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0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简介】感谢网友“Yknancy”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小学一年级0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共1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小学一年级0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0的认识》教学设计
通山县实验小学 毛淑芹
教学内容:教科书P29及练习四P30 T1.2.3.4
教学目标:
1、 理解0的两种含义,知道0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或开始;
2、 知道0和1-5各数一样,借助直尺图进一步认识数的顺序;
3、 会正确、规范的书写0;
4、 会计算与0有关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并能正确书写0。
教学难点: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理解同数相减结果是0的道理。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课件、图片(青蛙2只,蝴蝶3只)
教学过程:
一、 情况引入
1、 师:(利用班上红旗评比栏)XX同学得了4面红旗,用数字几表示?XX同学得了2面红旗,用数字几表示?有些同学没有得到红旗用什么数字表示?(揭示课题)
师:你们想不想拿红旗?课堂组织
2、 热身:摸左耳、摸右耳、摸左眼、摸右眼、左拍拍、右拍拍、从左数1、2、3、4、5、从右数1、2、3、4、5
二、 新授课
1、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课件)
①、 猴子吃桃子
讨论:原来有几个桃子?用数字几表示?
猴子吃掉1个,还有几个?用数字几表示?
猴子还想吃,又吃了一个,还剩几个?(没有)用数字几表示?
0的含义,表示没有。(板书)
②、 教师举例
我左手有3只蝴蝶,用数字几表示?右手没有,用数字几表示?
我左手拿青蛙2只,用数字2表示,右手没有,用数字几表示?
③、 师:你在生活中见过0吗?用0说一句话?
拍手游戏:教师出示数字几,学生就拍几下
5、4、3、2、1、0
2、0的含义,表示起点
观察尺子图,0在哪里?
0的右边有哪些数?从左到右,从右到左读一读
给出数字卡片5、4、3、2、1、0(无序的),请学生上黑板按顺序贴一贴(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排列)
3、0的写法
范写:一笔写成,从上到左,再从下到右,再向上与起点相接。(注意要圆润、略斜)
①、 学生用手指在空中跟写2遍
②、 在课本上临摹
问:书写0时要注意什么?
4、有关0的计算
①、课件展示情景图,让学生描述情景,并列出相应算式:
3-3=0
让学生说出各数字表示含义
②、课件展示情景图,让学生描述情景,并列出相应算式:
4+0=0
让学生说出各数字表示含义
三、 巩固联系
做一做,练习四 T1、2、3、4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汇报
四、 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0”这个新朋友,以及与它相关的加减法。我们知道了0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
附:板书设计
0的认识
表示没有 3-3=0 2 1
表示起点 4+0=4
篇2:0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一、案例背景,《基本信息》
设计者:谢林红,文集青星小学
学生:文集青星小学一年级
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二、教学内容分析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采取了认数、写数相结合的方式。从学生熟悉、感兴趣、能够接受的事实中选择具体的数学题材,努力创设浓厚、鲜明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数学知识。 例1从小白兔采蘑菇引入0的认识,让学生知道“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和3、2、1一样也是一个数;例2通过小白兔拔萝卜,让学生明白“没有了”也用0表示;例3通过直尺图,使学生认识直尺上的数“从0开始”,体会0可以表示起点,并认识已学过的数的排列顺序。接着教学0的写法。“想想做做”一方面巩固0的认识和5以内数的顺序,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0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崩斫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
2闭莆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3碧寤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
四、学习者分析
这虽是学生初入学的第三课,但在生活实践中他们对“0”已经有了丰富的体验,所以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原有对“0”的经验,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开展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教师选择有趣的话题,让孩子们在动中完成学习。经历了观察-“眼”动,操作-“手动,讨论-”嘴“动多种感官参与,一人动,同桌动,小组动,在动中不断体验成功,使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主动完成学习。
六、本节课是在多媒体教室中完成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以及实物格尺等也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 。
七、[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出示0的卡通形象)“0”自我介绍说:小朋友,我的名字叫零,我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到过我呢?(让学生尽情地说)
2 “0”再说:那么你们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呢?(让学生说说自己对0的认识)
3苯裉煺饨诳挝颐抢慈鲜0。揭示课题:0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苯萄Ю1。
讲述: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天,四只小兔约好了到野外去采蘑菇,我们来看看,它们分别采了多少个蘑菇。(出示例1图)
让学生思考每个小兔采的蘑菇可以用哪一个数来┍硎尽*
学生介绍时,教师对应写出3、2、1、0。教师在写0时,注意动作慢一点,让学生看清楚0是怎么写的。同时强调说明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与1、2、3一样也是一个数。
2苯萄Ю2及0的写法。
先出示例2图,让学生想一想,两幅图表示怎样的一件事情,再跟同桌说一说。
原来的萝卜数用什么数表示?现在呢?教师强调一个萝卜也没有用0表示。
你会写0吗?让学生先想一想怎样写0,再让学生尝试在田字格里书写0。
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对几个学生的书写作出评价,同时教师强调写0时的起笔、拐弯和收笔,强调拐弯要圆滑。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之间对所写的0进行评价。
学生独立完成书本上的描红后继续在田字格里写出两个0,教师巡视,注意对个别困难学生的指导。
3苯萄Ю3。
讲述: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0这个数可以表示什么?是不是所有的0都表示一个都没有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一看直尺开始的地方是几?
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请你从左到右依次读一读。
4毙〗帷*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说说0能表示什么意思?
三、多样练习,巩固新知
1 “想想做做”第1题(“小猴摘桃”的故事)。
(1)小猴来到果园里,它看到树上有几个桃呀?可以用几┍硎?
(2)小猴看了很馋,吃掉了1个,这时有几个桃?用几表示?
(3)小猴吃了还想吃,又吃了2个,现在树上有几个桃?用几┍硎?
(4)小猴索性把最后1个桃也吃了,现在该用几来表示树上的桃呢?
2 “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然后汇报交流,并说说其中0所表示的意思。
3 “想想做做”第3题。
(1)请戴有0、1、2、3、4、5卡通形象头饰的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排队,其余学生说说是怎样排的。
(2)学生在书上填一填后,互相检查正确与否。
4 “想想做做”第4题。
(1)想一想除了尺子上有0之外,你还在哪儿见到过0?
(2)看一看课本中第4题里画了些什么?你能看懂吗?
四、全课总结
1(出现0的卡通形象)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吗?
2鼻胪学们课后继续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你们还能看┑0。3(0、1、2、3、4、5以卡通形象在电脑上出现)小朋友们拍手齐唱数学歌。
[0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3:认识钟表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认识钟表
太平小学 金 丹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91~9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教具钟、钟面;学生每人一个钟面、一张乐乐的作息时间表。
一、问题导入
1、星期六,豆豆对妈妈说:“妈妈,5点钟有好看的动画片,我要看。”妈妈说:“豆豆,妈妈有点事要出去,5点钟的时候你自己打开电视看吧。”豆豆可高兴了,心想:现在时间还早,我先玩一会儿。于是他拿出好多的玩具高高兴兴地玩了起来。妈妈下班回来看见豆豆两眼泪汪汪的,就问:“豆豆,看什么动画片把你感动成这样了?”豆豆委屈地说:“我不会看时间,等我打开电视的时候,动画片都已经放完了。”
2、师:哦,原来是这样啊。小朋友,你们会看时间吗?今天咱们就和豆豆一起来认识钟表吧!(板书课题)
二、认识整时
(一)认识钟面
小朋友们仔细看这个钟面,你有什么发现?(引出时针、分针,12个数,时针和分针的走向)
1、时针和分针(电脑闪烁,并移出)。指出老师教具钟上的时针和分针。告诉同桌好朋友你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2、12个数(电脑闪烁)。你们的钟面上有没有12个数,一起来数数看。
3、时针和分针的走向。
(二)分类
1、说一个你最喜欢的时间。
2、同桌小朋友说一说,并把你喜欢的这个时刻拨在钟面上。
3、(师收集3个整时的钟面和3个半时的钟面,分开贴在黑板上)
提问:你能将这6个钟面分成两组吗?为什么这么分?
(二)教学整时
1、(第一个钟面)××,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拨的?(电脑演示)怎么读?(板书)
2、(第二个钟面)××,你又是怎么拨的呀?怎么读?(板书)
3、(第三个钟面)××,你拨的是什么时刻?(板书)
4、把三个钟面上的时刻连起来读一读。
5、师拨3个,生读。你们怎么能那么快就读出来了呀?(得出结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板书:几时)
6、现在大家都会拨几时整了吧?请你拨拨看。(2时和7时)。
(三)认识几时半
1、很好,几时整我们都认识了,这三个钟面上的时刻还是几时整吗?跟左边的三个有什么不一样?
2、(第一个)××,请问你拨的时刻是多少?你是怎么拨的?(生说,电脑演示)
3、(第二个、第三个)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小朋友喜欢的是什么时刻?四个人小组讨论讨论。你是怎么认的?
4、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5、这三个时刻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钟面上有什么特点?(得出结论: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了几就是几时半,并板书:几时半)
6、师再拨12时半、5时半、11时半让学生认。
7、你会拨吗?拨出4时半,7时半。
8、刚才小朋友们在拨几时半的时候都是怎么拨的呀?
三、认识时间的表示法
1、示范时间的表示法。
其实7时还有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7两个点
篇4:小学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的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的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
2、 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二、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导入。故事:有四只小白兔去采蘑菇,老大、老二、老三都采得很仔细,老大一下子就采了三朵蘑菇,老二采了二朵蘑菇,老三也采了一朵,老四一去到就捉蜻蜓又捉蝴蝶,兄弟们都采到了蘑菇,只有老四什么也没采到。
(二) 创设,探新知:
1、 教学例1:思考每个小兔采的磨菇可以用哪一个数表示?强调说明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与1、2、3一样也是一个数。并强调0就是什么都没有。
2、 老四回到家什么也没采到,妈妈严肃的批评了他,妈妈说:“做事三心二意是不能够将事做好的。”小白兔可后悔了,他想明天去拔萝卜的时候一定要改正三心二意的缺点。第二天,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老四改掉了它的坏毛病。
Ⅰ地上一共有多少根萝卜?
Ⅱ老四采了几个萝卜?
Ⅲ地上还有萝卜吗?用什么表示?
3、 学例2及0的.写法。
①出示例2图,让学生想、说。
②教写0。
3、教学例3:先让同学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直尺开始的地方是几?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请你从左到右依次谈一谈。
三、多样练习:
想一想做一做:1―4题。
四、 小结。
教学后记:1学生通过有趣的故事比较容易掌握了0所表示的意义。
20的书写顺序小朋友已养成了错误的习惯,比较难改正。
篇5: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可爱的小狗贝贝给大家请来了几个图形朋友,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图形朋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演示课件)
2.认识这几个图形朋友吗?谁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呢?
(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三棱柱)
谁知道第四个图形朋友叫什么名字呢?(三角形)还有不同的看法吗?(三角体)
其实这个图形朋友叫三棱柱,谁能把老师的话重复一遍?谁还能再说说?
3.这几个图形朋友真调皮,一个个跳到了地上,地上湿湿的,弄得到处都是脚印。你能猜猜他们会留下什么形状的脚印吗?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谁来说说这些图形朋友会留下什么形状的脚印呢?圆柱体会留下……?为什么?正方体会留下……?长方体会留下……?三棱柱会留下……?这些物体留下的脚印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些有趣的图形朋友。板书:有趣的图形
二.玩中认图形
认识我手中的图形朋友吗?(正方体)你能不能找出正方体呢?举高,看看都拿对了吗?从正方体的面上你能找到什么图形呢?(正方形)板书:正方形。你找到几个正方形呢?(6个)谁能到前面来摸一摸你找到的正方形呢?我们也一起摸摸,数一数有几个正方形好吗?
用刚才的方法,在你喜欢的物体的面上找一找,看看你还能找到什么图形朋友呢?
生汇报:我在圆柱体上找到圆,我在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
(举起圆形)知道这是谁的脚印吗?(圆柱体)谁知道老师是怎么把脚印留到纸上的吗?你有没有其他办法也让这些图形朋友在你的纸上留下脚印呢?
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说说还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自由汇报说方法
师多媒体展示方法
第一种方法:印一印,第二种方法:画一画。谁能说说用第二种方法要注意什么呢?(按住不能移动)
第三种方法剪一剪。
接下来请大家选择你喜欢的物体,用你喜欢的方法,让他在你的纸上留下漂亮的脚印吧!(生动手操作)
谁愿意展示一下作品呢?
(下面我们仔细看看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几个图形,我说图形的名字,你举起手在空中画一画好吗?(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板书:认识图形
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
三.猜中辨图形
接下来请大家睁开眼睛,老师这里有个魔术袋里面住着老师的图形朋友和今天认识的新的图形朋友,谁能只用手摸,不用眼睛看就说出他们的名字呢?(谁来试试?)
谁能把这些图形朋友分成两类呢?
你为什么这样分?
“体”和“形”有什么不同呢?
四.忆中说图形
同学们真棒,能够区分各种图形,下面我们一起做一道有趣的练习好吗?
其实这些图形不仅在书上可以看到,在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用到呢?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指着其中一个安全标志问:这个标志告诉我们什么呢?(行人走天桥、残疾人专用设施、学校路口注意行人、停车场)
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安全标志的面是什么图形呢?
2.你还能说一说在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形吗?四个人一个小组,先在小组中说说吧。
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窗户、黑板、文具盒、书……)
2.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魔方、正方形盒子……)
3.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三角板、三角形的红旗……)
4.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可乐瓶的面,铅笔上下的面……)
五.活动五:动中摆图形
这些图形不仅可以应用于生活中,如果把他们进行适当的组合还可以拼成美丽的图案,下面是老师用这些图形拼的美丽图案,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好吗?
1.课件展示图案
这些图案漂亮吧!想不想也拼一拼呢?可以用图形拼一拼,也可以用彩色笔画一画。先自己动手试试,然后四人一小组合作拼一拼,比比看哪组作品最精彩。
2.生动手拼组图案
3.哪个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的作品呢?
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篇6:dtnl的认识 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学习新的声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6个单韵母和四个声母b p m f 。
2、学会dtnl四个声母,会读会写,读和写要求准确。
3、学会dtnl与单韵母的拼读音节及带声调的拼读音节。
4、认识4个生字,米、马、兔、地。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卡片,同时联系生活学习拼音,读词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了解拼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声母dtnl的发音及与韵母拼读。
教学难点:
1、声母dtnl的发音及与韵母拼读。
2、认识汉字。
教学准备:
课件准备、拼音卡片、字母卡、生字卡等。
课 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
二、学习声母d
1、指导学生看第一幅图,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2、板书d,范读。指导发音。(发音时注意舌尖抵住牙床,突然放开,不吐气)
3、老师领读,指导发音,指名读。
4、提问:你用什么记住d。指导书写,两笔构成,注意占两格及占哪两格。
5、描红,临写,老师辅导,配合课堂作业进行。
三、同上方法教授tnl。
板书设计:
d t n l在四线格中的写法
课堂作业:
读一读,写一写dtnl。
课堂练习:
读一读,写一写dtnl。
作业布置:
配合练习册进行。
教学反思:
[dtnl的认识 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7: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0”的含义,会读写数字“0”,熟悉0-5的顺序.
2.初步理解并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0的含义和有关0的加减法算理.
教学难点
0的书写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数?请你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把这几个数在桌子上摆出来,然后按顺序读一读,先顺读,再倒读.
问:这几个数中,谁最大?谁最小?
比2多1的数是谁?比2少1的数是谁?
比1多1的数是谁?比1少1的数呢?
最后一个问题,学生会冷场或有个别同学答出是0,老师借此机会引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
学习新知
1.认识“0”
(1)调出学生原有知识经验
师:谁知道“0”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
师:“0”是不是一个数呢?
“0”既然是一个数,那么它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呢?
(2)理解含义
分步出示图片:茶杯图.
问:集合圈里有几个茶杯?用数字几来表示?(板书:2 )
这个集合圈里有几个茶杯?用数字几来表示?(板书:1)
这个集合圈呢?一个茶杯也没有,就要用数字“0”来表示.(板书:0)
学生读:0
问:0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说一说“0”的用法吗?
学生举例说明.
师:“0”表示一个也没有,那么你们说在数序当中,“0”应该排在哪?请你拿出数字卡片“0”,在桌上摆一摆.
问:你把“0”摆在了哪?为什么要把它摆在1的前面?
让学生按顺序读一读这几个数.先顺读,后倒读.
师:请你拿出直尺,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
出示图片:直尺图.
师:“0”不仅表示一个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你们看,直尺上的“0”就作为起点,排在了1的前面.
问:“0”除了表示没有和起点这两个意思以外,你还知道它可以表示什么吗?
引导学生说出:“0”还可以表示界限,如:生活中常说的温度,以零度为界限,有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3)指导书写,演示动画“0的写法”
学生观察以后,练习描红.
2.有关0的加减法
师:我们了解了0的含义,学习了0的写法,你们还想研究0的什么知识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1)出示动画“0的意义”
问:小男孩儿的手里拿了几个气球?现在怎么样了?(放了两个)手里还剩几个?
结合图的意思,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列式,老师板书:2-2=0
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
生:要求还剩几个气球,就要从原来的2个气球里面,去掉飞走的2个气球,所以用减法计算.
问:2减2为什么等于0?
生:从2里面去掉2,结果一个也没有了,所以等于0.
问:你还能举出得数为0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老师板书算式.
观察后找规律.
问:观察这几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一样的数相减,得数是“0”.
(2)出示书上的蜡笔图.
看图说图意,然后列式计算.
小组讨论: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4加0为什么还得4?如果是0+4呢?你发现了什么?
集体汇报.
(3)想一想:5-0=?
小组讨论后全班进行汇报.
问:你是怎么想的?
生:5减0就是从5里面去掉0,也就是一个也没去掉,所以还得5.
问:谁还能举出几减0的例子?
学生举例,老师板书.
师:观察这几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一个数减0,还得这个数.
(4)做一做
3+0=□ 4-0=□ 0+2=□
篇8:小学一年级安全教育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第一课 上学和放学
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
2、使学生平安上学和放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上一年级了,有的同学能够独自一个人或者和小伙伴上学、回家了,但是从家到学校的路上会有很多的危险,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做一个让爸爸妈妈放心的好孩子。
二、教授新课
1、要遵守交通规则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交通规则?
(2)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不少,老师总结一些交通规则。
(3)齐背“红灯停、绿灯行”的安全儿歌。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抢红灯。
2、坐车时不要抢座位
(1)你们每天是怎么上学来的?有几个同学使自己坐公共汽车上学来的,你们能说说坐车时要注意什么吗?
(2)师生共同总结坐车时应该注意的安全。
(3)分组表演“坐车上学的路上”
3、不要在街上打闹或者游玩
(1)我们中午或者晚上排队回家,在路上除了遵守交通规则,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2)有的同学比较贪玩,看见街上很热闹,就想去玩一会儿,你们说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3)为了减少发生危险的可能,放学后一定要早早回家,不要在街上游玩。
(4)如果家里没有人,也要在家的附近等爸爸妈妈回来,不要离家太远。
4、要远离高空危险物行走
(1)我们在上、下学的路上,经常看到一些广告牌、电线等,这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为了防止砸伤,我们一定要远离这些高空危险物,尤其是在刮风下雨的天气,最好能绕行。
三、师生共同总结
为了我们的安全,我们一定要远离危险,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第二课 认识交通标志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一些交通标志。
2、了解这些交通标志的作用,遵守交通规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平平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一天,他在爸爸的陪同下来到学校,爸爸教了一首儿歌给平平。
2、一起背儿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警示要看清;过马路,左右看,交通规则记心中。”
二、教授新课
1、交通信号灯
(1)同学们,过马路的时候你们注意过交通信号灯吗?
(2)谁说说交通信号灯是什么样子的?
(3)你们知道这三种不同颜色的信号灯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
(4)老师给大家讲解三种颜色信号灯表示的不同意思: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通行,黄灯表示警告。
(5)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应该怎么根据各种颜色的信号灯安全的过马路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互相补充,然后各组选出代表汇报。
2、认识交通安全标志
(1)出示几种交通安全标志让学生辨认。(直行、向左转弯、向右转弯、人行横道、步行)
(2)人行横道是专门为行人设置的安全通道,行人走路要走人行横道。没有人行横道的地方,要靠路边行走,一定要注意前后左右的车辆,否则容易发生意外。
(3)机动车车道是道路中间的车道,供汽车等机动车行驶。(出示图,边讲边让学生辨认)
(4)非机动车车道是两边的车道,供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行驶。(出示图,边讲边让学生辨认)
三、扩展练习
1、除了刚才我们说过的这几种交通安全标志,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安全标志?
2、画一画你知道的交通安全标志,让大家猜。
第三课 认识简单的危险标志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危险标志。
2、了解这些危险标志所表示的意义,避免危险的发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在街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个牌子,上面画着一个大大的感叹号,像这样(出示图片),你们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吗?
2、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像它那样的标志,它们都属于危险标志一类,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
二、教授新课
1、禁止标志
这类标志用红色来表示,形状呈圆形,里面有图案或者表示“禁止”“强制”意思的文字。用圆形来表示,是因为圆形给人的感觉比较直接,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1)圆形里面有一根燃着的火柴,再打一斜杠,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吗?
(2)圆形里面有一支点燃的烟,再打一斜杠,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吗?
(3)圆形里面有一个人,外面画了一个斜杠,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吗?
(4)圆形里面有一个手掌,外面画了一个斜杠,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吗?
(5)你还看到过类似的标志吗?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2、认识警告标志
(1)这类标志用黄色三角形来表示,意思是有危险,要注意安全。
(2)出示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交通警告标志:三角形里面有一个感叹号,表示要注意安全。
(3)再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警告标志:当心火灾、当心爆炸、当心有毒、当心触电等。
3、生活中的危险标志
你们见过生活中有哪些危险标志吗?
三、做游戏认标志
选出十人,分为五组,每组两人。第一组的一个同学站在讲台上,手里拿一张画有危险标志的图片,第一组的另一个同学来表演。第一组表演完,第二组表演,比一比哪个组表演的好。
第四课 社区和室内活动安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社区和室内存在的安全隐患。
2、在社区和室内做正当的游戏,注意安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有一个和你们一样大的小男孩,名叫欢欢。他聪明活泼,总是活蹦乱跳的,即使回到家里还是跳个不停,他从凳子上跳到沙发上,又从沙发上跳到床上,爸爸妈妈怎么哄他都不听。结果当他正准备从床上跳下来时,不小心碰到柜子脚上,头上撞了一个大包,疼的他哇哇大哭。
2、你们喜欢他吗?为什么?
二、教授新课
1、在社区做安全的游戏
(1)小朋友们休息的时候,在社区玩耍,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余的同学可以根据发言同学所说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3)师生总结社区做游戏的安全(不要打弹弓、投掷小刀;不要爬屋顶、爬树、跨横沟、从高处往下跳;捉迷藏不要躲在汽车底下,不要故意躲在隐蔽的地方去吓唬别人等)
2、在家里玩也要注意安全
(1)家是小朋友们的乐园,那家里有没有安全隐患呢?
(2)为什么不能和小朋友们在房间里追跑打闹?
(3)如果在床上蹦蹦跳跳是不是就没有什么危险了?为什么呢?
(4)有的小朋友特别喜欢做手工,总是把剪刀等尖锐物品放在床上,你们说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三、扩展训练
1、有个叫康康的小朋友在家爱看电视,他最爱看动画片和少儿节目,如《大风车》、幼儿知识竞赛或者智力竞赛等等。他参加竞赛还得过奖呢!爸爸妈妈经常表扬他,说他越来越聪明。你们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
2、我们在家里,还可以做哪些有益又安全的游戏?
第五课 用电安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一些用电的安全常识。
2、使学生学会正确、安全的用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有一个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小朋友明明,有一天,他在家里看电视,忽然想吃苹果,就起身急匆匆的洗了一个苹果,也忘了擦手。等他回来一看,喜欢的电视节目已经结束了,他便走到电视机前去换频道。你们猜,这时候发生什么事了?
2、明明刚一碰上去,手便被打了一下,原来是触电了,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用湿手去碰电器了。你们在家里发生过这样的事吗?
二、教授新课
1、安全用电标志
(1)你们了解安全用电标志吗?
(2)安全用电标志分为颜色标志和图形标志。颜色标志常用来区分各种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导线,或用来表示某处安全程度。图形标志一般用来告诫人们不要去接近有危险的场所。
(3)红色、黄色、蓝色、绿色、黑色,你们知道都是用来标志什么的吗?
(4)老师结合图片向学生讲解不同颜色标志代表的不同含义。
2、预防触电
(1)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存在电。你们知道怎样预防触电吗?
(2)师生共同总结用电尝试:家电停止使用时,要拔掉电源插头;手、脚和身体湿的时候不要触摸电器;不要把手伸进运转的电风扇、搅拌机和水果榨汁机里等等。
3、触电后怎么办
(1)触电后应立即拉下电源开关或拔掉电源插头。
(2)迅速拨打电话,你们知道应该拨打什么电话号码吗?
(3)如果无法及时找到或者断开电源,应该怎么办?
三、总结
1、我们经常看到电池,你们说摸电池会触电吗?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用电安全知识
[小学一年级安全教育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9:小学一年级数学对0的认识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对0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几种含义;规范0的写法,熟悉0-5的数序。
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想象力合作力、探究能力及认真书写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几种含义,学会书写0。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0的几种含义。
一、谈话——导入:
(在这个新教室里,你发现了那些数学知识)
小朋友们都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今天,郭老师就带小朋友们去见数字王国里的一位特殊宝宝。猜猜看,他会是谁呢?(书写0),认识他的小朋友请举手。和他打声招呼吧,看来,我们小朋友都是他的老朋友了,那你觉得他像谁呀?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直接导入,引出0唤起学生对0的记忆,很自然的引出新知识的学习。)
二、引导——探究
(一)0的写法
观察的真仔细。那你知道0要怎么写吗?好,请上来写(强调:从右上角起笔,向左向下收笔和起笔相连写成椭圆型。)
闭上小眼睛,想象一下0的样子,然后拿出手指在桌子上写一个“0”。究竟谁写的最漂亮呢,咱们把他写在低算本子上,比一比谁是咱们一(1)班的书法家,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闭眼想0到写0,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这个0的样子,会正确书写0)
(二)0的含义:
1、表示没有
师:已经和0成老朋友了。那你能不能说说我们身边什么时候要用到0吗?(学生发言。)
师:对,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关于0的故事,现在请小朋友们听一听。猜一猜,郭老师盒子里有几枚硬币?
师:当一枚都没有的时候,我们就用0表示,0也是一个数字。
师:说一说,生活中用0表示的例子。(师生互说-同桌说)
①黑板上有3个0,都檫了还有个0。
②请两个小朋友上台说生活中用0表示的例子。回去了现在讲台上还有几位小朋友?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说说做做动动猜猜,使学生从表象到抽象,深刻感知了0的一个含义——没有)
2、表示起点
师:当什么也没有时,用0表示。那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里?在谁的前面?这时0表示什么?从0开始越往后数越大,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从0开始越往后数越大,这长度越长,直尺就是应用这个原理量东西的',这时0就表示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100米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起点。(让两个小朋友表演)
①你能填尺子上的数吗?
师:0在数字队伍里排哪里?为什么排在最前面?
排队歌:6个数字来排队
从小到大排一排:0、1、2、3、4、5
从大到小排一排:5、4、3、2、1、0
3、表示分界线
师:0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一想你还在哪里见过他。
出示温度计,也有0,越往上越(),越往下越()。
说说对0度气温的感受
师:0不但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和温度的分界线。
0还有许多作用,等着我们小朋友们去研究和发现呢!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活动,通过学生的找、说、猜、做,利用身边的物让学生充分感知0的含义。)
三、游戏——加深
现在,你们和0是不是已经成为好朋友了?那么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了,看你们是不是真的是他的好朋友。愿意接受挑战吗?
1、猜一猜:
①我是一个数,排队排第一,你说我是谁?
②我排3的后面又排5的前面,请你猜猜我是谁?
③今天,郭老师带了3个气球,可一不小心3个气球都飞走了,越飞越远、越飞越高,这时郭老师只剩下了我。你猜我是谁?
2、你的桌上几本书,好,郭老师要求小朋友们桌上有0本书,做一做。
4、做手势猜数字(师生做——同桌做)
(设计意图:在活动游戏中巩固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评价——激励:
今天,我们和数字宝宝0成了好朋友,当遇到什么情况时,他就会出现啊?
把你今天发现的0的小秘密去告诉爸爸、妈妈,也让他们猜一猜、做一做,好吗?
(设计意图:布置的亲子游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校学到的知识向家长说,还能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反思:从教学过程看,这节课的亮点:
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基本上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品尝了数学的生活味。
2、运用多种活动,动中学,学中动,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3、运用多种感官使学生从对0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不足:但是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距离。
1、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对数学的语言还不够精炼,以至于在三次不同的问题中,学生却重复着相同的问题:
①那你能不能说说我们身边什么时候要用到0吗?
②说一说,生活中用0表示的例子。
③我们和数字宝宝0成了好朋友,当遇到什么情况时,他就会出现啊?我想表达不同的意思,但是表述出来的却是相同的意思。给人感觉在重复着上相同的内容。
2、在教学活动着我没能很好的与学生的思维融合在一起,对学生的一些精彩回答没有给予积极的评价。
3、课堂环节的处置上还不够和谐。
4、没有考虑到一年级小朋友的接受能力上课过程语速太快。
篇10: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教案
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教案
认识物体 扬中市第二实验小学 陈荷勤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P26~2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辨认实物,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体。 2、使学生在认识物体的活动中,体会比较、分类等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经历立体图形的抽象概括过程,直观感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准确地例举现实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准备: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出示由四种物体拼成的机器人卡通形象,让学生初步接触四种物体,感知基本形状特征。 导入课题:认识物体 二、探索交流,发现四种物体的特征。 1、 揭示物体名称。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相同的名字,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2、 感知物体特征。 (1) 活动:请你在自己的学具中,选择一种喜欢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自由观察) (2) 探究并汇报特征。 认识长方体:你认为长方体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举出一些反例,让学生尝试、判断。 正方体呢? 认识圆柱和球。生说特征,师出示铅笔、水桶、粉笔等物体,引导学生尝试判断。 圆柱和球都可以滚动,它们一样吗?有区别吗? 3、 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4、 做游戏。 (1) 摸一摸:从袋子里摸指定形状的物体。 (2) 猜一猜:请小朋友从口袋中摸出任意一个物体,说出它的形状特征,让其他同学猜一猜所摸物体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 1、 数一数:出示机器人;数出机器人是由几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拼成的。 2、 故事情境活动――小动物盖房子。篇11:《项链》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 认识“蓝、又”等11 个生字和禾木旁 1个偏旁;会写“白、的”等 4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3.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能合理搭配“的”字词语。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合理搭配“的”字词语。
难点:读准“蓝、金、活”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的”等字。
课时安排 2
第一课时
一、感受美
1.学生用课前搜集的好词佳句赞美大海。
师:孩子们,你们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用你搜集到的好词好句来描绘一下。
2.引入课文题目。
(教师播放海浪及笑声的录音)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
(海浪声)
听,这是什么声音?
(笑声)
今天让我们下海好吗?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一下踩在松松软软的海滩上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去感受那里带给我们的快乐。
板书课文题目,美读课文题目。
二、领略美
1.课件播放课文内容和朗读动漫。
2.问:大海好玩吗?小娃娃快乐吗?同学们,此时你们想读一读这篇课文吗?自
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读一读.
3.标出自然段。
4.同桌分段读一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一起读一读。
三、集中识字
1.出示本课生词卡片。
师:词语宝宝来到了我们的黑板上,你们试着认识认识它们。
2.自主识字: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记一记。
3.同位交流:把你记的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互相学习。
4.全班交流:把你喜欢的字和我们大家说一说吧,其他同学应该认真倾听,并且继续补充。
预设:
形声字:蓝、笑、和、活、金
数笔画:又、向
加一加:蓝、笑、和、娃、挂、活
减一减:又(叉)、白(的) 形近字:娃--挂、贝--见
换一换:着(看)
反义词:笑--哭
同音字:向--象、又--右、和--合
师随机引导:
挂:做动作“挂”。
5.指导书写:
(1)白(第一次书写):先观察“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仔细看老师范写;学生书写后临写,教师强调每笔的位置和笔顺;学生自己书写一个。
(2)和:认识新偏旁“”。
(3)学生练写“的”“又”。
6.去掉拼音读一读。
7.师:都学会了吗?接受挑战吧! (开火车检验词语卡片) (开火车检验生字卡片)
四、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找找描写大海的小文章,读一读并能介绍给小伙伴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激趣导入
1.教师引导:认读生字卡片,进行扩词,复习生字,指名读全文。
2.教师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大海,去领略大海的美,体会大海带给我们的快乐!
二、体会快乐--品味美 (一)
品味第1自然段--美景
1.指名读,问: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2.自由读,问:你有什么感受?
3.汇报:感受到大海很美。
(板书)
4.师:第1自然段只用了三句话就让我们体会到了大海的美,作者可真了不起。
那他都用了哪些词语呢?和同桌找一找,用波浪线画一画,并说一说你的体会。
①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出示课件,体现这些词语:
蓝蓝的黄黄的小小的
②师:什么蓝蓝的?什么黄黄的?什么小小的?请你试着说出这样的短语:___的___。
③什么又宽又远?什么又长又软?你能说出这样的短语吗?
___又___。
④“雪白雪白”这是什么样的短语?
(ABAB式)
“雪白雪白”可以形容什么?试着说一说。
⑤师:“哗哗地”是拟声词。
“哗哗地”可以形容什么?它的后面是表示动作的词语,所以用“地”。试着说一说其他拟声词。
师:你们说得真美,这么美的词句,我们该怎样读呢?
(想象,带表情)
按大家说的我来读一读第1自然段--自己练一练--指名读,评价--男女生读。
(二)品味第2
自然段--快乐
1.指名读,问: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2.自由读,问:你有什么感受?
3.汇报:快乐。
(板书)
4.第2自然段用了很多精彩准确的动词,你能找到吗?用三角号画一画,并和同桌做做动作来体会那份快乐。
①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出示课件,体会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
笑迎捡穿挂落穿挂
②指名表演。
③师:让我们先快乐地读一读吧!
自读--指名读,评价--小组赛读。
④师:我们已经体会到了快乐,那小娃娃的快乐是什么呢?
(有海螺和贝壳穿成的项链)
其实啊,大海也很快乐,你知道大海的快乐是什么吗?
(有快活的脚印穿成的项链,所以说,大海的项链就是--快活的脚印!)
⑤那就让我们带着小娃娃的快乐,带着大海的快乐齐读第2自然段。
三、升华快乐--欣赏美
1.多美啊,让我们尽情尽兴地随着音乐齐读课文吧!
2.大家读得太好了!读够了吗?我想这时我们看着书读已经表达不出我们心中
的酣畅了,那就让我们全体起立,边做动作,边带着表情,配着优美的旋律,背诵吧!
四、书写快乐--畅谈美
是啊,我们把一串串可爱的脚印留给了海滩,也把我们的快乐留给了大海,把童年的快乐永远地珍藏在了自己小小的心田里。此时此刻,你一定也回忆起自己童年中许多快乐的事了吧。
有哪里给你带来过快乐呢?你也当当小作家,写一写吧!(配乐)
(投影,配乐指名展示作品)
五、热爱美
师:你们的童年真让人羡慕啊!感谢你们把我带回到美好的童年,我想把我童年时最喜欢的一首歌与你们分享,让我们一同走进童年的快乐中吧!
(播放歌曲《童年》 在音乐声中自然结束课。)
六、布置绘画作业,创造美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大海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画出更美的画。回家后,请同学们画一画你最喜欢的大海,明天带过来,好吗?
[《项链》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12:金木水火土 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知识目标:
1、认识田字格
2、认识7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下”四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
能力目标:
认识7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下”四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 认字写字。。
难点 观察图画,图文结合。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幼儿园都学了哪些儿歌呀?谁来背一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儿歌。
板书:2.金木水火土
二.认读生字
1.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教师领读。
2.指名认读
3.小老师领读
三.初读儿歌
1.师范读
2.师领读,学生跟读
3.小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4.四人小组比一比谁背得最快
三、
1.出示田字格
2.学生观察说一说
中间竖虚线叫竖中线,横虚线叫横中线。
3.写字时,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出示“一”,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以同样的方法学习“二.三.上”
总结
1、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2、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对大家有什么好处?
[金木水火土 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13:四季 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材说明:
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儿歌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所配四幅插图,形象优美,色彩明丽,便于学生观察想象。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巩固复习“对、说、是、叶、圆、夏、秋、雪、肚、就、冬”11个生字及方框、禾字旁、雨字头、月字旁4个偏旁;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用谁怎么样,对谁说:“我是什么。” 句式说话 。
过程与方法:渗透用“读”“说”“问”“读”“演”的学习方法学习儿歌;逐步培养自主、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练习朗读,学用句式说话。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四季的美的感受,以进行有效地朗读指导。
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板书设计: 四季
春 夏 秋 冬
读
说
问
读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欣赏四季风景图片,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漂亮的图片,请你边看边想,你都看到了哪些季节的什么呢? (课件出示书上的连环画。)
生:我看到了什么季节的什么(自由发言,鼓励同学把一句话说完整,并给予肯定及表扬)
2、巩固复习生字词语。
师小结:在图画中我们看到了一年中的四个季节,分别是: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同学说了这四个季节的很多特点,上堂课我们认识了四季中的生字宝宝,这节课让我们在生字宝宝的帮助下继续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美丽的四季景色。坐上火车,一起出发吧。(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对 说 是 叶 圆 夏 秋 雪 肚 就 冬 )读的同时老师适时点拨认读言字旁、禾字旁、雨字头、月字旁4个偏旁。
师:火车顺利到站,老师还准备了一颗苹果树和一些词语宝宝,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摘的苹果最多,认识的词语宝宝最多好吗?(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苹果树:对 说 是 叶 圆 夏 秋 雪 肚 就 冬,以及词语:荷叶 说话 秋天 夏天 肚子 雪人 就是 冬天)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主练读课文
师:看来上堂课同学们都学的不错,现在我们翻开书P61,上新课前老师想请一个聪明的小朋友来告诉老师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4个小节)
师:那每一小节都都说了些什么呢?现在同学们自由的朗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这一节都讲了些什么。我们来看看哪位同学不仅汉字宝宝认识的很多,上课还最认真,课文读的最棒,美丽的大自然最喜欢跟认真的小朋友交朋友了。
生 自由练读,师巡视指导。
2、学习课文,指导学生按(读,说,问,读,演)的方法学习第一节。
(1)第一小节
1) 读:请一位同学读第一小节
2) 说:在一小节里你知道了一些什么呢,能和同学说说吗?
生:小草绿绿的、嫩嫩的。(人们看到小草刚刚钻出地面,绿绿的、尖尖的,就知道春天到了。)
(嗯,回答的真棒)
师:听到你们说的话,春天的一个成员--小草芽要赶快出来和你们做好朋友啦。我们来看看图。(课件:课文第一节的插图和文字)
师:(看图)青青的小草刚冒出地面,很尖很嫩。所以我们可以把“尖尖” 读得轻一点,细一些。(课件出示课文)范读,指名多生读。
3:问。读了这一节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老师可适时点拨)
师:草芽对小鸟说些什么?
生: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师:草芽跟小鸟都不会说话为什么作者都用说字呢?(学生互相讨论,明确作者把草芽当做人当做小朋友来写了,这样使们读的时候很有趣,很高兴。)
这时小草芽的心情可能会怎样?(高兴)为什么?(春天美/可以和我们一起玩)
师导学,草芽对小鸟说了些什么呀?(生就是就是齐声回答(我是春天)。
师:恩,真好,那么谁用这个句式再说一句话呢,老师可举例,(我是老师)学生自由发言。
师:好,我们把这一小节都读懂了,你看春天美丽吗?再这样的风景里生活你高兴吗?是的,春天是那么的美丽,那么你读的时候要怎样才能读出他的美丽呢,我们来听一听电视里面的老师是怎样读的呢?
听了电视里的老师读完后,你感觉他的心情怎么样啊,是不是很高兴呀?那我们也来读一读吧,跟着老师,你看老师还可以做动作呢。(依具体情况相映指导:师范读可做相应的动作让同学模仿)。(笑眯眯的/把“春天”读得特别重)请一位同学模仿。
师生合作读:看着你们读得这么高兴,我也想读,我们来合作读吧?我问你们答。
师:草芽怎么样?
生:草芽尖尖。
师:他对谁说?
生:他对小鸟说。
师:说什么?
生:“我是春天。”
合作得真愉快,男生问,女生来答吧。(男女生配合读)
师:合作得真好。
(2)随机教学二、三、四小节
恩,刚刚同学们读的真不错,现在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刚刚我们是怎样学习第一节的吧,首先我们是先读一读这一小节,然后怎样啊?然后说一说在读了节后我们知道了些什么?然后再问一问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最后再带有感情的读一读课文。一年中除了春天还有哪几个季节呢?
师板书春 夏 秋 冬
读
说
问
读
师:现在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挑一个你是喜欢 的季节多读几次,然后同桌之间相互用上面这种方法来交流一下,看哪一桌交流得最起劲好吗?
(1) 第二节
1)读:你喜欢哪一节呢呀,那么你就先来读一读第二节
2)说:师:好,哪位同学来告诉老师在这一小节里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圆圆的荷叶/绿绿的荷叶/绿绿的柳条/粉红色的荷花/青蛙在唱歌……
师:(出示课件:荷叶图)是的,你们看荷叶圆圆的多美丽呀,青蛙在上面跳来跳去的多快乐呀!(课件:文字)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读的可爱些,可以象老师这样读
(上扬一点)
3)问:那么读了这一节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呢?(为什么青蛙会说话呢)(同学可帮他解答)
4)读:好,我们把这一节课文内容弄懂了,那么谁来读读这节儿歌呢? (读出喜爱之情)指名读,((多生读)(可做动作自豪地介绍自己:“我是夏天”)
齐读。
(2)同样的方法来学习第三、四小节
(2)第三节
你还喜欢哪个季节?(秋天)
1) 读:师:读一读第三节
2)说:你能说一说是什么原因让你喜欢秋天吗?
生:谷穗、高粱、棉花可以给农民伯伯带来大丰收了(多么了不起的谷穗呀!)/果园里的水果成熟了(弯弯的香蕉、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紫色的葡萄、甜甜的橘子)/秋游/菊花开放了/大雁南飞了落叶飘下来很美……(这是丰收的季节/充满笑声的季节/幸福的季节/收获的季节/彩色的季节/多好吃呀)
师:恩,说的真好,瞧,(出示课件:谷穗图)(这就是)沉甸甸的谷穗,(它)正向人们鞠着躬呢!鞠着躬是什么意思呢,可叫同学示范做动作。
3)问: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4)读:想想它的心情,读读这小节儿歌。
指名读
师:谷穗很多,所以“弯弯”两个字可以把音拉长一点。(小组读)
师:这时谷穗的心里特别自豪。(两组分读)
(3)第四节
1)读 师:有很多小同学都很喜欢冬天吧,喜欢冬天的小朋友一起读一读第四小节
2)说 师:看来冬天很神奇呀,有这么多小朋友喜欢冬天,为什么呢?有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呢?(同学自由说一说)
是的(出示冬天的小雪人的课件)因为冬天到了,快乐的小雪人也就来了,你看他肚子一挺,真是顽皮呀!(做一做顽皮的动作。因为“一挺”动作很快,所以我们读得也要快点)
3)问 师:顽皮是什么意思呀?“顽皮”就是十分调皮的样子。
4)读 师:冬天里小雪人这么顽皮,我们带着顽皮的语后气来读一读这一节吧。(带着动作可请同学读,男女生比赛读。(真精彩!)
(4)、完整带着动作读一读(先跟着录音大家带着动作读一读,最后齐读,会背的可以背着读)
1)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好象真的看到了四季那美丽的景色,听到美妙的声音。我有个提议,我们一组一个季节,有感情地把整首儿歌完整读一次,当然,会背的同学可以背,好吗?
(有感情朗读课文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读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重视并加强了对读书的指导训练。通过让学生模仿读、自由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四季的美丽,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3、总结
师:小朋友们,四季真美,我们以后要保护大自然,使四季更美。
三、1、欣赏四季景色(课件:配乐逐一出示春、夏、秋、冬的图画)
师:同学们,在万物复苏的春天里桃红了,柳树绿了,蝴蝶、小鸟也赶集似的飞来了;烈日炎炎夏天,在农民伯伯的辛勤耕种下,稻子、树木要长高,花儿、草儿要长大,一切是那样的生机勃勃,是那样地充满活力;风伯伯吹走了夏天,吹来了秋天,吹得各种果子纷纷成熟,吹得枫叶翩翩起舞,吹得雁儿成群南飞;冬天到了,大家穿上棉衣,换上皮袄了,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他们组成了美丽、迷人的一年四季。如果可以像作家一样,也用儿歌的语言来介绍这些美景,那该多好哇! 同学们可以自己回去写一写,你看老师给你举个例子“青蛙呱呱,他高兴的对人民伯伯说,我是夏天”,你也可以用你们的小画笔把这四个季节画下来,你看老师这里就有一幅画,也是一位小朋友画出来的。
课外作业:
1、以“美丽的四季”为内容,学生可以用诗歌、舞蹈也可用绘画表现
2、一起来读读,你发现了什么?(什么东西怎么样,后面两个字是一样的。)你能照样子,说出这样的词语吗?
草芽尖尖 荷叶圆圆 谷穗弯弯 西瓜甜甜
尖尖 圆圆 弯弯 甜甜
( )
四、四季歌曲与生生互动结束本堂课。
[四季 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14:《天地人》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一、 教学目标
1. 运用已有学习基础和在生活中识字的方法,认识“天、地、人、你、我、他”6个生字;
2. 在儿歌、游戏等各种形式的复现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生字,理解字义,对生活中识字产生初步兴趣;
3. 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天、地、人”被称为“三才之道”,从字体演变图中了解“天、地、人”字体的本义。
4. 在学习、游戏过程中,学会与小伙伴一起合作学习、友好相处。
二、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天、地、人、你、我、他”6个生字;
2. 对识字感兴趣,乐于在生活中认识更多的字宝宝;
3. 在识字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三、 课时安排:1课时
四、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1. 小朋友们,在上一年级以前,你们是不是已经认识了很多的字宝宝?今天,老师要考考你们认不认识这几个字宝宝,如果你认识他们,就大声地叫出它们的名字。
2.逐个出示:“天、地、人、你、我、他”,学生齐读;
3.指名念随机点到的“天、地、人、你、我、他”,说说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认识这些字宝宝。
(二)学习“天地人”
1.出示甲骨文的“天”,猜猜是什么字;
2.出示“天”,读一读;
3.配合图片,结合甲骨文,教师讲解“天”的本义;
4.认识田字格中的“天”,初步感受汉字书写的美;
5.同“天”的教学方法类似,教学“地、人”;
6.读一读《三字经》中“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了解“天
地人”的含义。三才,就是天、地、人。 天地人合一,有了这三个方面,世界才开始。
(三)学习“你我他”
1.出示三个小朋友做游戏的图片,认识“你我他”三个生字;
2.根据句式:“你是______,我是______,他是_____, 我们都是______________。 ” 上台做小朋友互相认识的口语交际小游戏。
3.课中操:大家看幻灯片起立唱一唱《你的名字叫什么》,在歌唱中巩固生字“你我”。
(四)巩固游戏
1. 摘苹果游戏:可重复玩几次;
2.找朋友游戏:找找图片中认识的字,学习在生活中认识更多的字宝宝;
3. 开火车游戏:除了读图片上的词语,还可以给“天地人你我他”找更多的朋友(口头组词)。
(五)谈话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字宝宝?希望你们在以后的每天里,无论在哪里遇到这些字宝宝,以及其它你认识的,想认识的字宝宝,都留心读一读,比一比谁交到的字宝宝朋友最多。
[《天地人》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15:《天地人》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天地人》课文解析
本课是识字单元的开篇,以国画为背景,展现了6 个汉字,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第一组3 个字向我们呈现了画面中3 个主要的事物“天地人”。“天”覆盖万物,“地”负载万物,天地之间以“人”为贵。第二组生字“你我他”是生活中常用的3 个人称代词,不仅反映中华文化对“人”的重视,还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往。这6 个生字是生活中常用的汉字,要紧密联系生活来学习。
《天地人》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图画、动作演示、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天、地”等6 个生字。
2. 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 教师播放儿歌,学生边读边拍手。
铃声响,坐坐好。
腰挺直,脚放平。
手放好,头摆正。
眼睛看老师,上课专心听。
这是第一节识字课,将学前常规教育融于语文课。
2. 教师出示傅抱石的国画作品,引导学生看图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显示课题:天地人。
二、朗读课文,内容归类
1. 学生打开书本,教师及时纠正读书姿势。
2. 教师带读。先读课题,再读课文。全班学生跟读,齐读。
3.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将这6 个汉字分为哪两组?(第一组:天地人;第二组:你我他)
汉字承载着中华文化, 将国画与汉字联系, 引导学生理解汉字的内涵。
三、形义结合,学习“天地人”
1. 学习汉字“天”。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天”字。在人的头顶上,那无边无际的就是“天”。出示晴天、阴天、雨天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正音。
2. 结合图画,学习汉字“人”。教师出示“人”站立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和图画的相似性,帮助学生识记字形。出示男人、女人、老人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人”的字义。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正音。
3. 结合图画,学习汉字“地”。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了解字义。出示草地、菜地、雪地、沙地的图片,联系生活加深理解字义。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自己组词读。
利用图片, 联系生活, 帮助学生识记和正音。
四、谈话交流,学习“你我他”
1. 营造氛围,感知“你我他”。
从“人”出发,引出“我”。教师出示汉字“我”,启发说话:我们都是人。师生对话,引出“你、他”。教师提问:“你叫什么名字?”指定学生回答。教师再指该学生的同桌提问:“他是你的同桌。他叫什么名字?”学生回答。
2. 仔细观察,认识“你我他”。引导学生观察汉字,找一找“你、他”有什么共同点。教师移动单人旁的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3. 游戏互动,理解“你我他”。教师请三位学生上台,引导学生选生字卡片并交流。如一名学生说:“我是××,很高兴我们成为好朋友。”“你喜欢踢足球吗?”“他是你的同学吗?”小组练习,轮流说话。
创设生活场景,在师生、生生对话中,帮助学生认读、理解生字。
《天地人》教学建议
一、识字
本课6 个生字以三字一组分两行的方式呈现,易于学生朗读、记忆。针对课文编排的特点,建议教学时以3 个字为一组进行教学。第一组可以充分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在看图说话中引出“天地人”3 个字。第二组可以通过师生对话引出“你我他”,把识字和日常表达结合起来,充分借助日常用语进行听读、正音。
本课要认的6 个生字中,“人”的声母是卷舌音,“你、我”是第三声,单个字读要注意读到位。由于学生还未学习拼音,建议借助图片、听读、创设情境交流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1)图片示范正音。可以依次出示一组相关图片,如“老人、年轻人、男人、女人”,教师手举对应的生字“人”示范读,学生跟读,理解字义。
(2)场景听读正音。如,借助生活场景认读“地”,教师可以用枚举法展示各种生活场景:铺满土的叫土地;铺满沙的是沙地;长满草的是草地;铺满雪花的是雪地。教师手举生字卡片“地”,听学生的发音,并及时正音。
(3)日常交流正音。“你我他”是日常交流用语,可以衔接入学教育的内容,创设交流氛围。如教师一手举生字“你”,问“你叫什么名字”,并把生字卡 片“你”递交给学生;一手举生字“我”,说“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出示生字“他”,指学生问“他叫什么名字”,并把生字卡片“他”递给这名学生。在交流 递送生字卡片的过程中正音识记生字。
本课要求识记6 个生字。“天、人”结构较简单,“地、我”结构相对复杂,“你、他”带有相同的部件。教学中可以借助图片、动作、生活场景等,形象化地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感受汉字的趣味性。
(1)生活语境识字。
本课6 个生字都是常用字,我们可以呈现各种生活中带有生字的图片,通过不同语境帮助学生识记、认读生字。
(2)比较识字。比较“地”和“他”,说说不同在哪里。
(3)动作猜字。辨认“天”和“人”,可以根据字形请学生上台演示动作,其他同学猜汉字。
学有余力的话,可以结合生活,积累“天地、他人”等词语。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朗读课文,因此读正确是本次朗读教学的主要内容。
由于学生还没有学拼音,因此教师要重视正确示范和听音纠正。教师示范朗读时,要把声调读清楚,特别注意“你、我”的声调都是第三声,三字连读时,“你”要读成半上,与第二声相似,“我”的声调要读完整。
本篇课文内容比较简单,仅呈现了6 个汉字,中间没有标点符号。朗读时,教师应结合内容理解,引导学生一组三字连贯读,要避免6 个汉字一字一顿地读。
2. 理解运用。
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天地人”的教学在借助插图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结合语境带学生读一读,在新语境中进一步理解字义。如:
晴天、阴天、雨天
草地、菜地、雪地
男人、女人、老人
“你我他”的教学可以三人小组互相交流,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拿着生字卡片进行自我介绍、询问他人的方式,在交流中巩固生字,如,“我叫李小明。”“你叫什么名字?”“他是你的同桌同学吗?”
引导学生理解感受“你我他”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三人小组互相交流的形式,但要重在生字的识记、认读,避免将这一实践活动变成口语交际。教学时,可以为三人小组准备一套“你我他”的生字卡片,引导学生以选生字、递送卡片的方式促进对生字的识记认读和理解运用。
《天地人》教学资源
1. 国画《一望大江开》。
配合课文,用一幅画家傅抱石的国画作品作为铺底。画面近景是岩石松枝,龚半千和费密同游,吟诗唱和,眺望远处。中间大片留白,远处空旷无垠,咫尺之间似有万里之遥,让人可以充分感受天地之广袤。取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之意。
2. “天地人”三才之道。
“天地人”来源于《周易 说卦》,天地人被视为宇宙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三大要素,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才”是指本质,“三才”是三方面具有实质的内容,在《周易》中具体指 天、地、人。“三才之道”就是天道、地道和人道了。“天道”是阴和阳,“地道”是柔和刚,“人道”是仁和义。“三才之道”的探讨和论述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 相当广泛,在古人启蒙读物《三字经》中也有“三才者,天地人”的说法。民间春联也有:“福禄寿三星拱照,天地人一体同春”。由此可见,“天地人”三才之道 在我国经几千年而流传不衰,对传统文化有深远影响。
《天地人》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天、地”等6 个生字。
2.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重点】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生字。
【难点】读准“人、你、我”的字音。
[《天地人》教案范例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