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农村信贷的现状及思考

Hanaya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发展中国家农村信贷的现状及思考

【简介】感谢网友“Hanaya”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信贷的现状及思考(共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发展中国家农村信贷的现状及思考

发展中国家农村信贷的现状及思考

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而广大农村地区没有得到普遍发展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腾飞的关键因素.农业能够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农业同样对国民收入、出口国内粮食和原材料的'供应起很大作用,同时还是本国工业的巨大市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离开占其绝大多数的小农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发展.而要推动这种发展,最终须依靠增加资本和技术的投入,改变原先各种资源的组成比例.加强农村地区的信贷工作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改善农民收入,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的普遍发展.

作 者:徐春铭 张涛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经贸学院,210095 刊 名:农业经济  PKU英文刊名:AGRICULTURAL ECONOMY 年,卷(期): “”(7) 分类号:F8 关键词: 

篇2:农村食品流通市场监管现状及思考

农村食品流通市场监管现状及思考

食品流通环节,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农村及边远地区食品市场依然存在“散、乱、差”的状况,也是假冒伪劣和过期食品容易出现的主要区域。目前,农村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一)数量多,分布散。食品流通环节是食品监管对象最多的一个环节。目前全区食品经营户共有762家,分布广、散,在全区10个乡镇、266个行政村、17个居委会,2116个村民小组、118个居民小组。除了场镇较为集中之外,只要是村民聚居的地方就有食品经营户,许多偏远的村组都有小副食店(食杂店)。

(二)规模小、档次低。我区食品流通环节主要以小副食店、小食杂店为主,全区740家食品经营企业(户),大型超市4家,占0.54%;中型超市12家,占1.62%;小卖部(食杂店)724家,占97.84%。受条件限制,许多农村小卖部(食杂店)是家店不分,硬件设施和贮藏条件十分简陋,店内食品陈列与相关硬性要求差距较大。

(三)投入少、流动大。小副食店(食杂店)入户门槛较低,资金投入较少,利润空间较低,经营户流动性很大。有的农村学校周边的食杂店就一个背篓、一个箥箕搭成,违法成本很低,应对检查采取“游击”战术,取缔后死灰复燃速度很快。目前农村出现大量的流动“货郎”,开着机动三轮拉着小食品或快捷食品(凉菜、卤肉)等穿梭于各个村落。

(四)意识弱、隐患多。大多数食品经营者文化素质较低,法制观念十分淡薄,农村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识别假冒伪劣的基本知识。

如农村小食店将食品与其他商品混合存放,有的甚至将食品与农药等农资商品陈放在一个柜台内;经营者进货、消费者购买时只考虑价格不考虑质量问题,致使不合格食品、假冒伪劣食品趁机进入农村市场。

(一)档案规范难。建立完整、规范的经营户档案是农村食品市场监管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农村食品市场的经营户档案很不健全,无照经营的现象依然存在,原因是农村食品店经营的随意性较大,一些店想开就开,说关就关,特别是一些家庭式经营户和个体小摊贩,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还有一些经营者是专门从事节日性或季节性生意,如中秋节前赶做月饼、夏季销售雪糕冰棍、春节销售年货等。农村食品经营户大多属于小本经营,流动性大、隐蔽性强,为逃避监管不主动甚至抵制到监管部门办理相关证照。目前全区难以建立完整、规范的经营户档案,还存着一些监管盲区。

(二)日常监管难。一是量大面广分布散。目前农村食品经营户数量较大,分布比较散,有些位置十分偏远,存在监管盲区。二是监管力量显薄弱。相对繁重的监管任务,目前的监管执法力量显得十分薄弱,特别是基层食品监管力量明显不足够。虽然目前在三个片区设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区政府也明确各村(居)主任兼任当地的食品药品协管员,但基层所监管执法人员少,村(居)主任本身日常事务很重,加之又无额外的专项保障经费,无法真正调动食品协管员的积极性,导致日常巡查难以真正到位。三是业务知识欠精通。食品药品体制改革后,工商、质监、商务的食品(含酒类)的监管职能划转到食品药监部门,但划转的专业执法人员却很少,整个食品监管队伍有效监管的业务能力和水平还很欠缺。四是执法装备待强配。目前开展食品日常巡查,基本还停留在“眼看”这个阶段,大多是看食品是否存在过期、食品包装是否规范、食品包装有无破损等,怀疑食品可能存在问题缺乏有效手段,就连基本的快速检测设备也没有配备,全区食品检验监测和风险评估能力十分欠缺。

(三)违法查处难。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食品安全出现违法形为,处罚的最低标准为20xx元。

大多数农村食品经营户经营规模一般较小,经营成本很低,资金投入少,一些经营户经济状况差。大多数小食杂店全部货值也没有20xx元,在实际的行政执法中,处罚标准往往难以执行到位。

(一)实行分片巡查,完善监管档案。针对目前监管执法人员与监管对象极度不对称的情况,拟定计划分乡镇、分村社为片区开展全面巡查,做好档案登记,完善监管档案,对无证经营或证件过期的经营进行重点标注,并定期进行回访,确保监管无死角,无盲区。同时将监管对象按乡镇、村(居)归类,与所在乡镇、村(居)衔接沟通,共享档案资料,如有新增或注销的,及时进行更新和沟通。

(二)实施分类监管,确保监管实效。按照日常农村食品市场巡查和案件查处情况,对食品经营主体建立a、b、c、d四类信用等级档案,重点加大对信用等级较低的经营户进行巡查监管:a类,守信经营者,每季度巡查不少于2次;b类,警示经营者,每月巡查不少于1次;c类,失信经营者,每月巡查不少于4次;d类,严重失信经营者,应依法查处取缔。同时按照食品种类、群众消费量、食品安全危害程度等特点,分为一类、二类、三类食品,加大对重点食品的经营加大巡查力度。一类食品每月巡查不少于1次,如粮油、婴幼儿奶粉、乳制品、卤肉、学校周边小食品等;二类食品每半年巡查不少于3次,如调味品、酒类、米面制品、干货、等;三类食品全年巡查不少于3次,如包装成品食品、膨化类食品等。通过实施分类监管,突出高危食品和重点食品的巡查和监管频次,把有限的监管力量用到重点的监管对象上,提高日常巡查和执法监管效率。

(三)加大案件查处,震慑违法行为

针对农村食品市场的特点,特别要严厉打击以“送货下乡、厂家直销、降价促销”名义在乡镇场镇和农村市场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加大案件的查处力度,有效遏制假冒伪劣食品在农村的蔓延势头,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并通过媒体或网络宣传执法检查和案件查处的`成果,对农村市场的不法分子起到有效震慑作用。

(四)加强部门协作,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完善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管体系,加大与农业、畜牧、卫生、教育、公安等部门和乡镇的协作配合,实现部门联动,针对农村食品市场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通报机制,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乡镇食安办、村组食品安全协管员和社会义务监督员的作用,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的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管体系。

(五)强化宣传培训,提高安全意识。一是开展执法监管协管人员的培训。积极鼓励机关执法监管人员参加业务集中培训,提升执法监管能力;对乡镇食安办工作人员和村(居)食品协管人员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增加基层监管水平。二是开展从业人员培训。通过分片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培训的方式,利用典型事件和案例示范,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的培训,从业人员诚信经营。三是开展社会宣传活动。通过“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五进”、党员服务队宣传等形式,积极开展农村市场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提高群众的“免疫力”,不断增强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违法经营的行为;发现问题食品和违法行为及时进行举报,形成浓厚的社会监督氛围。

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重大,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更是难上加难。希望能通过监管部门和协作配合,努力改善全区农村食品市场“散、乱、差”的状况,让老百姓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篇3: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分析与思考

当前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最为关键的.是三农问题,而农村金融支撑力度的减弱是影响农村稳定、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极其重要的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对小额信贷持续的商业化运作来实现社会发展目标,这一扶贫领域的创新对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缩小我国贫富差距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现状及存在的三点大问题.并提出了改善措施.

作 者:于博文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100872 刊 名:现代经济信息 英文刊名:MODERN ECONOMIC INFORM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 关键词:农村小额信贷   新农村建设   风险控制  

篇4: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及思考论文

1.1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中,只有10%左右的农村小学配置了齐全的教学设备,如班级级别都配置了多媒体教室,学校级别有微机室等,但是绝大多数农村小学学校并没有这些设备,甚至很多学校仍然在使用投影仪、收录机等电化教学器材,可以看出农村小学教育与现代化教育脱轨现象严重。此外,从农村小学的图书馆设计以及其他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来看。很少有农村小学建立专门的图书馆,大部分学校的图书馆都是简单的书籍堆积场所,且书籍数量有限,书籍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甚至有些书籍因为缺乏妥善的管理出现了严重损坏的问题,难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1]。对于农村小学的音乐、美术以及体育等器材而言,农村小学教育在这些方面的投入和建设也较为不足。大部分农村小学没有设置专门的音乐教室,美术教学中由于多媒体设备的不够完善也只能以简单的彩色粉笔来进行替代,体育课只是简单的篮球课、跑操、自由活动等,没有配备多项目的体育场所。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上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外在环境和条件,限制了农村小学教育的长远发展。

1.2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完善

教师队伍建设不足是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影响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原因。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少青年教师不愿意到乡村来从事基础教育。鉴于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多种优惠政策,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建设仍然不够完善。当前农村小学的教师主要为年龄较大的、资历较深的教师,以及部分青年代课教师。青年教师数量较少,且流动性较大,这是影响农村小学教育的主要原因。此外,就教师的综合素质来看,由于学校大部分为年龄较大的教师,而老教师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较大,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传统教学方法,即采用黑板、粉笔以及口头表达等形式的教学方法。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依托进行教学,这种新思路与教师的长期习惯相违背,因此在教学中容易出现两种情况[2]。一种是积极接受教育培训,但是培训的效果较差,尤其在多媒体的使用上掌握不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上遇到了较多的难题;二是干脆仍采用过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形式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从而影响了教育教学的质量。而青年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教育知识和技能,也能够灵活使用现代教学器材,但是由于农村教学环境较为艰苦,许多青年教师不愿意来到农村进行教学,而有条件或者教学能力较好的青年教师则会被调往其他更好的学校,使得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不断下降。

1.3家长的教育思想有待提高

农村小学教育中出现的重要问题之一还在于: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成长关注程度不高,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辅助力量,其在农村小学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当前我国农村小学家长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家长经常以自己工作忙为理由,对学生的学习漠不关心。甚至不少家长认为读书没有什么意义,读书的消费过多,家里负担不起,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较低,这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农村小学教育的对策探析

2.1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从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来看,虽然近年来我国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力度在不断加大,并且做了许多投入和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环境建设的工作,但是与城市小学教育相比,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足。政府的投入毕竟是有限的,而农村当地的经济发展才是推动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但是很显然,目前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因此,要推动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就需要政府加强对农村经济的扶持,以农村经济的发展来带动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2.2完善农村小学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中,无论是音体美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图书馆和现代化教学设备建设都存在较多不足,而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新时期要改变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要求能够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3]。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要求政府能够根据农村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针对农村小学学校在基础设施上出现的不足进行改造和充实,确保农村小学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得到完善,并且能够加强对农村小学资金的有效管理,以便充分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资金的利用率,将资金投入使用在应该投放的地方。国家可以建立健全联动机制的资金管理体系,从学校到政府进行分层资金管理。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求政府以及学校能够加强对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重视,采用有效的方法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保留更多高素质的教育人才。例如,学校内部可以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在寒假或者暑假为学校的教师提供有关专业教学能力、师德教育以及计算机操作能力等的培训,帮助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促进教师在专业上的更好发展。此外,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可以适当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为农村小学教师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以此来吸引更多的青年教师投入农村小学教育工作。最后,政府还可以通过多种激励政策,如“三支一扶”政府、“教师招聘考试”等来吸引更多的青年优秀教师,调整农村小学的师资结构,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更好发展。

2.4做好家长的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对于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转变农村学生家长对教育教学的观念,学校教师需要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和沟通,让家长了解到教育对于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要时可为家长宣传国家教育部门的有关政策,解除家长对于收费高的后顾之忧。此外,当地政府也可以加强对新型家庭教育观念的宣传和指导,转变学生家长的错误教育观念,促进农村学生的教育发展。为了能够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学校以及政府还可以组织家庭教育培训,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共同推动农村小学教育。

结束语

当前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等,对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十分不利。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求学校和政府能够加大投入、实施政策,并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来推动教育,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婕.对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考察和思考——以河南省新乡市为例[J].现代交际,,06:161-162.

篇5: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现状及措施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现状及措施

切实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部分,也是农村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农村党组织基数大,党员人数较多,既同群众接触最紧密,又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实施者,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农村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代表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搞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对于改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执政地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就要不失时机地抓紧解决农村组织中党风廉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巩固反腐成果,扩大战绩,取得更大的成效,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

一、xxx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基本情况

xxx位于嫩江县城南37公里处,与九三农场管理局接邻,行政区划总面积85.6平方公里,自营面积46.8平方公里,现辖5个行政村,总人口10597人。xxx党委下辖党(总)支部9个,党员总数190人,其中:村级支部5个,村级党员领导干部15人,村级党员75人,占党员总数的40。

二、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当前,农村党组织在贯彻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方面,各项卓有成效,各乡(镇)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做得比较好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但是,对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我们又必须清醒地看到,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状况还远远不能令人乐观,面临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一些农村党员干部经济不清、形象不佳、作风不正;一些村财务管理混乱,村支书作风专制;一些农村干部群众观念淡薄,作风简单粗暴,不按国家有关规定办事,不依章理事,对涉及土地征用、出租等重大事项,不民主决策,凭关系、凭感情,个人说了算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政治的安定,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

1、一些村级领导班子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

一些村级领导班子,甚至是主要领导,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没有把抓党风廉政建设这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贯彻责任制的积极性不高,被动应付,对责任范围内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不敢指出,不敢批评。个别农村干部甚至错误地认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抓得太紧会束缚手脚,会影响经济和事业发展,会影响农村干部的积极性,把抓经济建设和抓党风廉政建设对立起来。由于思想认识不够到位,缺少成效,存在求太平,过得去,别出大乱子的思想,轻视抓党风廉政建设,不能及时将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形成之初、萌芽之时。

2、各种民主决策、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还不够

在村级财务的处置、土地拆迁安置款的发放等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上,缺少规范的操作制度和必要的.制约手段,从而造成了村内部财、物管理比较混乱的情况,给一部分人钻了空子。在制度建设上,有图形式、搞花架子的情况,对已有的党风廉政制度落实不够。制度、规章订了不少,真正执行落实的却很少,既削弱了农村党风廉政的实际成效,又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3、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考核与追究有待加强

缺乏全面、系统、有效的检查考核机制,对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贯彻落实情况缺少定期和比较规范的检查、考核。还存在着责任追究力度不够大,追究效果不理想的现象。

三、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1、加强教育,通过教育提高人

当前要把理想信念教育、宗旨观念教育、党纪政纪条规、法律法规教育放在突出位置,真正做到经常抓、反复抓。我们要通过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明确行为规范,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强化廉洁自律行为;以查处的典型案例事件为教材,解剖典型,深挖根源,使党员干部接受教训,得到警示。在群众对某些干部在廉政方面有反映时,注意进行提前廉政预防谈话,力求做到及时教育、防范在前。教育的内容要结合本地一段时期内存在的问题,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同时要积极探索教育的新载体,突出教育的创新性。农村干部不同于公务员,他们在台上是干部,台下是群众,要根据这个特点,因地制宜,采用农村党员干部易于接受、乐于参加、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载体开展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活动,力求使农村党员干部提高廉洁自律意识,树立起良好的形象。通过教育活动,提高民主意识和接受监督的意识,正确对待组织、群众和自己,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通过教育活动,强提高责任意识,真正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履行好领导职责;通过教育活动,强提高遵纪守法意识,在自身带头遵守法纪的同时,切实抓好法纪的执行、落实。

$False$

$False$

篇6:农村信访工作现状及对策

农村信访工作现状及对策

成因分析

一、物质利益受到侵害。

一是土地承包权没有保障。3月,我镇各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刚刚结束,就有一个村民来反映,新当选的村委会要收回他承包的土地。当时我们看了该村民拿来的土地承包证书,我们知道,我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期30年不变,所以该村委会收回他的土地是不对的。我们研究了一下有关政策,有三种有关政策,有三种情况村委会不能收回土地。一是村民外出将土地交给村委会,这种情况是村民将土地交给村委会代保管,村委会不能将土地收回,村民回来后,要求继续承包土地,村委会必须将土地交给该农民。二是依据法律,村民有权将自己承包的土地转包,村委会不能以你已将土地转包他人而将土地收回。三是如果该村民外出打工,承包的土地由基亲属代为耕种,村委会不能以此为由将其土地收回。此类信访问题在98―较多,占信访量的1/3。现在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

二是局部过重的农民负担。至,这两年有部分村民来访,反映其所在村闲置干部过多,(其中有个村有57个干部),农民负担过重,还有一个村的来访者反映该村土地税定得过高,超出村民承受能力。

三是农村资源发包缺乏透明度。农村机动地、“五荒”和集体资产的发包、转让、出售,暗箱操作且价格低廉,有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使集体利益受损,农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物不平则鸣”,故而上访。4月2日,中内泡135名村民到区政府上访,4月3日到市政府上访。9日、16日又到区政府集体上访。4月10日又到市里上访,并在市政府滞留两天一夜。他们这次大规模上访的原因就是因为该村委会在没有征得村民同意的情况下,将村集体的水面低价承包给了他人。

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

一是政务财务公开不到位。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有权利参与集体事物管理和建设,有权对集体重大事项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但个别村屯无视农民的种种权利,公开流于形式,“说芝麻避西瓜”,搞“模糊战术”,农民“雾里看花”,疑窦顿生,有被愚弄的感觉。98、99两年我办共接待因村务财务不公开而上访案4件次。

二是基层民主工作有薄弱环节。实行村民自治后,个别村民主建设没有到位,尤其是农民对村级事务的民主监督无法行使,主人公地位没有保障。例如有的村民来反映该村的理财小组等于虚设,根本派不上用处。

三、村级事务管理混乱。

有的村帐目不公开,个别村干部有贪污嫌疑,有的凭借权利乱用“两工”,有的资源发包上多吃多占、偏亲向友,“肥水不流外人田”,看着“糊涂帐”农民心犯嘀咕,事不顺,心不平,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几年来,我办共接待因此来访5件次。

四、工作方法简单生硬。

在税费征缴、“一事一议”、村委会换届选举和分摊任务时,有的镇、村干部缺乏必要的思想教育,重“统”轻“疏”,话没说透,理没说清,干群沟通少,工作线条粗,农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故心存芥蒂,对干部不信任。我经常接待这样的来访者,他们进政府就要找区长,找区委书记,待问明原因是,他因事找到镇、村干部时,他们的回答是“愿上哪告上哪告”,或者说“我就不管”。

五、干部作风问题。

农村干部工作较为辛苦,但由于方式方法问题,一些农民不理解,因而管理工作难做,逐渐失去了责任感。有的缺乏民主,涉及农民利益的事情,往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拉大了同群众的距离,增加了干群的对立情绪,有的办事不公平,偏亲向友,以势压人,谋取私利,甚至奢侈浪费,违法乱纪,加大了集体亏空,加重了群众的愤懑情绪。在干群矛盾面前,有的缺乏自省,认识不到干部作风是干群紧张的导火索和崔化剂,片面归结为农民素质低而加以推卸。20初,有一个村的村民到市、区集体访,反映了14个问题,经区里调查核实后给予答复。但他们不服,最后演变为要求罢免该村的村委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群关系紧张。

六、政策法规落实走样。

有的村干部政策水平低或者出于少数人利益需要,在贯彻落实农村各项政策时,或截留政策,或曲解政策,或擅定土政策。殊不知,农民已从宣传媒介上知晓了政策精神,这样做只能引发矛盾,效果适得其。,不知出于何原因,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未满之时,有一个村擅自将土地进行了调整,结果导致97-98年产能建设用地补偿款无法发放,部分村民越级访不断,至今不能解决。

主要对策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意识。

一是建立农村信访领导责任制。把农村信访工作摆上镇村党政主要领导的工作日程,切实做到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负全责。二是建立信访目标考核制。将农村信访纳入各级干部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在考核、评估和使用干部时,把其分管或主管的信访工

作列为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各级农村干部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强化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为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工作中应该严格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这样,目标清晰,责任清楚,便于跟踪问效。四是实行领导包案制。我区每年都将较为重大的信访案进行“三包一保”,并以文件形式下发,那里就包括我们的镇领导和村领导。“三包”是包接待、包处理、包落实,一保是保稳定。五是实行信访首问责任制。凡第一个接访者必须突破时空限制,“一竿子插到底”,直到将上访问题处理完毕,力避“踢皮球”和“接力赛”。六是强化“一案三查”制度。为避免出现重访、缠访和越级访现象发生,可实行“三查”,即一查上访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查接待处理中有无违法现象,三查上访者有无违法行为,这样三管齐下,多头并举,标本兼治,有助于消除有访不查,查而不结,结而无果的弊端。七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对那些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二、加强政策法律宣传,重视思想引导。

农民之所以上访或者说在上访过程中有违法行为,都是因为他们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经常的向农民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如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合同管理、税费改革和村民自治等,同时要宣传《信访条例》、《黑龙江省逐级访规定》《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例如《信访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多人反映共同意见、建议和要求的,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话等形式提出,需要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提出,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的第七条规定:上访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可予以收容遣送。(1)所提出的信访事项已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得到解决。仍坚持无理要求,经批评教育无效,继续纠缠不休者;(2)将老人、病残人、儿童舍弃在信访接待单位,进行要挟,经批评教育仍不改者;(3)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造成不良影响串联怂恿上访人员纠缠取闹经批评教育无效者;……(8)其他严重影响信访秩序、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批评教育不改者。上述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宣传,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律责任感,增强自觉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三、变上访为下访,化被动为主动。

农村信访干部要屏弃传统的“你上访,我接待”“你提问题,我协调”的工作方法,变静为动,变上访为下访。这不是简单的概念转换,也不单单是工作机制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工作作风的转变。对待下访问题,我们应注意勤、快、实。“勤”,即要多下基层,勤深入到群众当中。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只有善于倾听民声,捕捉民意,才能化解矛盾稳人心,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才能落到实处。“快”,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要树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观念,清除群众问题“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倾向。要抓住解决问题的大好时机,及早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给群众一个及时、满意的答复。”实’,即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常怀爱民之心,常行为民之举,始终把发展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放在首位,尽快让群众富裕起来。实事办多了,矛盾就减少了,上访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四、狠抓政策落实,坚持依法信访。

在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时,要严格按政策办事,严格工作程序。对政策落实不到位或有偏差的.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侵犯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及时查处,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年春中内泡村水面外包一案的及时解决,就是依法信访的典范。有一个村因占地补偿问题引起群众上访,此问题经过市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合适后,给相关领导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对那些无理取闹的上访者也要依法打击,依法维护我们的信访秩序。“7.30”事件中的违法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从这几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依法信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执法机关要依法行政,二是对违法上访者进行打击。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村委会是没有执法权的。

五、讲究工作方法,顺应民心民意。

农村在开展工作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力求动机与效果、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把握不准的问题要调查研究,不轻易表态,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取得谅解,限期解决。对涉及面广、事关重大的问题要周密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多发挥村民理财小组、民调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还要注意信息沟通,把一时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上级的支持。同时耐心细致的做好上访群众的疏导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激化矛盾。

成因分析

一、物质利益受到侵害。

一是土地承包权没有保障。203月,我镇各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刚刚结束,就有一个村民来反映,新当选的村委会要收回他承包的土地。当时我们看了该村民拿来的土地承包证书,我们知道,98年我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期30年不变,所以该村委会收回他的土地是不对的。我们研究了一下有关政策,有三种有关政策,有三种情况村委会不能收回土地。一是村民外出将土地交给村委会,这种情况是村民将土地交给村委会代保管,村委会不能将土地收回,村民回来后,要求继续承包土地,村委会必须将土地交给该农民。二是依据法律,村民有权将自己承包的土地转包,村委会不能以你已将土地转包他人而将土地收回。三是如果该村民外出打工,承包的土地由基亲属代为耕种,村委会不能以此为由将其土地收回。此类信访问题在98―99年较多,占信访量的1/3。现在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

二是局部过重的农民负担。年至年,这两年有部分村民来访,反映其所在村闲置干部过多,(其中有个村有57个干部),农民负担过重,还有一个村的来访者反映该村土地税定得过高,超出村民承受能力。

三是农村资源发包缺乏透明度。农村机动地、“五荒”和集体资产的发包、转让、出售,暗箱操作且价格低廉,有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使集体利益受损,农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物不平则鸣”,故而上访。2001年4月2日,中内泡135名村民到区政府上访,4月3日到市政府上访。9日、16日又到区政府集体上访。4月10日又到市里上访,并在市政府滞留两天一夜。他们这次大规模上访的原因就是因为该村委会在没有征得村民同意的情况下,将村集体的水面低价承包给了他人。

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

一是政务财务公开不到位。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有权利参与集体事物管理和建设,有权对集体重大事项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但个别村屯无视农民的种种权利,公开流于形式,“说芝麻避西瓜”,搞“模糊战术”,农民“雾里看花”,疑窦顿生,有被愚弄的感觉。98、99两年我办共接待因村务财务不公开而上访案4件次。

二是基层民主工作有薄弱环节。实行村民自治后,个别村民主建设没有到位,尤其是农民对村级事务的民主监督无法行使,主人公地位没有保障。例如有的村民来反映该村的理财小组等于虚设,根本派不上用处。

三、村级事务管理混乱。

有的村帐目不公开,个别村干部有贪污嫌疑,有的凭借权利乱用“两工”,有的资源发包上多吃多占、偏亲向友,“肥水不流外人田”,看着“糊涂帐”农民心犯嘀咕,事不顺,心不平,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几年来,我办共接待因此来访5件次。

四、工作方法简单生硬。

在税费征缴、“一事一议”、村委会换届选举和分摊任务时,有的镇、村干部缺乏必要的思想教育,重“统”轻“疏”,话没说透,理没说清,干群沟通少,工作线条粗,农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故心存芥蒂,对干部不信任。我经常接待这样的来访者,他们进政府就要找区长,找区委书记,待问明原因是,他因事找到镇、村干部时,他们的回答是“愿上哪告上哪告”,或者说“我就不管”。

五、干部作风问题。

农村干部工作较为辛苦,但由于方式方法问题,一些农民不理解,因而管理工作难做,逐渐失去了责任感。有的缺乏民主,涉及农民利益的事情,往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拉大了同群众的距离,增加了干群的对立情绪,有的办事不公平,偏亲向友,以势压人,谋取私利,甚至奢侈浪费,违法乱纪,加大了集体亏空,加重了群众的愤懑情绪。在干群矛盾面前,有的缺乏自省,认识不到干部作风是干群紧张的导火索和崔化剂,片面归结为农民素质低而加以推卸。2001年初,有一个村的村民到市、区集体访,反映了14个问题,经区里调查核实后给予答复。但他们不服,最后演变为要求罢免该村的村委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群关系紧张。

六、政策法规落实走样。

有的村干部政策水平低或者出于少数人利益需要,在贯彻落实农村各项政策时,或截留政策,或曲解政策,或擅定土政策。殊不知,农民已从宣传媒介上知晓了政策精神,这样做只能引发矛盾,效果适得其。19,不知出于何原因,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未满之时,有一个村擅自将土地进行了调整,结果导致97-98年产能建设用地补偿款无法发放,部分村民越级访不断,至今不能解决。

主要对策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意识。

一是建立农村信访领导责任制。把农村信访工作摆上镇村党政主要领导的工作日程,切实做到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负全责。二是建立信访目标考核制。将农村信访纳入各级干部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在考核、评估和使用干部时,把其分管或主管的信访工作列为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各级农村干部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强化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为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工作中应该严格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这样,目标清晰,责任清楚,便于跟踪问效。四是实行领导包案制。我区每年都将较为重大的信访案进行“三包一保”,并以文件形式下发,那里就包括我们的镇领导和村领导。“三包”是包接待、包处理、包落实,一保是保稳定。五是实行信访首问责任制。凡第一个接访者必须突破时空限制,“一竿子插到底”,直到将上访问题处理完毕,力避“踢皮球”和“接力赛”。六是强化“一案三查”制度。为避免出现重访、缠访和越级访现象发生,可实行“三查”,即一查上访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查接待处理中有无违法现象,三查上访者有无违法行为,这样三管齐下,多头并举,标本兼治,有助于消除有访不查,查而不结,结而无果的弊端。七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对那些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二、加强政策法律宣传,重视思想引导。

农民之所以上访或者说在上访过程中有违法行为,都是因为他们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经常的向农民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如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合同管理、税费改革和村民自治等,同时要宣传《信访条例》、《黑龙江省逐级访规定》《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例如《信访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多人反映共同意见、建议和要求的,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话等形式提出,需要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提出,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的第七条规定:上访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可予以收容遣送。(1)所提出的信访事项已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得到解决。仍坚持无理要求,经批评教育无效,继续纠缠不休者;(2)将老人、病残人、儿童舍弃在信访接待单位,进行要挟,经批评教育仍不改者;(3)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造成不良影响串联怂恿上访人员纠缠取闹经批评教育无效者;……(8)其他严重影响信访秩序、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批评教育不改者。上述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宣传,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律责任感,增强自觉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三、变上访为下访,化被动为主动。

农村信访干部要屏弃传统的“你上访,我接待”“你提问题,我协调”的工作方法,变静为动,变上访为下访。这不是简单的概念转换,也不单单是工作机制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工作作风的转变。对待下访问题,我们应注意勤、快、实。“勤”,即要多下基层,勤深入到群众当中。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只有善于倾听民声,捕捉民意,才能化解矛盾稳人心,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才能落到实处。“快”,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要树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观念,清除群众问题“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倾向。要抓住解决问题的大好时机,及早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给群众一个及时、满意的答复。”实’,即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常怀爱民之心,常行为民之举,始终把发展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放在首位,尽快让群众富裕起来。实事办多了,矛盾就减少了,上访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四、狠抓政策落实,坚持依法信访。

在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时,要严格按政策办事,严格工作程序。对政策落实不到位或有偏差的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侵犯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及时查处,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2001年春中内泡村水面外包一案的及时解决,就是依法信访的典范。有一个村因占地补偿问题引起群众上访,此问题经过市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合适后,给相关领导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对那些无理取闹的上访者也要依法打击,依法维护我们的信访秩序。“7.30”事件中的违法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从这几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依法信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执法机关要依法行政,二是对违法上访者进行打击。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村委会是没有执法权的。

五、讲究工作方法,顺应民心民意。

农村在开展工作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力求动机与效果、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把握不准的问题要调查研究,不轻易表态,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取得谅解,限期解决。对涉及面广、事关重大的问题要周密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多发挥村民理财小组、民调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还要注意信息沟通,把一时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上级的支持。同时耐心细致的做好上访群众的疏导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激化矛盾。

篇7: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现状及措施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现状及措施

切实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部分,也是农村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农村党组织基数大,党员人数较多,既同群众接触最紧密,又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实施者,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农村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代表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搞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对于改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执政地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就要不失时机地抓紧解决农村组织中党风廉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巩固反腐成果,扩大战绩,取得更大的成效,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

一、xxx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基本情况

xxx位于嫩江县城南37公里处,与九三农场管理局接邻,行政区划总面积85.6平方公里,自营面积46.8平方公里,现辖5个行政村,总人口10597人。xxx党委下辖党(总)支部9个,党员总数190人,其中:村级支部5个,村级党员领导干部15人,村级党员75人,占党员总数的40。

二、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当前,农村党组织在贯彻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方面,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各乡(镇)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做得比较好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但是,对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我们又必须清醒地看到,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状况还远远不能令人乐观,面临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一些农村党员干部经济不清、形象不佳、作风不正;一些村财务管理混乱,村支书作风专制;一些农村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工作作风简单粗暴,不按国家有关规定办事,不依章理事,对涉及土地征用、出租等重大事项,不民主决策,凭关系、凭感情,个人说了算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政治的安定,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

1、一些村级领导班子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

一些村级领导班子,甚至是主要领导,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没有把抓党风廉政建设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贯彻责任制的积极性不高,工作被动应付,对责任范围内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不敢指出,不敢批评。个别农村干部甚至错误地认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抓得太紧会束缚手脚,会影响经济工作和事业发展,会影响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把抓经济建设和抓党风廉政建设对立起来。由于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工作缺少成效,存在求太平,过得去,别出大乱子的思想,轻视抓党风廉政建设,不能及时将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形成之初、萌芽之时。

2、各种民主决策、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落实还不够

在村级财务的处置、土地拆迁安置款的发放等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上,缺少规范的操作制度和必要的制约手段,从而造成了村内部财、物管理比较混乱的情况,给一部分人钻了空子。在制度建设上,有图形式、搞花架子的情况,对已有的党风廉政工作制度落实不够。制度、规章订了不少,真正执行落实的却很少,既削弱了农村党风廉政工作的实际成效,又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3、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考核与追究工作有待加强

缺乏全面、系统、有效的检查考核机制,对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贯彻落实情况缺少定期和比较规范的检查、考核。还存在着责任追究力度不够大,追究效果不理想的现象。

三、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1、加强教育,通过教育提高人

当前要把理想信念教育、宗旨观念教育、党纪政纪条规、法律法规教育放在突出位置,真正做到经常抓、反复抓。我们要通过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明确行为规范,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强化廉洁自律行为;以查处的典型案例事件为教材,解剖典型,深挖根源,使党员干部接受教训,得到警示。在群众对某些干部在廉政方面有反映时,注意进行提前廉政预防谈话,力求做到及时教育、防范在前。教育的内容要结合本地一段时期内存在的问题,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同时要积极探索教育的新载体,突出教育的创新性。农村干部不同于公务员,他们在台上是干部,台下是群众,要根据这个特点,因地制宜,采用农村党员干部易于接受、乐于参加、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载体开展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活动,力求使农村党员干部提高廉洁自律意识,树立起良好的形象。通过教育活动,提高民主意识和接受监督的意识,正确对待组织、群众和自己,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通过教育活动,强提高责任意识,真正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履行好领导职责;通过教育活动,强提高遵纪守法意识,在自身带头遵守法纪的同时,切实抓好法纪的执行、落实。

篇8: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

介绍了农村环境污染的来源,提出了防治对策.

作 者:郭云  作者单位:安徽省濉溪县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安徽濉溪,235100 刊 名:农技服务 英文刊名:SERVE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年,卷(期): 25(12) 分类号:X51 关键词:农村   环境污染   现状   对策  

篇9:工商管理的现状及思考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工商管理系统的迅速发展,工商行政部门作为行使工商管理职能的重要机构,对于维护市场的健康运行,促进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从工商管理的职能出发,分析我国工商管理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工商管理;现状分析;改进措施

一、前言

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

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的目标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层层深入以及企业组织结构的日益复杂,工商管理工作水平也必须有所提高,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现行的工商管理体制难以满足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的要求,制约了工商管理的发展。

为了适应时代潮流,更好的发挥工商管理的职能,促进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在研究我国工商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当前问题的可行措施。

二、工商管理的现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之上的一种较为新颖的经济模式。

工商管理部门在促进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多元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工商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缺乏专业人才

根据一些相关的数据统计,在2012年底的时候,对于初级的工商管理人才有一定的需求量,但是作为金字塔中间和最上面的,中级和高级的工商管理人才的缺口就比较的大,特别是那些高级的工商管理人才就更加缺失。

[1]与过去的农业和工业不同,如今的市场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形式,它要求管理人员不仅具有竞争意识,还应该有比较先进的想法,如对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国际金融等的看法。

但是,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单一性,造成人才稀缺的局面。

人才培养的单一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培养方式单一,高校采取学年制培养工商管理人才,安排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实用性和科学性不强。

学生只掌握了理论知识,在实际运用中,所学的专业知识未起到预期的效果。

另外,受所处的环境影响,学生的竞争意识较弱,对于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国际金融等问题的看法,比较片面。

其次,考核方法单一,很多高校在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考核时,注重专业知识的考核,忽视了学生的综合实际能力。

这种不完善的考察方式,不能真实地反应学生的能力,导致人才的大量缺失。

(二)工商管理体制不完善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有序进行需要工商管理部门的科学管理,作为市场监督的行政机关和执法的部门,工商管理机关对做好社会管理和维持市场秩序的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做好这些工作就不能忽视工商管理机关自己内部的管理。

[2]然而,根据行政区域分配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制度,制约着我国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

依据区域,人为的对市场经济进行划分,割裂市场之间的联系,各自为政,造成不科学的市场管理工作。

另外,一些地方政府采取地方保护主义的措施,如“地区割据”、“行业封锁”等,干预工商管理工作,在阻碍经济发展的同时削弱了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

只有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的工商管理体制,才能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使我国市场经济与国际市场经济接轨。

(三)工商管理制度不健全

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督是工商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部门,工商管理部门需要不断地健全工商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外部机制,工商管理部门本身体系庞大,下属分管的职能部门更是多种多样。

虽然,国家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由于管理部门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缺乏对财务的监管力度,造成严重的资金浪费现象。

其二是内部机制,工商管理部门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对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进行调查和评价是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职能,但目前,我国工商管理部门的内部审计不够健全,使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难以开展,不利于内部会计控制效果。[3]

(四)执法力度弱化

工商管理部门通过履行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推进依法治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因此,依法行政是工商管理人员必须履行的职责。

在实际工作中,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关系,工商管理部门无法应对自如的开展工作,而且,执法手段又不断地被弱化。

首先,受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工商管理部门对违法行为作出处罚后,其执行权就被剥夺,降低了工商管理部门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其次,由于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的存在,工商管理部门在行政执法的过程中受到严重阻碍。

最后,由于工商管理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工商管理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导致工商管理部门在工作中无法可依。

三、改进措施

(一)培养人才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强对外开放建设,我国的高等院校不仅要开设工商管理的相关专业,还应该注重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因此,高等院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采用先进的教育方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完成社会赋予的任务。

首先,高校要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育理念,把实施创新作为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主线,以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为手段,培养综合素质人才。

积极开展实践培训活动,以便学生能够尽快的融入社会工作当中。

其次,培养专业人才的竞争意识,使他们具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经济等方面的思想,了解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能够适应社会环境。

最后,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注重结合生活实际,把所学知识合理地运用到生活当中,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对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二)健全管理体制

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市场行为的复杂化,已经突破了所有制和地域界限。

在这种形势下,完善工商管理体制,发挥工商管理职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健全工商管理体制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登记管理职能加以利用,建立工商管理体制的宏观调控,正确的把握不同行业发展宽度,预防市场中比例失衡现象发展,使市场中产业机构和经济能够协调发展。[4]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统一的工商管理体制,适时的更新改革,加强工商管理体制的统一性,树立机构的威信,有效的发挥工商管理机构的职能,以便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而且,随着我国愈加频繁的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使得工商管理部门也必须与国外有关部门和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今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必须对工商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从而更好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5]

(三)完善工商管理制度

工商管理工作要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完善工商管理制度,加强对工商管理部门的控制。

在工商管理中,确保经济监督独立进行,提高工商管理中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工商管理水平。

一方面,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对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财务经费实行统一管理,并严格落实监督检查制度。

另一方面,要增强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

[6]运用内部审计对各个部门进行监督,能够促使工商管理部门保持活力。

同时,加强对内部审计部门的有效评价,增强监督服务力度。

(四)规范执法

经济全球化打破了市场的地域性和局限性,工商行政管理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因此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也必须严格依法进行。

工商管理执法力度的弱化,削弱了工商管理部门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给工商管理部门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改进工商执法政策,提高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效力刻不容缓。

在执法方面,工商管理部门要做到以下几点: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和优化,统一执法标准;对各工商管理机构进行考核,确保规范执法,构建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分工明确,避免各个部门职能交叉混乱,造成职责不明,互相推诿的现象,保证执法的明确性,增强工商管理行政部门执法力度。

四、结语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商管理体系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

各个机构的分工合作,对工商管理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依据社会实际情况,注意教学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工商管理部门要不断地探索进步,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法律制度,明确部门职能,提高执法效率,优化工商管理工作,维护市场经济正常运转,从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晓东.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4(4).

[2] 胡庆泉.谈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知识经济,2012(6).

[3] 郑丽雅.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1(9).

[4] 龚雪萍.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

[5] 闫 石,张东杰.浅议工商管理的现状与前景[J].中国外资,2012.

[6] 孙若潮.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科技风,2012(8).

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2】

摘 要:新世纪的号角吹响,时代变迁的脚步越来越快,我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已实现飞跃式的大发展。

为了扫清经工商业济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的探索,显得格外重要,也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挑战。

实现工商业的飞跃发展,就要从职能出发积极探索,适当调整,适应时代前进的步伐,做到与时俱进。

关键词:工商业;管理方式;职能;市场

相关专题 发展中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