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图形练习课 学案(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blovedream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平面图形练习课 学案(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简介】感谢网友“blovedream”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平面图形练习课 学案(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共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平面图形练习课 学案(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课题 教时                   (41)

学习目标 1、 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

2、 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3、 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审美情怀。

学习

重点 拼折图形。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大家通过折叠,剪拼出了好多有趣的图案。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动手做一做,看谁表现更出色。大家对自己有信心吗?

二、完成“练一练”

1、第1题。

(1)出示王冠图

(2)欣赏。

师:你觉得这幅拼图像什么?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3)拼一拼,剪一剪

师:你们也想折出这样的一顶王冠吗?请将附页中图3剪下来,试着动手拼一拼。

(4)交流、展示。

师:拼好了吗?刚才xx同学拼得特别快,物品们来看看他拼得好不好。

(5)发挥创造力拼图。

师:你还能利用这几个图形拼出更有趣的图形吗?

2、第2题

师:同学们都很富有想象力,下面老师想知道这节课你们的计算能力是不是也一样好吗?

3、第3题

(1)导入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折过纸飞机吗?

师:我知道咱们班有很多心灵手巧的同学,不过我现在想让大家按照我们数学书上的折叠方法,动手折出一个纸飞机,你能办得到吗?

(3)交流。

(4)用自己的方法折纸飞机。

师:老师刚才注意到,有的同学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折纸飞机的不同方法介绍给大家呢,现在欢迎这些同学来介绍自己的方法。

5、 第4题。

6、 师: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这出一个正方形吗?

三、课时小结:肯定、表扬学生的表现,用鼓励的语言以提高学习自信心。

四、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学 生 活 动

生:有。

生:我觉得它像一顶王冠。

生:有三角形和长方形。

学生动手剪、拼。

学生可以独立拼图,也可以小组合作。

学生独立口算。

同桌互相检查,集体反馈、订正。

学生动手折。

请学生说说刚才是怎么折的。

学生动手折,交流、展示。

提出要求后,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篇2:练习四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通过折一折、搭一搭、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在折一折、搭一搭、拼一拼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资源:

各种图形的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今天啊,我们继续来研究它们上一堂练习课。

二、练习

1、第1题

(1)出示第1题,要求观察这幅图是由哪些形状拼成的?

(2)分类数一数,并把书上填好。

(3)交流并说说怎样才能数得既对又快。

2、第2题

(1)读题,理解题意“什么是对折两次?”

(2)学生选择一种折法,在小组中交流,说一说折出的是什么图形?

(3)集体交流,并说一说:正方形纸对折两次一般有哪几种折法?各折出什么图形?

3、第3题

(1)请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提问:“你能把它折成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吗?

(2)学生操作。

(3)交流不同的折法并展示。

4、第4题

(1)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思考怎样折才能折出一个正方形?  (2)学生操作。

(3)交流不同的折法并展示。

5、第5题

(1)拿出一张长方形纸,你能把这张纸,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2)学生操作。

(3)交流不同的方法。

7、第7题

(1)师:瞧,我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片拼成的一幅画,是什么?漂亮吗?这个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各有多少个吗?梯形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其实我们现在只认识了图形王国中的一部分,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图形等着我们去认识呢。你想成为小小设计师吗?请你也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片若干,拼成一幅美丽的图片,行吗?

(2)学生动手拼一拼,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拼的?

(编制者  曹静芳)

教学后记:

篇3:加与减的练习课(二) 学案(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课题 教时                 ( 39)

学习目标 a) 通过练习,学生能熟练、正确计算。

b) 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c) 在解决加减法的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学习

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师:今天迎来了xx小学一年一度的校庆,整个学校都沸腾了,他们学校一年级的同学们想请咱们班的同学们一道参加,你们愿意去吗?你们瞧这些信鸽已经带来了门票,每个小组只要找到对应的门票,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师:同学们已经顺利的拿到了门票,现在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建立模型,解释应用

师:活动开始了,我们先去爱心捐书现场。

1、“练习二”第6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请你们根据图中所给出的数学信息来解答课本中的两个问题。

师:要求“一班比二班多捐了多少本书?”这个问题,应该找哪两个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两条数学信息,你该如何列式计算?

师:第2小题你们师怎样理解完成的?

师:根据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你们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引导学生说出右边表格所提供的数学信息。

(2)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里互问互答。并由小组长记录下小组成员所提出的问题。

(3)全班集体交流反馈。

三、课时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了解原来利用两个数学信息可以提几个不同的问题,所以以后我们做题时要认真审题。

学 生 活 动

生:愿意。

生:一班捐了27本书。

生:二班捐了20本书。

生:三班捐了21本书。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反馈。

生:一班捐了27本,二班捐了20本。

生:27-20=7(本)

生:要求“二班和三班共捐多少本书”,就要找这两条信息“二班捐了20本”和“三班捐了21本”,然后相加求和。

生:列式是20+21=41(本)

小组活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篇4: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学案(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1、 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重点、难点

1、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2、 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3、 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

教学要求

1、 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地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加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第一课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教学内容

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画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使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加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

积木钉子板、水彩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些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一些图形。(板书:认图形)

二、新授

1、搭积木

(1)每一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套积木,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搭一搭。分小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拼搭的情况。

(2)提问,观察拼搭的积木,想一想在拼搭的积木中哪些是已经认识的,哪些还不认识?

(3)分类:

教师从中取出1个长方体,让学生说出名称并要求学生把拼搭中的所长方体都拿出来放在一起。

学生用类似的方法,把拼搭的积木进行分类。学生分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类的情况。

汇报分类结果,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认识平面

①首先观察长方体,观察各块长方体积木正向着我们的那个面,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样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形。

板书:

长方形

观察长方体的每一个面与黑板上画的长方形一样吗?

②观察正方体,观察各块正方体积木正向着我们的那个面。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正方形。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样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

板书:正方形

观察正方体的每个面与黑板上的正方形一样吗?

③观察圆柱。观察圆柱一个正向着我们的那个底面,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们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圆。

板书:圆

观察圆柱的两个底面与黑板上面的圆一样吗?

3、 说出下面图形的名称。

先指名说出图形的名称,同桌同学再互相认一认。

3、小结。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一题图,看一看图中的小男孩是怎样用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画图形的?

(2)学生照样子画一画,每画出一个图形,说一说图形的名称?学生画图,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想一想:画长方形可以利用哪种几何形体?画正方形和圆呢?

2、完成“想想做做”2。

(1)出示第2题图,仔细观察,说说图中哪些物体的画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

(2)在我们的教室里找一找,说说教室里哪些物体的画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

3、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边看图边想:钉子板上围成的是什么图形?怎样围的?你也会围吗?

(2)学生自己动手在钉子板上围一围,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在钉子板上能围出圆吗?让学生去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

4、完成“想想做做”4。

(1)先让学生在方格约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2)通过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你了解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哪些特征?

四、作业布置。

五、教学后记:以游戏形式.比较直观的教具,学生的学习兴趣强.

第二课时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 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在折图形、剪 图形、拼图形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世课我们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圆,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一些理面图形。

二、新授

1、认识三角形

(1) 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张纸是什么开头你能把一张正方形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板书:三角形

(2) 出示教材第43页第二组图,教师介绍:下面是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有三角形面的物体。)

出示教材40页积木拼搭,认出有三角形面的积木,指一指哪个面是三角形的?

2、平行四边形

(1) 拼一拼。

你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吗?

板书:平行四边形

(2) 出示教材44页例题说明:下面都是生活中见到的平行四边形,你能从这引起物体上找到平行四边形吗?并把图中的平行四边形涂上颜色。

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有平行四边形面的物体?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至第五题。(分小组比赛)

四、全课小结

五、作业布置

六、教学后记:以游戏形式.比较直观的教具,学生的学习兴趣强.

第三课时:练习五

教学内容:练习五。

教学目的:

通过折一折、搭一搭、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说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今天啊,我们将继续研究它们上一节练习课。

二、练习。

1、练习五1

(1) 出示第1题,要求学生沿着图中的虚线折一折,说一说折出了什么图形?

(2) 展开,说一说在折出的图形,哪些是你认识的?

2、练习五2。

(1)读题理解题意,什么叫两次对折?

(2)学生选择一种折法在小组中交流,并说说折出的是什么图形?

(3)集体交流并参与教科书说说正方形纸对折两次一般有几种折法?各折出什么图形?

3、练习五3。

(1)出示第3题图,说说图中有哪些图形?指指各种图形分别在哪里?

(2)指导学生数图形的个数,要求学生把图形分成左、中、右三部分,从左往右,从上往下有序地数。

(3)完成统计表,集体交流。

4、练习五4。

(1)要求学生用6根同样长的小棒搭出三角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并说说你是怎样搭的?(2)用8根小棒能搭出什么图形?试一试,让学生先搭,然后相互交流。

5、练习五5。

请学生拿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想一想怎样才能剪 出两个三角形,三个三角形、四个三角形。

6、练习五6。

(1)出示第6题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中是怎样把长方形转化平行四边形。

(2)学生动手按照书中的两幅图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

7、练习五7。

(1)用书附页中的图形,照样子拼出书上的三种图形。

(2)试一试,你还能拼出别的图形吗?学生动手拼图,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拼的?

三、作业布置。

四、教学后记:以游戏形式.比较直观的教具,学生的学习兴趣强.

篇5:认识图形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还小,知识面窄,生活经验不足,构成了概念教学中的障碍。作为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充分运用实物、教具、图表等直挂教具,以及动手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正确、完整、丰富的表象,把纯粹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就有利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体会“面在体上”。

(2)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只管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嫩个识别这些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找一找,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化形象为抽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体”与“面”的关系,知道面来自于体。

【教学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牙膏盒一个,魔方一个,水彩笔笔筒一个(圆柱形的),长方形卡片、正方形卡片、圆形卡片各一张,磁铁

学生:一盒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识,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我们经常用到的生活用品或玩具。提问:你们都用过这些东西吗?他们的形状属于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哪些图形朋友?

老师出示实物(牙膏盒、魔方、水彩笔笔筒)。请同学分别来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谈话:同学们都带来了一些积木。请拿出相应的物体,向大家介绍介绍它的名称,好吗?

这三位好朋友呀看到我们的小朋友这么热情,所以又给我们带来了几个新的图形朋友。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图形,提问: 你们认识吗?(学生口答后,把图形卡片贴在黑板上)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操作领悟,探究新知

1. 摸一摸。

谈话:刚刚我说今天的这些朋友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它们带来的,可它们到底藏在哪里呢?请你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手中的积木,看谁先发现其中的奥妙。

学生在几何体上找图形,教师巡视。

组织交流时,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摸这些物体面的感觉。

2. 画一画

谈话:刚才我们分别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面上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如果它们能从物体上走下来跟大家见见面,那该有多好啊!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请小朋友在小组内商量商量。

学生可能想到下面的方法:① 把这些图形从纸盒上剪下来;② 把这些图形描下来(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描,再示范)……

谈话:小朋友想的办法都很好,下面就请小朋友像老师那样把这些图形画下来。()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先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再组织全班交流。

3. 找一找

谈话:其实我们生活的周围就有很多这样的朋友,只是我们平时没注意罢了。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谈话:多媒体出示课本第17页的“试一试”,你们能说一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的吗?

三:操作练习,巩固新知

谈话: 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活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动手创造这些图形,好吗?

1.围一围  “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组织反馈。

提问:你是怎样围的,怎样想的?

追问: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帮助学生体会圆的边是弯曲的,在钉子板上围不出圆)

2. 画一画  “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画出的图形。

3. 涂一涂   “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你能用三种颜色分别涂下面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吗?请小朋友们按要求涂上颜色,并数出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学生在小组内完成涂色,并填表。

组织全班交流。

4. 游戏。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随着音乐的节奏,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形,把它们分别放入相应的盒子里。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提问: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朋友?你们对它们熟悉了吗?(先让学生总结,然后教师归纳)老师希望我们能在数学课上结识有越来越多的朋友,一起快快乐乐学习长大好不好?

五:板书设计

认 识 图 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长方形       正方形         圆

相关专题 国标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