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赵晁传》原文及译文

核桃使者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宋史赵晁传》原文及译文

【简介】感谢网友“核桃使者”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宋史赵晁传》原文及译文(共5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宋史赵晁传》原文及译文

《宋史赵晁传》原文及译文

赵晁,真定人。初事杜重威为列校。重威诛,属周祖镇邺中,晁因委质麾下。周祖开国,擢为作坊副使。慕容彦超据兖州叛,以晁为行营步军都监。兖州平,转作坊使。晁自以逮事霸府,复有军功,而迁拜不满所望,居常怏怏。时枢密使王峻秉政,晁疑其轧己。一日使酒诣其第,毁峻,峻不之责。世宗嗣位,改控鹤左厢都指挥使、领贺州刺史。

从征刘崇,转虎捷右厢都指挥使、领本州团练使兼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军至河内,世宗意在速战,令晁倍道兼行。晁私语通事舍人郑好谦曰:“贼势方盛,未易敌也,宜持重以挫其锐。”好谦以所言入白,世宗怒曰:“汝安得此言,必他人所教。言其人,则舍尔;不言,当死!”好谦惧,遂以实对。世宗即命并晁械于州狱,军回始赦之。

及征淮南,改虎捷左厢、领阆州防御使,充前军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又为缘江步军都指挥使时李重进败吴人于正阳以降卒三千人付晁晁一夕尽杀之世宗不之罪。寿春平,拜检校太保、河阳三城节度、孟怀等州观察处置等使。恭帝即位,加检校太傅。

宋初,加检校太尉。未几,以疾归京师,卒,年五十二。太祖甚悼之,赠太子太师,再赠侍中。

晁身长七尺,仪貌雄伟,好聚敛,处方镇以贿闻。以周初与宣祖分掌禁军,有宗盟之分,故太祖常优礼之,再加赠典焉。子延溥。

延溥,周显德中,以父任补左班殿直。宋初,为铁骑指挥使。开宝初,太祖亲征晋阳,太宗守京邑,延溥以所部为帐下牙军,转殿前散员指挥使。九年,改铁骑都虞候。

译文:

赵晁,是真定人。最初在杜重威手下做列校。杜重威被杀,正逢后周太祖镇守邺城,赵晁因而归附为部下。后周太祖开国,提拔(赵晁)为作坊副使。慕容彦超在兖州发动叛乱,(后周太祖)任命赵晁为行营步军都监。兖州平定,(赵晁)升任作坊使。赵晁自认为追随太祖多年,又有军功,却不能如愿升迁,平时经常怏怏不乐。当时枢密使王峻执掌朝政,赵晁怀疑他排挤自己。一天,(赵晁)趁着酒劲到他府邸去,誹謗王峻,王峻没有责怪他。世宗继承皇位,(赵晁)改任控鹤左厢都指挥使,兼任贺州刺史。

跟随世宗征伐刘崇,转任虎捷右厢都指挥使,兼任本州团练使兼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军队到河内,世宗想尽快作战,命令赵晁兼程前进。赵晁私下对通事舍人郑好谦说:“敌人气势正盛,是不容易战胜的,应当谨慎用兵以挫伤他们的锐气。”郑好谦把这话告诉了世宗,世宗生气地说:“你怎么会说这样的话,一定是别人教你的.。说出这个人,就放过你;不说,应该处死!”郑好谦害怕,就把实情说了出来。世宗立即命令将赵晁和郑好谦一起拘禁在州狱里,军队返回后才赦免了他们。

等到征伐淮南时,(赵晁)改任虎捷左厢,兼任阆州防御使,任前军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又任缘江步军都指挥使。当时李重进在正阳打败吴军,把三千名投降士兵交给赵晁,赵晁一夜之间全部杀死了他们。世宗没有怪罪赵晁。寿春平定,(赵晁)被授以检校太保、河阳三城节度使、孟怀等州观察处置使等官职。恭帝即位,赵晁担任检校太傅。

宋初年,(赵晁)任检校太尉。不久,因病返回京城,去世,年仅五十二岁。太祖非常悲伤,追封他为太子太师,又追封他为侍中。

赵晁身高七尺,相貌堂堂,喜欢搜刮钱财,在方镇任职时以纳贿出名。因为后周初他与宣祖共同掌管禁军,有同宗情分,因此太祖经常优待礼遇他,两次加以追封。(赵晁的)儿子名叫赵延溥。

赵延溥,后周显德年间,因父恩荫补职为左班殿直。宋初年,赵延溥任铁骑指挥使。开宝初年,太祖亲征晋阳,太宗镇守京邑,赵延溥因所辖军队为帐下牙军,转任殿前散员指挥使。开宝九年,赵延溥改任铁骑都虞候。

篇2:《宋史·赵湘传》原文及译文

《宋史·赵湘传》原文及译文

原文:

赵湘,字巨源,华州人。进士甲科,历彰武、永兴、昭武三军节度推官,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新繁县。以吏最,命知商州,徙陇州、兴元府,再迁太常博士。上《补政忠言》十篇,召判宗正寺,赐白金二百两。久之,上书言:“元德李太后母育圣躬,请祔太宗庙室。”后用其说。册赵德明,假尚书礼部员外郎,为官告副使。

擢殿中侍御史,权判三司勾院,上言:“汉章帝以《月令》冬至之后有顺阳助生之文,而无鞫狱断刑之政,遂定令毋以十一月、十二月报囚。今季冬诞圣之月而决大辟不废。愿诏有司,自仲冬留大辟弗决,俟孟春临轩阅视,情可矜恻者贷之,他论如法。”真宗曰:“此固善矣,然虑系囚益淹久,吏或因缘为奸尔。”湘又上书请封禅。未几,命管勾南宫北宅事。东封泰山,为东京留守推官,礼成,迁侍御史。升州火,命湘往致祠,兼问民疾苦。还言转运使刘炤弛职不按部,知洪州马景病不任事,皆罢黜之。

纠察刑狱,改尚书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湘又言:“旧制文武常参官日趋朝,并赴待漏院俟禁门辟,今则辰漏上始放外朝,故朝者多后时乃入。望敕正衙门主者察晚至,以惩其慢。若风雨寒暑托病不朝者罪之。”时帝亲制五箴以自儆,湘因言:“宗室风化所本,宜有以训厉,愿特制铭以赐南北邸。”帝悦,为制宗室座右铭,赐宁王元偓以下并及湘,且谕之曰:“卿宗姓也,故赐卿。”

祀汾阴,为考制度副使,请如《周官》置土训,录所过州县山川与俗好恶,日上奏御。兼判宗正寺。历三司户部、度支副使。祀太清宫,管勾留司三司事。为盐铁副使,再迁工部郎中、直昭文馆,出知河南府,徙河中府,为京西转运使。又徙凤翔府、延州,迁太常少卿、知襄州。又知应天府,进右谏议大夫,复知河南,为集贤院学士,以疾徙虢州,卒。

译文:

赵湘,字巨源,是华州人。中进士甲科,历任彰武、永兴、昭武三军节度推官,调任秘书省著作佐郎、新繁县县令。在任多有政绩,升任商州知州,调任陇州、兴元府,再调任太常博士。他向皇帝上《补政忠言》十篇,被召判宗正寺,赏赐白银二百两。过了很久,他上书说:“元德李太后生育了皇上,请将李太后的牌位放入供奉太宗的庙室。”后来皇帝采用了他的说法。(宋真宗)册封李德明,赵湘奉命代理尚书礼部员外郎、充副使前往。

后提拔为殿中侍御史,权判三司勾院,他上书说:“汉章帝以《月令》冬至之后有顺应天道助生阳气的文书,而没有审讯判刑的`政令,于是确定下令不要在十一月、十二月上报死囚(名单)。现今十二月是圣上诞生的月份,而执行死刑不停止。希望下诏给有关部门,自十一月留下死刑不要执行,等到第二年正月皇帝亲自审阅查看,对情节可怜悯恻隐的予以宽恕,其他的严格按法律规定执行。”真宗说:“这固然好啊,然而(我)担心关押囚犯更长久,有的官吏会因此做奸诈的事吧。”赵湘又上书请皇帝封禅。不久,皇帝命他管南宫北宅事。皇帝东封泰山时,赵湘为东京留守推官,封禅事毕,升为侍御史。升州发生火灾,(皇帝)命赵湘前往祭神,同时考察民间疾苦。(赵湘)回朝上奏说转运使刘炤失职不能照章办事,洪州知州马景有病不能理事,朝廷遂将二人罢黜。

他奉命纠察刑狱,改任尚书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管理杂事。赵湘又上奏说:“旧制度日常参朝的文武官员每日上朝,在待漏院等候禁门打开,现在辰时才开禁门放外面的臣子朝见,就有大臣上朝很晚。希望皇帝下令让各衙门主官察看迟到的大臣,惩治他们的懈怠。对因风雨寒暑托病不上朝的,就治他们的罪。”当时皇帝为自己写了五条箴言作座右铭,赵湘便奏言皇帝:“宗室的风气教化是根本,应当有箴言来教诲勉励,希望皇上特制铭文赐给南北宅邸的宗室。”皇帝很高兴,将宗室祖传戒规制成座右铭,赐给宁王元偓等,并特赐赵湘,且谕告他说:“你和皇室同姓,所以特赐于你。”

朝廷在汾阴祭祀时,赵湘担任考制度副使,奏请参照《周官》置土训一职,记录所经过的州县山川地势、土质好坏及土地所宜生产和风俗好恶,每天上奏皇帝。兼任判宗正寺。后历三司户部使、度支副使。朝廷在太清宫祭祀时,赵湘管勾留司三司事。担任盐铁副使,调任工部郎中,值班昭文馆,出京任河南知府,调河中府,转京西转运使。又调任凤翔府、延州,升任太常少卿、襄州知州。又任应天府知府,晋升右谏议大夫,又任河南知州,为集贤院学士,因病改任虢州知州,去世。

篇3:《宋史·赵玭传》原文及译文

《宋史·赵玭传》原文及译文

赵玭,澶州人。家富于财。晋天福中,以纳粟助边用,补集贤小史,调濮州司户入伍。刺史白重进以其年少,欲试以事,因以滞狱授之。玭为平决,悉能中理。重进移刺虢、成二州,连辟为从事。会契丹构难,秦帅何重建献地于蜀,孟知祥署高彦俦秦州节度,成为支郡,因署玭秦、成、阶等州观察判官。

周显德初,命王景帅兵讨秦凤。彦俦出兵救援,未至,闻军败,因溃归。玭闭门不纳,召官属谕之曰:“今中朝兵甲无敌于天下自用师西征战无不胜蜀中所遣将皆武勇者卒皆骁锐者然杀戮遁逃之外几无孑遗。我辈安忍坐受其祸?去危就安,当在今日。”众皆俯伏听命。玭遂以城归朝。世宗欲命以藩镇,宰相范质不可,乃授郢州刺史,历汝、密、泽三州刺史。

建隆中,入为宗正卿。乾德初,出为泰州刺史。二年,改左监门卫大将军、判三司。玭狂躁幸直,多忤上旨,太祖颇优容之。尝廉得宰相赵普私市秦、陇大木事,潜以奏白,然惧普知,因称足疾求解职。五年春,罢使,守本官。自是累献密疏,皆留中不出,常疑普中伤。六年,诣阙,纳所授告命,诏勒归私第。又请退居郓州,不许。玭不胜忿,逾年,伺普入朝,马前扬言其短。上闻之,召玭及普于便殿,面质其事。玭大言诋普贩木规利,上怒,促令集百官逐普,且谕其事。王溥等奏玭诬罔大臣,普事得解。上诘责玭,命武士挝之,令御史鞫于殿庭。普为营救,得宽其罚,黜为汝州牙校。太平兴国三年卒,年五十八。

(选自《宋史·赵玭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中朝兵甲无敌于天下/自用师西征/战无不胜/蜀中所遣将/皆武勇者/卒皆骁锐者/然杀戮遁逃/之外几无孑遗/

B.今中朝兵甲无敌于天下/自用师西征/战无不胜蜀中/所遣将/皆武勇者/卒皆骁锐者/然杀戮遁逃/之外几无孑遗/

C.今中朝兵甲无敌于天下/自用师西征战/无不胜蜀中/所遣将/皆武勇者/卒皆骁锐者/然杀戮遁逃之外/几无孑遗/

D.今中朝兵甲无敌于天下/自用师西征/战无不胜/蜀中所遣/将皆武勇者/卒皆骁锐者/然杀戮遁逃之外/几无孑遗/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重进移刺虢、成二州移:调任

B.玭狂躁婞直,多忤上旨忤:遵从

C.玭大言诋普贩木规利规:谋取

D.黜为汝州牙校黜:贬谪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玭因为交纳粮食资助边防之用,补为集贤小史,调为濮州司户入伍。刺史白重进在虢州、成州二州任刺史时,连续征召他为从事。

B.高彦俦出兵救援秦凤,溃逃回来。赵玭闭门不接纳,并召集官属后以城归附后周。世宗想任命他为节度使,后来被授予郢州刺史。

C.赵玭急躁刚直,太祖颇为宽容估。由于赵普中伤,赵玭罢使职后多次上的秘密奏疏都被留在禁中没有批示,因此他十分忿恨赵普。

D.赵玭探知赵普入朝,在马前大声宣扬赵普的短处,此事惊动了皇上,后来王溥等人上奏说赵玭诬蔑大臣,赵普的事情才得以解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刺史白重进以其年少,欲试以事,因以滞狱授之。(5分)

(2)尝廉得宰相赵普私市秦、陇大木事,潜以奏白,然惧普知,因称足疾求解职。(5分)

参考答案

4.D 【解析】根据动词、名词及虚词的位置,句式对称的特点来断句。

5.B 【解析】忤:违逆。

6.C 【解析】原文是“常疑普中伤”,并不是真实的情况。

7.(1)刺史白重进认为他年轻,想用处理事务来试用他,因而把拖延的'案件交给他处理。[“欲试以事”(欲以事试之)“滞”(拖延的/积压的)“狱”(案件)各1分,句意2分]

(2)(他)曾经查访得知宰相赵普私自出售秦州、陇州木材的事,暗中把这事奏报皇帝,然而惧怕赵普知道,因此说有脚病请求解除官职。[“廉”(查访)“市”(出售)“潜”(暗申)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赵玭,澶州人。家里富有钱财。后晋天福年间,因为交纳粮食资助边防之用,补为集贤小史,调为濮州司户参入伍。刺史白重进认为他年轻,想用处理事务来试用他,因而把拖延的案件交给他处理。赵玭判案,都能切中事理。白重进调任虢州、成州二州刺史,连续征召他为从事。正逢与契丹结成冤仇,秦帅何重建把地盘献给蜀,孟知祥安排高彦俦为秦州节度使,成州成了支州,因此安排赵玭任秦州、成州、阶州等州观察判官。

后周显德初年,命令王景率领军队讨伐秦凤。高彦俦出兵救援,没有到,听说兵败,因而溃逃回来。赵玭闭门不接纳,召集官属对他们说:“如今中原朝廷的军队无敌于天下,自从用兵西征,战无不胜。蜀中派遣的,将领都是勇武的人,士兵都是骁勇精锐的人,然而除了被杀戮和遁逃之外,几乎没有生还者。我们这些人怎么忍心坐着承受这样的灾祸?避离危险以求安全,应当在今天。”大家都俯首听命。赵玭于是以城归附后周。世宗想任命他为节度使,宰相范质认为不可,便授郢州刺史,历任汝州、密州、泽州三州刺史。

建隆年间,赵玭入朝为宗正卿。乾德初年,出朝为泰州刺史。二年,改为左监门卫大将军、判三司。赵玭急躁刚直,常常违逆皇上的旨意,太祖颇为宽容他。他曾经查访得知宰相赵普私自出售秦州、陇州木材的事,暗中把这事奏报皇帝,然而惧怕赵普知道,因此说有脚病请求解除官职。五年春,罢使职,守本官。从此多次献上秘密奏疏,都留在禁中不批示,常常怀疑是赵普中伤他。六年,到朝廷,交纳授任官职的告命,下诏勒令回到私人住宅。他又请求退居郓州,不允许。赵玭十分忿恨,过了一年,探知赵普入朝,在马前大声宣扬赵普的短处。皇上听到这件事,召赵玭及赵普到便殿,当面对质这件事。赵玭极力诋毁赵普贩卖木材谋取私利,皇上发怒,急令集中百官驱逐赵普,并且告诉他们这件事。王溥等人上奏赵玭诬蔑大臣,赵普的事得以解决。皇上责问赵玭,命令武士鞭打他,叫御史在宫殿审讯。赵普营救他,得以放宽对他的惩罚,贬为汝州牙校。太平兴国三年去世,享年五十八岁。

篇4:《宋史赵晁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宋史赵晁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赵晁,真定人。初事杜重威为列校。重威诛,属周祖镇邺中,晁因委质麾下。周祖开国,擢为作坊副使。慕容彦超据兖州叛,以晁为行营步军都监。兖州平,转作坊使。晁自以逮事霸府,复有军功,而迁拜不满所望,居常怏怏。时枢密使王峻秉政,晁疑其轧己。一日使酒诣其第,毁峻,峻不之责。世宗嗣位,改控鹤左厢都指挥使、领贺州刺史。

从征刘崇,转虎捷右厢都指挥使、领本州团练使兼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军至河内,世宗意在速战,令晁倍道兼行。晁私语通事舍人郑好谦曰:“贼势方盛,未易敌也,宜持重以挫其锐。”好谦以所言入白,世宗怒曰:“汝安得此言,必他人所教。言其人,则舍尔;不言,当死!”好谦惧,遂以实对。世宗即命并晁械于州狱,军回始赦之。

及征淮南,改虎捷左厢、领阆州防御使,充前军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又为缘江步军都指挥使时李重进败吴人于正阳以降卒三千人付晁晁一夕尽杀之世宗不之罪。寿春平,拜检校太保、河阳三城节度、孟怀等州观察处置等使。恭帝即位,加检校太傅。

宋初,加检校太尉。未几,以疾归京师,卒,年五十二。太祖甚悼之,赠太子太师,再赠侍中。

晁身长七尺,仪貌雄伟,好聚敛,处方镇以贿闻。以周初与宣祖分掌禁军,有宗盟之分,故太祖常优礼之,再加赠典焉。子延溥。

延溥,周显德中,以父任补左班殿直。宋初,为铁骑指挥使。开宝初,太祖亲征晋阳,太宗守京邑,延溥以所部为帐下牙军,转殿前散员指挥使。九年,改铁骑都虞候。

(选自《宋史赵晁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充前军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又为缘江步军都指挥使/时李重进/败吴人于正阳/以降卒三千人付晁/晁一夕尽杀之/世宗不之罪

B.充前军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又为缘江步军都指挥使/时李重进败吴人于正阳/以降卒三千人付晁/晁一夕尽杀之/世宗不之罪

C.充前军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又为缘江步军都指挥使/时李重进/败吴人于正阳/以降卒三千/人付晁/晁一夕尽杀之/世宗不之罪

D.充前军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又为缘江步军都指挥使/时李重进败吴人于正阳/以降卒三千/人付晁/晁一夕尽杀之/世宗不之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嗣位”指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长子,“位”即君位。

B.“舍人”指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通事舍人是官职名。宋、元以来也俗称权贵子弟为“舍人”,犹称公子。

C.“禁军”是封建时代受帝王管辖,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都城警备任务的军队。

D.“牙军”,即亲兵或卫兵,是中唐以后节度使的私兵,是节度使专兵的产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赵晁当官心切,意气用事。赵晁自认为追随太祖多年且有军功,却不能如愿升迁,因而经常怏怏不乐,怀疑王峻排挤他,趁着酒劲到王峻府邸闹事。

B.赵晁说话随意,惹怒世宗。他在跟随世宗征伐刘崇时,对郑好谦说的话让世宗很生气,世宗把赵晁和郑好谦一起拘禁在州狱里。

C.赵晁做事果断,深受世宗器重。征伐淮南时,赵晁把李重进交给他的三千名投降士兵在一夜之间全部杀死,世宗也没有怪罪他。

D.赵晁相貌堂堂,喜欢搜刮钱财。赵晁在方镇任职时就以纳贿而出名。太祖因为他与宣祖有同宗情分而经常优待礼遇他,两次加以追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一日使酒诣其第,毁峻,峻不之责。(5分)

(2)贼势方盛,未易敌也,宜持重以挫其锐。(5分)

参考答案

10.B [解析] 给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此段大意为:“(赵晁)任前军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又任缘江步军都指挥使。当时李重进在正阳打败吴军,把三千名投降士兵交给赵晁,赵晁一夜之间全部杀死了他们。世宗没有怪罪赵晁。”

11.A [解析] 应为“‘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12.C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可将各选项内容同文本相关意思进行比较。本题中,C项错误在于“赵晁做事果断”的.说法。根据文本“时李重进败吴人于正阳,以降卒三千人付晁,晁一夕尽杀之”,可知应当是“赵晁为人残忍”。

13.(1)一天,(赵晁)趁着酒劲到他府邸去,骂王峻,王峻没有责怪他。

(2)敌人气势正盛,是不容易战胜的,应当谨慎用兵以挫伤他们的锐气。

[解析] 第(1)句中的“诣”即“到”;“第”即“府邸”;“毁”即“骂,诋毁”;“峻不之责”为宾语前置句,解释为“王峻没有责怪他”。

第(2)句中的“方”此处应是“正”之意,“易敌”即“容易战胜”,“宜”即“应该”,“持重”是“谨慎”的意思。

参考译文

赵晁,是真定人。最初在杜重威手下做列校。杜重威被杀,正逢后周太祖镇守邺城,赵晁因而归附为部下。后周太祖开国,提拔(赵晁)为作坊副使。慕容彦超在兖州发动叛乱,(后周太祖)任命赵晁为行营步军都监。兖州平定,(赵晁)升任作坊使。赵晁自认为追随太祖多年,又有军功,却不能如愿升迁,平时经常怏怏不乐。当时枢密使王峻执掌朝政,赵晁怀疑他排挤自己。一天,(赵晁)趁着酒劲到他府邸去,骂王峻,王峻没有责怪他。世宗继承皇位,(赵晁)改任控鹤左厢都指挥使,兼任贺州刺史。

跟随世宗征伐刘崇,转任虎捷右厢都指挥使,兼任本州团练使兼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军队到河内,世宗想尽快作战,命令赵晁兼程前进。赵晁私下对通事舍人郑好谦说:“敌人气势正盛,是不容易战胜的,应当谨慎用兵以挫伤他们的锐气。”郑好谦把这话告诉了世宗,世宗生气地说:“你怎么会说这样的话,一定是别人教你的。说出这个人,就放过你;不说,应该处死!”郑好谦害怕,就把实情说了出来。世宗立即命令将赵晁和郑好谦一起拘禁在州狱里,军队返回后才赦免了他们。

等到征伐淮南时,(赵晁)改任虎捷左厢,兼任阆州防御使,任前军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又任缘江步军都指挥使。当时李重进在正阳打败吴军,把三千名投降士兵交给赵晁,赵晁一夜之间全部杀死了他们。世宗没有怪罪赵晁。寿春平定,(赵晁)被授以检校太保、河阳三城节度使、孟怀等州观察处置使等官职。恭帝即位,赵晁担任检校太傅。

宋初年,(赵晁)任检校太尉。不久,因病返回京城,去世,年仅五十二岁。太祖非常悲伤,追封他为太子太师,又追封他为侍中。

赵晁身高七尺,相貌堂堂,喜欢搜刮钱财,在方镇任职时以纳贿出名。因为后周初他与宣祖共同掌管禁军,有同宗情分,因此太祖经常优待礼遇他,两次加以追封。(赵晁的)儿子名叫赵延溥。

赵延溥,后周显德年间,因父恩荫补职为左班殿直。宋初年,赵延溥任铁骑指挥使。开宝初年,太祖亲征晋阳,太宗镇守京邑,赵延溥因所辖军队为帐下牙军,转任殿前散员指挥使。开宝九年,赵延溥改任铁骑都虞候。

篇5:《宋史赵汝谈传》原文及译文解析

《宋史赵汝谈传》原文及译文解析

赵汝谈,字履常,生而颖悟,年十五,以大父忍补蒋仕郎。登淳熙十一年进士第。丞相周必大得其文异之,语参知政事施师点曰:“是子他日有大名于世。”调汀州教授。尝从朱熹订疑义十数条,熹嗟异之。佐丞相赵汝愚定大策,汝愚欲骤以词掖处之,力辞去。持祖母服。汝愚去国,其弟汝谠力上疏乞留汝愚、斩侂胄,闻者吐舌。兄弟罹党祸斥去。寻调安庆府教授。丁母忧,免丧,召为太社令。时侂胄用事炽甚,汝谈痛愤,登坛读祝,大呼侂胄名。以参知政事李壁荐,召试馆职,擢正字。是时吴曦叛上下束手或请就以曦为王其人造汝谈汝谈诘之曰孰欲王曦者可斩其人面发赤不能对遂以言去主管崇道观。改湖北提举常平,振饥尽力。知温州,作诗勉其族属,皆望风而化。宁宗崩,以哀痛得疾。贺理宗表,力寓劝诫。数丐祠,授江西转运判官,之官一月,以言者罢。端平初,以礼部郎官召,改秘书少监。时集议出师,汝谈反覆言不可轻战,而和尤非计。既而三京收复,虽前言用兵不便者亦喜,汝谈独有忧色。未几,洛师败,朝论始服其先见。权吏部侍郎。时朝议履亩称楮,汝谈言非便,迕时宰意。京师军变,宰相乞贬秩,上已允,汝谈奏恐失体,持不可,宰相滋不悦。以言去国,起知婺州,权礼部侍郎。卒以老祈免。及卒,转两官。

汝谈天资绝人,沈思高识,自少至老,无一日去书册。笃于伦谊而忘仇怨,御史益祥尝劾之,后汝谈官其乡,益祥愧不敢见,汝谈乃数过之,相得欢甚。所著有《易》、《书》、《诗》、《论语》、《孟子》、《周礼》、《礼记》、《荀子》、《庄子》、《通鉴》、《<杜诗>注》。

(节选自《宋史?赵汝谈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时吴曦叛上/下束手或请/就以曦为王/其人造汝谈/汝谈诘之曰/孰欲王曦者/可斩其人/面发赤不能对/遂以言去/主管崇道观/

B.是时吴曦叛上/下束手或请/就以曦为王/其人造汝谈/汝谈诘之曰/孰欲王曦者/可斩/其人面发赤不能对/遂以言去/主管崇道观/

C.是时吴曦叛/上下束手/或请就以曦为王/其人造汝谈/汝谈诘之曰/孰欲王曦者/可斩/其人面发赤不能对/遂以言去/主管崇道观/

D.是时吴曦叛/上下束手/或请就以曦为王/其人造汝谈/汝谈诘之曰/孰欲王曦者/可斩其人/面发赤不能对/遂以言去/主管崇道观/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参知政事是我国古代官职名,原是临时差遣名目,唐太宗时是宰相官名,宋代是副宰相官名,设此职以辅佐宰相,也有削弱相权的用意。

B.教授原来是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来成为学官名,在太学传授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儒学等课业,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C.中国有丰富的丧葬文化,其中一些术语如“持服”指守孝、服丧,“丁忧”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

D.“擢”指提升,是我国古代官职变动术语,文中类似的词有“补”“调”“转”等,其中“补”指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调”“转”指一般调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汝谈备受称赞,学识颇为渊博。他的`文章受到丞相周必大的欣赏;考订义理,其学识受朱熹赞叹,他又为《易》、《书》、《诗》等作注,著述颇丰。

B.赵汝谈勤政爱民,遇事不畏强权。他赈济饥民,教化族人,给理宗贺表极尽劝诫之意;为赵汝愚罢官事,他和弟弟上疏陈奏,结果遭党祸被贬斥离京。

C.赵汝谈心怀雅量,富有人伦情谊。他在御史家乡做官,益样因弹劾过他不敢去拜见他,赵汝谈就多次前去拜访,二人关系相处融洽。

D.赵汝谈思想深邃,具有远见卓识。他不是主和派,也不同意轻易开战,朝廷没采纳他的意见,结果虽然收复了三京,不久宋军在洛阳战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数丐祠,授江西转运判官,之官一月,以言者罢。

(2)京师军变,宰相乞贬秩,上已允,汝谈奏恐失体,持不可,宰相滋不悦。

参考答案

4.C

5.B 在太学传授错。并不专指太学

6.B 他和弟弟上疏陈奏错误,应是他的弟弟赵汝谠请求留下赵汝愚,杀韩侂胄。

7.(1)赵汝谈多次请求担任管理宫观一类的职务,他被授予江西转运判官,在职一个月,由于谏言官进言而被罢免。

(2)京城发生军队变乱,宰相请求贬官,皇上已答应,赵汝谈上奏认为这样恐怕有失政体,坚持认为不可行,宰相更不高兴。

参考译文

赵汝谈,字履常,生来就很聪明,十五岁时,因祖父的恩荫被补官为将士郎。他考中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丞相周必大得到他的文章认为他与众不同,对参知政事施师点说“:此人他日将在世上有名声。”赵汝谈调任汀州教授,改为广德军教授,添差江西安抚司干办公事。他曾跟从朱熹考订有疑问的义理十几条,朱熹赞叹他的学识。

赵汝谈辅佐丞相赵汝愚制定重大的国策。赵汝愚想立即提升他为文学侍从一类的官职,他极力推辞掉。赵汝谈为祖母守孝。赵汝愚被罢官,他的弟弟赵汝谠极力上疏请求留下赵汝愚,杀韩胄,听说的人都很惊叹。赵汝谈兄弟二人都遭党祸被斥去。不久赵汝谈为安庆府教授,添差浙东安抚司干办公事。他遭母丧,服丧期满后,被任命为太社令。

当时韩胄权倾一时,赵汝谈很痛愤,在登坛读祭文时,他大叫韩胄和陈自强的名字。陈自强不能忍受,另一天指着赵汝谈说“:末位面色白皙的是什么人?”赵汝谈没为此动摇。因为参知政事李壁的荐举,赵汝谈被召试馆职,提拔为正字。这时吴曦反叛,朝廷上下束手无策,有人请求就封吴曦为王,这个人到赵汝谈这来,赵汝谈责问他说:“谁想以吴曦为王,该杀!”这个人脸红了不能答对,就因为言语的错误被罢官,为主管崇道观。

赵汝谈改任湖北提举常平,他尽力赈济饥民。他任温州知州,改为知外宗正,他写诗劝勉自己的族人,族人都按他说的去做。赵汝谈任江西提举常平。宁宗去世,赵汝谈因哀痛而得病。他的贺理宗即位表,极力把劝戒的意思寓在其中。陈硕说“:这是劝谏书。”赵汝谈多次请求担任管理宫观一类的闲职,他被授予江西转运判官,他推辞没被允许,在职一个月,因受弹劾而被罢免。

端平初年,赵汝谈以礼部郎官的身份被召用,他奏对说:“依靠和任用老成的人,广泛搜集忠心和有才智的人,访求各种弊端产生的根源,征求和采取可行的策略,来整顿所有的弊政,最终成就天下安泰的功业,希望陛下能留心这些。”又说:“特别能说会道的人好像很忠心,特别奸邪的人好像很圣明,人君免不了信任并提拔他们。开始看不见什么大过失,时间长了渐渐地就会出现差错,那么辅佐朝政的大臣不能不管,议论的士大夫将不能不说。管的紧,能不怀疑他们侵权?说的多,能不认为他们谋求恩宠?如果这样的话就不仅是是非邪正的位置颠倒了,而且进退人才的原则也违背了。”他又说:“外人能堵住我们的耳朵、弄花我们的眼睛、扰乱我们的心,是我们没能做到虚一而静。如果做到了这一点,用声色引诱我们也不能陷进去,用财物贿赂我们也不能去符合他们,用功名煽动我们也不能动摇,我们既坚强又清廉,谁能干扰我们呢。”赵汝谈改任秘书少监兼权直学士院。当时朝廷决定出兵,赵汝谈反复讲不可轻易开战,但讲和也不是好的计策。不久宋兵收复了三京,即使先前说用兵不利的人也高兴,只有赵汝谈面带忧虑。不久,洛阳兵败,朝中的议论才佩服他有先见之明。

赵汝谈为权吏部侍郎。当时朝廷决定按亩核算钱,赵汝谈认为不利,违背了当时宰相的意思。京城发生军队变乱,宰相请求贬官,皇上已答应,赵汝谈上奏认为这样恐怕有失大体,不可行。他起草答诏,认为贬官容易,制定好措施难,宰相更不高兴。赵汝谈因论事离开朝廷,他被重新任用为婺州知州,四次推辞都没允许。赵汝谈最终因年老请求罢官,他去世后,转升两官。

赵汝谈天资超人,思想深邃具有远见卓识,从小到老,没有一天离开书籍的。 他坚持伦理道德并不记仇怨,御史益祥曾弹劾过他,后来赵汝谈在他的家乡做官,益祥羞愧不敢见他,于是赵汝谈多次去拜访益祥,他们二人相处得十分融洽。他著有《易注》、《书注》、《诗注》、《论语注》、《孟子注》、《周礼注》、《礼记注》、《荀子注》、《庄子注》、《通鉴注》、《杜诗注》。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