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硕士论文引用格式排版
【简介】感谢网友“Aebd”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博硕士论文引用格式排版(共4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博硕士论文引用格式排版
博硕士论文引用格式排版
博士学位论文排版打印格式是怎么样的?请看下面吧!
1.引言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和东北大学学位论文格式改编,专为我校申请硕士、博士学位人员撰写打印论文时使用。本格式自发布日起实行。
2.学位论文主要部分
学位论文主要部分由前头部分、主体部分和结尾部分组成。
2.1 前头部分
(1)封面
(2)扉页——题名页(中、英两种)
(4)声明(独创性声明)
(3)摘要(中、英两种文字)
(5)目录
(6)插图和附表清单(只限必要时)
(7)缩略字、缩写词、符号、单位表(只限必要时)
(8)名词术语注释表(只限必要时)
2.2 主体部分
(1)绪论(前言、引言、绪言)
(2)正文
(3)讨论、结论和建议
2.3 结尾部分(只限必要时采用)
(1)参考文献
(2)致谢
(3)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习经历的简历
(5)可供参考的文献题录(只限必要时采用)
(6)索引(只限必要时采用)
3.版式
纸张大小:纸的尺寸为标准A4复印纸(210mm×297mm)。
版芯(打印尺寸):160mm×247mm(不包括页眉行、页码行)。
正文字体字号:小4号宋体,全文统一。
每页30~35行,每行35~38字。
装订:双面打印印刷,沿长边装订。
页码:页码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字号与正文字体相同,页底居中,数字两侧用圆点或一字横线修饰,如·3·或-3-。
页眉:自摘要页起加页眉,眉体可用单线或双线(二等线、文武线),页眉说明5号楷体,左端“东北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右端“章号章题”。
封面:东北大学研究生(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标准封面(双A4)。
4.体例
4.1 标题
论文正文按章、条、款、项分级,在不同级的章、条、款、项阿拉伯数字编号之间用点“.”(半角实心下圆点)相隔,最末级编号之后不加点。排版格式见表4.1。
此分级编号法只分至第四级。再分可用(1)、(2)……;(a)、(b)……等。
表4.1 标题排版格式
标题 | 字号字体 | 格式 | 举例 |
第一级(章) | 二号黑体 | 居中,占3行 | 第1章 XXX |
第二级(条) | 三号黑体 | 居左,占2行 | 1.1 XXXXXX |
第三级(款) | 四号黑体 | 居左,占2行 | 1.1.1 XXXXXX |
第四级(项) | 小四号黑体 | 居左,占1行 | 1.1.1.1 XXXXXX |
篇2:硕士论文排版格式
1、毕业论文格式的写作顺序是: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2、毕业论文中附表的表头应写在表的上面,居中;论文附图的图题应写在图的下面,居中。按表、图、公式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编号。
3、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
4、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5、论文格式的字号: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
6、格式正文打印页码,下面居中。
7、论文打印纸张规格:a4 210×297毫米。
8、在文件选项下的页面设置选项中,“字符数/行数”选使用默认字符数;页边距设为 上:3厘米;下:2.5厘米;左:2.8厘米;右:2.8厘米;装订线:0.8厘米;装订线位置:左侧;页眉:1.8厘米;页脚1.8厘米。
9、在格式选项下的段落设置选项中,“缩进”选0厘米,“间距”选0磅,“行距”选1.5倍,“特殊格式”选(无),“调整右缩进”选项为空,“根据页面设置确定行高格线”选项为空。
10、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xx学院xx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11、使用软件:microsoft word XX以上版本。
论文内容要求
一份完整的毕业论文(设计)一般应该包 括下列内容: (一) 封面 (二) 目录 (三) 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四) 正文 (五) 参考文献 (六) 致谢(七) 附录现分述如下:
(一) 封面
封面应包括题目、学生姓名与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姓名、(设 论文 计) 完成时间等内容。 题目应力求简短、精确、有概括性, 直接反映毕业论文 (设 计)的中心内容和学科特点。题长一般不超过 20 个汉字,如确有必要,可用副 标题作补充。
(二)目录
毕业论文(设计)必须按其结构顺序编写目录,要求层次分明, 体现文章展开的步骤和作者思路。目录格式是论文的`结构层次,反映作者的逻辑 思维能力,所用格式应全文统一,每一层次下的正文必须另起一行。目录独立成 页,
工程设计、研究类毕业论文(设计)的目录,以章、节、目来编排,将章、节 依次顶格书写,在其同行的右侧顶格注上页码。
(三) 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以精炼的文字对 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观点、方法、成果和结论进行高度概括,具有独立性 和自含性, 自成一篇短文, 具有报导作用。 摘要中对作者所做工作的评价应客观, 不要使用带有渲染、夸张作用的词藻。中文摘要以 350 字为宜,置于前页。
外文 摘要与中文摘要对应,紧接其后。关键词(也叫主题词),是反映毕业论文(设 计)内容主题的词或词组,一般3~5 个。中、英文关键词放在相应摘要之后, 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
(四) 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参考文献和致谢。
1、绪论(即概述或引言或前言等)绪论是毕业论文(设计)的开头,应阐 述课题的来源、要求、意义、完成任务的条件,将采取的对策、手段、步骤及须 达到的目标。如果是一个大课题的子课题,应阐述该大课题的全貌及本子课题的 具体任务。
2、本论本论是正文的主体,包括文献资料的综述,该课题的现状和发展趋 势,方案的论证与比较,结构设计,参数计算,经济分析,安全环保,有关问题 的讨论和采取的措施等。对于实验研究类、新原理新方法研究类论文,结果讨论 是全文的核心。在撰写时,对于必要而充分的实验数据,
误差分析,各种现象及 产生现象的原因的分析,分析和推理结论的由来都应做出交待,并指出所得结论 的前提和使用条件。运用图表反映研究结果,可作为有效表达方式。
3、结论(或结果讨论)结论集中反映毕业论文(设计)的特点、研究结果 和理论见解,撰写时要简明扼要,措辞严密,留有余地。结论主要反映当事人的 工作成绩,属于他人的已有结论应当少提。要实事求是,切忌言过其实。
(五)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设计)须在论文的最后列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的列写必须严格按照毕业论文(设计)中引用的先后顺序依次列写。参考文献的列写格式,详见“毕业论文(设计)的形式要求与书写规范”。
(六) 致谢
学生以精练的文字, 对在毕业论文 (设计) 工作中直接给予指导、帮助的人员,如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和其他有关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内容要实在,语言要诚恳。
篇3:引用硕士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
01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准备点啥呢?个人认为有三个地方值得注意:
1.理解题目,确定关键词
适合于题目已经拟定的综述类情况,比如给定的综述论文题目。
理解题目就是说,你要清楚题目是让你写的什么内容,找出和题目相关的关键词,其他给定的题目也可参照如此,怎么确定关键词就不用说了。
综述类论文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没有给定题目,那就需要自己确定题目,那如何确定题目?首先要对这个领域有所了解,找到哪个还没有作者写过的内容,这需要注意确定题目不能太大或者太小,太大掌控不了,综述不能深入和全面,太小又没什么可写的,这个度不好把握。
第二大类的小论文,也是写作最多的实验性的论文,这类论文是需要实验数据去支撑的,也可参考,找出关键词,如果能有小论文的实验框架自然最好,省去了不少时间。
2.查找参考文献,归类整理
查找文献自然是根据关键词查找了,那除了知网还有哪里可以查找呢?Google scholar和百度学术是个好去处,这两个的优势在于可以插入参考文献,非常赞,当然也有Endnote这样更牛的软件,但个人还是更喜欢使用Google scholar,查找和插入文献。
文献查找完了之后就需要归类整理了,那如何整理最为高效呢?使用Mindmanager吧,将所有的下载好的文献放在一个新建的文件夹里面,在文件夹里新建一个Mindmanager文件,然后将所有的文献Ctrl+C、Ctrl+V到Mindmanager里面,接下来重点来了,添加Tags,每浏览完一篇文献(主要浏览摘要,省时间)之后,要给这篇文献添加一个Tags,关键词,也可以多个(但最好不要超过三个,因为到后面不好归类),最后一步显然就是同类合并,归类整理了。
如果有不知归类的文献那就先放在TEM(临时分支)里面吧。
Paste_Image.png
3.思考论文框架
文献都归类好了之后,就该考虑论文的框架的.问题了,也就是说写作总体思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往下写,这一点我是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的顺序来判断的(仅供参考),然后根据写作结构来调整Mindmanager里面分支的顺序。
这样准备阶段的工作差不多也就做完了。
02
撰写阶段:
撰写阶段是最头疼的阶段,常常浪费了很多时间。
原因在于,不敢按照自己确定的框架去写,感觉总缺点什么,这和自己追求完整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不过最后还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如何解决的呢?直接写!你没有看错,直接写,不管语句,不管格式,不管思路,直接写!一旦你开始写了,就发现很难停下来了。
也就说,恐惧的门槛迈过去了。
这就好像我们冬天早晨难以起床一样,心理的畏难导致我们屡屡失败。
同理啊,解决办法是:直接坐起来,趁着大脑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开始穿衣服(等大脑反应过来衣服都快穿好了,那时你还会接着睡吗?)
接下来,就是按照论文的框架一路写下去了,写作过程中主要看参考文献部分,如果参考文献信息不够再来浏览全文。
其次就是为了减少直接抄袭,最好还是进行同义替换,也就是要会运用不同的句子表达一个意思,当然不能替换的不是原话了,这点你在阅读文献的时候就会发现,经过二次引用和更多次引用的的原句肯定就不是原来作者表达的意思了。
那个“传话游戏”就很好的证明了这点,毋庸置疑。
注意:在撰写阶段千万不要一边写一边插入参考文献,那样是最浪费时间的。
自己的做法是,在需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做一个标记,简单的标记,能够看懂,知道是哪个作者的哪篇文献即可。
一路写下去,写完之后再在修改的过程中统一插入文献。
03
修改阶段:
经历了痛苦的准备和撰写阶段,这一阶段就轻松多了,但是仍然要注意。
需要修改那些内容呢?有两点:
1.插入参考文献,怎么插入呢?自己是在Google scholar里面找到这篇文献,点击“引用”,将弹出来的参考文献复制下来,然后利用脚注的方式插入到文献中,如果有点小错误,立马去修改好,费不了几秒钟时间。
这个步骤还没有完,因为插入文献的格式没有带英文方括号。
如何批量修改以尾注插入的文献呢?只需要查找“^e”, 然后替换成“{FNXX==XXFN}”,就一次性将方括号加好了,方便么?
2.阅读全文,修改语句不通的话语和格式错误进行修改,查找格式错误。
篇4:Word排版技巧 参考文献的编号和引用
:中国 第一门户网站!
参考文献的标注本不是一件麻烦的事情,但是对参考文献编号后就成了一件麻烦的事情,产生的问题和图表公式编号的问题是一样的,手工维护这些编号是一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的事情,我们的目的是让Word自动维护这些编号。很幸运,它可以做到,方法跟图表公式的作法相似。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 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至今我也没找到让Word自动加中括号的方法,需要手动添加中括号。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不要以为已经搞定了,我们离成功还差一步。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 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
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 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
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 ,“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到这里,我们离完美还差一点点。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 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 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 。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 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 ,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 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