

“伟大”并不应该是在地球的表面上发现的,而应该属于宽广的天空,那片“心灵高贵的牧场”。

他在无限的空间的概念上又加上了时间的无限,他说:

那无际的空间啊,这些漂泊的人

在其中永不停息地流浪,仿佛听到她说

还有一个姐妹,那永不停止的时间

黑格尔说,“崇高是一种表达无限的企图。

”那些看似无限的对象之所以崇高是因为它们能够激起人无限的想像。

人的胸怀也似乎因为对象的崇高而被无限地扩大,正如《楞严经》上所说: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

三、崇高一天大、地大、心亦大

无论是传统诗歌还是现代诗歌,单纯写夕阳的总在少数,诗人在进行夕阳形象塑造的同时,更是将夕阳下或人或物诸如山川田野、行云流水、花鸟虫鱼等诸种意象进行细致具体的勾勒,在这些意象的群体合力作用下,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的营造更加完美的深厚的审美意境,而所有这一切根本目的都在于揭示诗人的感情和精神世界。

美国诗人亨利·朗费罗的《金色夕照》这样写道:

波平似镜,映照天宇,

水天金色一片,

彼岸隐现,云影缓移,

遥望依稀一线。

岩如行云。

云如山岩,

化作异彩漂浮;

波光潋滟,注目中流,凝泊一叶扁舟。

在这明快、如歌的柔板中,诗人寓理于象,托物言情,抒情里透着哲学的冷峻,写景中凝着人生的沉思:

因而在人生暮年,

桑榆之景隐现时,

愿天地孕育的光华,

将天地融为一体。

心灵洋溢着宁谧,

在沉静的心悦中升华,

性灵与天地交融,

篇11:汉语言文学论文提纲

东北方言常用词语的演变

论题观点来源:

最近,苏州的学者对苏州话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研究。

随着东北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变,东北话也发生了变化,目前还没有学者介入这一方面 的研究 。

在与论文指导老师讨论有关东北方言方面的研究成果时,老师的提示给了我灵感。

苏州话与普通话的语音差距较大,有的学者对苏州话语音的演变进行归纳。

每一个地方方言随着时代的变迁都会发生变化,我身边的东北人由于生活的年代和环境不同,日常用语也有很大地差别。

所以我对东北方言常用词语的演变进行一个比较清晰的归类。

论文结构:

目录

摘要 每个地方的方言经过历史的洗礼后都会有所变化,东北方言常用词语的使用在30年代、60年代和80后都存在很大不同。

一般词语的变化具体表现在: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词义的演变。

东北方言常用词语的演变也可从这几个方面归纳总结出规律。

关键词 词义扩大 词义缩小 消失的词 新生的词

一. 绪论

东北方言常用词语总述。

二. 词义扩大

30年代老一辈人生活中的词语我们这些80后的人仍然在用,但有很多词语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老一辈人口中单义的意思了,还包括了随着时代发展而注入的诸多新意。

三. 词义缩小

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很多词由原本的多义,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单义。

四. 消失的词

事物的消失、生活环境的改变、现象的消失等都会使与之相应的词语退出历史舞台。

五. 新生的词

新生的事物、新的现象很容易带来一批新生的词语。

六. 演变的原因

引起词语发生演变的原因有很多。

参考文献

汉语言文学的论文选材很广,但是要写好一篇论文还得细细琢磨。

篇12:汉语言文学论文提纲

一、论文选题的要求和范围

1.要求:(1)论文的选题限定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范围内;(2)要尽可能选择课程范围内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课题;(3)要尽可能选择具有一定探索性和创新性的课题;(4)选题要考虑论文所要求的理论性和深刻性:(5)选题宜小不宜大,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能够按要求完成,切忌选择内容空泛、大而无当的问题。

2.范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题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古代文学方面;(2)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3)语言学方面;(4)汉语方面(包括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5)文学理论方面(包括文学的基本理论、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6)外国文学(尤其是二十世纪外国文学)方面;(7)比较文学方面;(8)美学方面。

(超范围选题,论文无效)

二、论文程序

1.确定一个适当的选题。

所谓“适当”,是指符合选题要求的课题。

选题要得到指导教师的指导并经指导教师认可。

论文选题的程序和方法是:首先在一个比较大的课题范围内尽可能广泛地浏览相关研究资料,并向他人请教,了解这一范围的研究状况,同时进行积极思考,从中选出一个合适的研究课题。

真正选好课题的标志是形成解决这个课题的设想。

2.收集资料和写出提纲。

在选题阶段广泛浏览的基础上,确定重点阅读的资料,对有的资料要精心研读。

需要记录的资料,要根据资料的性质、特点和重要程度,采用摘录、提要、心得札记、复印、网上下载等形式随时记录下来。

收集资料的过程也是对课题进行积极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结束,就应该形成解决课题的思路,就应该知道怎样运用这些材料,就应该能写出论文提纲。

提纲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认可。

如果指导教师对提纲提出修改意见,要认真修改后方可进行下一程序。

提纲的内容包括:题目、论点、论述思路的逻辑架构,主要论据(资料)。

提纲应分条列项,并尽可能详细:提纲的详细程度反映思路的成熟程度。

选题和收集资料是整个作业过程中两个最关键环节,只要确定一个好的选题并获取充足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写成一篇论文是水到渠成之事,不要误认为写作成稿是最主要过程。

3.撰写初稿、修改定稿。

首先写出初稿,交指导教师审阅;按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后,再交指导教师审阅。

如果指导教师认可,就可定稿。

如果指导教师不认可,就要继续修改,直到指导教师认可后,方能定稿。

4.答辩

三、论文格式要求

论文应符合通行的格式规范,要求必须具备如下格式:题目、署名、完成日期、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题目要明确地揭示论文内容,切忌摸棱两可或不知所云。

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宜控制在200字左右,最多不超过300字。

注意:摘要应客观、准确地表述自己论文的内容,不能带主观色彩,不要分段,也不要分条列项。

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标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专业术语或具有专业术语性质的词语。

一般三至五个,最多不超过八个。

正文一般包括引言、本论、结论三部分。

文中一般不出现“引言”、“本论”、“结论”字样,但一般应有引言段和结论段。

本论是论文的主体,一般要分几个部分和几个论述层次,要求加上小标题或数字序号,以显示文章清晰的思路。

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不能仅停留在经验和操作层面。

论文是研究成果的表达,表述必须客观、冷静,不带感情色彩。

论文要求使用准确、简洁、规范、平易的书面语言,不要口语化,尽量不用文学修辞。

论文正文不得少于5000字。

参考文献是指作者所收集到的对本文的论述有重要参考价值并足以支撑本文论述的资料。

格式如下:

期刊类:序号、作者、篇名,刊名,期号和出版时间。

专著类:序号、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

网页类:序号、作者、篇名,网址,发表年月。

(如果网上文章来自期刊或专著,应以书面文献为准)

四、论文答辩

论文完成后,要通过答辩确认论文的真实性,评定论文成绩。

为使论文能够顺利通过,应充分做好答辩准备。

答辩分论文介绍和回答问题两个部分,做答辩准备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论文介绍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选题原因,说明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论题,这个论题的意义何在。

二是研究背景,说明前人对这个论题作了哪些研究,有哪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什么重要观点等。

对研究背景的介绍能够直接反映出论文的真实性和对论题的研究程度,因此应是论文介绍的重点。

三是对论文本身的介绍,主要介绍论文的的创新之处、基本观点和论述思路,以及本文的不足之处等。

在准备论文答辩时,应该就这三个方面准备一份介绍提纲。

介绍论文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

篇13: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提纲

论文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不应脱离专业范围,要有一定的综合性,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提纲。

1)论鲁迅的《呐喊》和《彷徨》

2)论“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

3)论郭沫若的历史剧(或《屈原》)

4)论早期的象征派诗歌

5)论周作人早期的散文

6)论丁西林的话剧

7)茅盾小说的独特贡献

8)老舍的小说与“京味”

9)论巴金的《寒夜》

10)论沈从文的〈边城〉

11)论“京派小说

12)论张恨水的社会言情小说(或啼笑因缘〈金粉世家〉

13)论曹禺对中国现代戏剧的贡献

14)论李健吾的剧作

15)论胡风的文艺思想

16)论路翎的《财主的儿女们》

17)论徐讦的小说

18)论穆旦的诗

19)论陈白尘的剧作

20)中国当代部分文学

21)论贺敬之的诗歌创作

22)论秦牧的散文

23)论刘心武的小说创作

24)论张洁的小说

25)论谌容的小说

26)论王蒙的反思小说

27)论张贤亮的小说

28)论王安忆的小说

29)论“寻根文学”

30)论佘华的小说创作

31)论“新写实”小说 ‘

32)论余秋雨的“文化散文”

篇14: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提纲

《孟子》 中的语用研究----以比喻为例

第1章 引论

1.1百年《孟子》比喻的研究成果

1.1.1《孟子》比喻类型与喻体选材

1.1.2《孟子》比喻特色

1.2《孟子》比喻研究的缺憾.

1.3语料的选择和研究方法

第2章 中国传统比喻理论下的《孟子》语用比喻研究.

2.1中国比喻研究概况.

2.2《孟子》比喻的类型.

2.2.1词句类比喻.

2.2.2篇章类比喻

2.3《孟子》比喻的特色

2.4小结.

第3章《孟子》语用认知性研究.

3.1认知隐喻研究概述.

3.2《孟子》比喻认知性研究的切入点—水喻

3.3《孟子》比喻的两种认知类型.

3.3.1实体隐喻.

3.3.2结构隐喻.

3.4小结

第4章《孟子》比喻的相关比较.

4.1《孟子》比喻与《庄子》比喻的比较.

4.1.1思想目的比较.

4.1.2比喻特色比较.

4.2《孟子》比喻与《韩非子》比喻的比较

4.2.1思想目的比较

4.2.2比喻特点比较.

4.3小结.

结论

范文二:

流行歌曲与传统京剧(Peking Opera)修辞学研究 ----以采茶戏(Tea-Leaf Picking Opera)音韵修辞为例

引言

第一章流行歌曲与修辞学

第一节作为新的文化表达方式的流行歌曲

第二节流行歌曲的发展轨迹

第三节修辞与修辞学

一、古典修辞学的“说服论”

二、新修辞学的“认同说”

三、修辞与选择

四、修辞与修辞学

第四节流行歌曲与修辞学

第二章流行歌曲的文本修辞学

第一节怀旧

一、流行歌曲的怀旧模式

二、怀旧作为文本修辞

三、怀旧对于当代文化的本体论意义.

第二节爱情.

第三章流行歌曲的运作修辞学.

第一节明星及明星制

第二节演唱会.

第四章流行歌曲:当代社会的文化修辞学

第一节流行音乐场的形成

第二节场内部的`分化

第三节流行歌曲对当代文化矛盾的修辞表达

第五章 京剧采茶戏的音韵修辞特色

第一节 戏曲音韵研究

第二节 采茶戏五音.

第三节 采茶戏韵辙.

第四节《毛洪记》选段舞台音韵修辞分析.

第五节 采茶戏字音音韵规律小结

结语

范文三:

《文学言语的美学构建》

引言

一、文学语言的修辞学研究

二、文学语言的形式主义研究

三、文学语言的生命本体论研究

四、文学言语美学构建的研究宗旨----以文学私有性为例

第一章 “私有之美”----私人感觉与私人语言

第一节 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不可能性论证的哲学目的与论证方法

第二节 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不可能性论证的实质辨析

第二章 美学构建与个人化表达 .

第一节 私人感觉的生命本体论意义.

第二节 私人感觉:文学言语活动的渊薮.

第三节 文学言语的美学特征特征:私人感觉的个人化表达

第三章 私人之美与文学言语

第四章 第一节 文学言语与生命的内在同一性

第二节 文学言语的对话性特征.

第三节 “自我”的完善:私人感觉个人化表达的审美后效.

第五章 文学的突围:美学构建个人化表达的话语衍生

第一节 “立象尽意”——内在情感的自我赋形.

第二节 “言外之意”——内在情感私密性的保留.

结 语.

篇15: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提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提纲(二)

摘要:本文以《水浒传》里的滑稽艺术为研讨对象,商量了《水浒传》滑稽艺术发生的缘由,梳理了小说纷纷人物各具特点的滑稽艺术表示,剖析了滑稽艺术的艺术物资。本文的主体部门,可分为以下六个方面:第一部门对小说滑稽艺术停止探源。出力剖析小说滑稽艺术的成长演进进程,从社会意理学角度和叙事学角度探访分析滑稽艺术所包含的深条理缘由。第二部门从详细场景对人物滑稽艺术停止深刻分析,出力论述李逵、鲁智深、武松、周通等典范人物抽象的滑稽艺术描述,同时也对主要人物诸如洪教头、郓哥等停止正面弥补,表现了小说滑稽艺术的丰硕与多样性。第三部门重要论述滑稽艺术的文明与思惟内在。这一部门又分为两个内容,起首重要从文明内在、白话说话、滑稽绰号等三个方面停止论述,其次再从思惟层面临滑稽艺术停止挖掘,停止多角度分析,经由过程具体的论述提醒了滑稽艺术所原谅的深条理的思惟内在。第四部门商量滑稽艺术的局限性,论述其涌现的缘由及对小说艺术表示的影响,提醒了作者对实际社会的激烈批评和滑稽艺术深层的喜剧意义。

摘要 5-6

Abstract 6

1绪论 8-11

1.1研究现状 9-10

1.2研究对象 10-11

2小说诙谐艺术探源 11-14

2.1市民群体的审美趣味 11

2.2生活化的叙述内容 11-13

2.3水浒戏与说书艺术的融合 13-14

3诙谐艺术分析 14-28

3.1典型人物的诙谐描写 14-23

3.1.1鲁智深诙谐描写 14-15

3.1.2“小霸王周通”诙谐描写 15-17

3.1.3武松诙谐艺术色彩 17-19

3.1.4李逵诙谐艺术色彩 19-23

3.2次要人物的诙谐色彩 23-28

4诙谐艺术的文化与思想内涵 28-38

4.1诙谐艺术的文化内涵 28-34

4.1.1厚重的文化底蕴 28-29

4.1.2气韵生动的白话语言 29-32

4.1.3绰号的诙谐意味 32-34

4.2诙谐艺术中的思想内涵 34-38

4.2.1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34-35

4.2.2诙谐艺术暗藏的悲剧意义 35-38

5诙谐艺术描写的局限性 38-44

5.1重复的情节模式 38-39

5.2情欲渲染 39-40

5.3对生命伦理的漠视 40-44

6结语 44-45

7参考文献 45-48

8附录 48-49

致谢 49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