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婆婆的散文

Zixberg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描写婆婆的散文

【简介】感谢网友“Zixberg”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婆婆的散文(共11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描写婆婆的散文

描写婆婆的散文

一】

双休日的早上,婆婆从乡下来了,左肩上挎着一只沉重的牛仔包,右手里拎着一只白色方便袋。包里有时令的蔬菜,新鲜的鸡蛋,还有我们爱吃的乡下面粉,方便袋里有她孙子爱吃的小零食。

老公揉着惺忪的睡眼前去开门,惊讶地说:“妈,怎么来得这么早?”婆婆歉意地笑了笑:“岁数大了,睡不着。”

厨房里,菜架上摊着一排嫩绿的韮菜,青青的豆荚、带刺的小黄瓜,显然,还沾着露水。婆婆说:“人老了,没力气了,再多,就拎不动了。”眼光落到了婆婆的发上,那里有刺眼的银发。

婆婆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我准备给她做早餐,她赶紧站起来说,吃过了。我要给她倒水,她说不渴。我歉意得不知能为她做些什么。

看着厨房那一排水灵灵的时令蔬菜,我在想,婆婆的家,离集上那么远,她是怎么去集上的?腿走?骑车?途中转车时,婆婆挎着这只沉重的牛仔包,上车,下车,走过长长的街道,在川流的人群里,左冲右突,有汗珠子滚下吗?我不知道,因为那时,我们还在睡梦中。

想起了自己的妈。每次从乡下回来时,总要用装饼干的小纸箱装上一箱鸡蛋,叫我带给弟媳。我问妈,你们怎么不留着吃?妈说,我们不爱吃鸡蛋。起初,没想那么多,日子久了,终于明白,那里装着一颗婆婆的心。

歇了一会儿,婆婆就走进厨房开始摘菜了。她说,蔬菜放不住,必须尽早摘出来。中午的时候,她给我们包了美味的韮菜饺,炒了一盘虾仁青豆,甜面酱沾黄瓜。菜,都推到了我们的面前,她吃我们早上的剩饭。老公说:“妈,一家人别吃两样饭,那样多不好。”婆婆说:“我喜欢吃剩饭。”

饭桌上,婆婆吃得很少。她的眼光一直落在她孙子身上。5岁的儿子推开还剩半只饺子的小碗,拍着结实的小肚子说:“奶奶家的饺子真是美味呀!”

婆婆吃着孙子剩下的那半只饺子,会心地笑了。

二】

爱吃婆婆炕的`饼,在我眼里,婆婆的炕饼手艺最好了。她炕的饼,饼壳软绵,面囊有嚼劲,还有绵绵不尽的麦香味。

看过婆婆做饼。一天下午,婆婆在灶台上揣面,老公坐在旁边和她有一句没一句的拉着家常。我也悄悄地挤进厨房。

两鬓斑白的婆婆低着头,左手扶着盆,右手捏成拳头状在用力地揣面,额头上微微渗出了汗珠。

半盆的干粉面,在婆婆的手底下逐渐变成一只韧性而质感的面团了。面揣好,婆婆又在铁锅里倒一些温水,把面盆漂在温水上,盖上锅盖。

婆婆说,炕饼的面,是要发酵一阵才可以做的,现在天气热,容易发,一会就好了。

婆婆在水笼头下洗净手,放在胸前的围裙上擦了擦。婆婆的手背上长出了褐色的斑点,一直蔓延到手臂上,那是一种年老的象征——老人斑。婆婆的双手,因为长年在田间劳动,留下了厚趼,留下了裂痕。一双手,摸上去,像沙纸擦过一样。

两小时候后,半盆的面发了满满一盆。拨开面团,里面成了蜂窝状。婆婆把面团又揉了一遍,揉成长条状,用刀从中间一切两半,再切成四块、八块,面块大小均匀。再用擀面杖把面块擀成稍厚圆边的一片,摊上饼陷,左手轻握,用右手的拇指与食指转着圈捏好。然后翻过来放在面板上轻压,把饼陷压匀,一只饼就做好了。婆婆站在煤气前,看着,翻着。火光中,婆婆额头的横纹里有汗珠在聚积,许是汗水的盐渍刺痛了眼皮,婆婆撩起围裙角在额上擦了一把。

这样的镜头,把我带回多年前。小时候,家里人口多,爸妈忙着田里的活。奶奶一个人忙着揉面、发面、包饼、炕饼。灶堂前的火光中,挂满网状纹的前额上,有奶奶成串的汗珠滚落,落进柴草里,奶奶撩起衣襟,不断地擦着。草锅里,饼香四溢时,灶台前的奶奶,抬起衣袖,依旧不断地擦着。那样的场景,那样熟悉的味道,以为,永远定格在那个时代了,婆婆,让我找回了失落已久的记忆。

咬着婆婆做的饼,嗅着那熟悉的饼香味,它让我想起了很多很多……

有人说,爱吃土菜土饼,是一种味觉的返祖。我想,这里应该还有一道让人终生难以割舍的调料,那就是情结——一种人性回归的情结吧。

篇2:婆婆经典散文

婆婆经典散文

第一次见到婆婆是一个冬天。那时,我在教书。

清晰记得那天我穿一件绿色的防寒服,头发高翘着,偏在左侧。很流行的紧身健美裤,一双黑色半高靴,很少有人穿的那种。一对蓝色的小皮球,一半白色,一半蓝色,在我的马尾上轻轻荡着。我的青春骄傲也张扬,如同我的性格。

保媒的是我的校长。我就像履行他交给我的教学任务,在董老师的陪同下,来这个农家小院相亲,当时的感觉很像滑稽剧中的小丑,我藏在心灵的大柱子里,偷偷唏嘘着,说不清是一种什么感觉。

风,也像闻到什么味道,在树枝上跳跃着,一会儿缠住我的发梢,一会儿缠住我心底那脆弱的一角,我知道自己即将走入一个千百年来女人都要走入的角色,不管是责任还是规则,我是逃脱不了的。当风再次挑逗我的时候,我的眼泪慢慢变得咸涩起来,风竟然被感动了,在那个普通的小院子的房顶上悲愤的怒号。

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家小院。四间小房子比我家的还矮,我对房子一直是盲区,居家对我来说,只要整洁安静温馨足矣。面积对我没有任何诱惑力。今天,挤居在城市的一角,沦为房奴,当我深刻体味到一个城市边缘人的辛苦无奈时,我才知道自己的愚蠢和悲哀。当我再次扬起高傲的头颅,无法面对自己的心灵时,我对自己说:收起你的盔甲,收起你的虚伪,脚踏实地的走每一步路吧。

这个院子唯一不同的是一个四合院。东屋西屋南屋北屋,当我踏入的第一步起,我就知道今生我与这个院子有割不断的缘分了。那种被监禁的感觉笼罩着我,让我窒息。那棵梧桐树长在北屋的西窗下,枝干在北风中张牙舞爪,似乎想抓住什么。我一直担心被它抓住我的裤角,我再也迈不动四海之路,可冥冥中的注定是你我改变的了吗?东屋门口一棵槐树,白白的树干,像我前世里的一条路,我只有沿着它走下去,至于出口,不是我的事情,也不是我说了算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对这个院子的记忆,只有这两棵树,树,是我生命足迹的唯一见证。

婆婆和公爹坐在炕上。第一眼看到婆婆,我想到自己的娘亲,她的眼神给我这种感觉。我也认定她是我的婆婆,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的直感很强,强大到见到亲人时,我的血液会加速,会盲目的钻进某个套子,某个我心甘情愿跳进的陷阱。

我的娘亲是个高大的女人,在我的眼里她可以吞进一切苦难,可以用她宽大的翅膀遮挡来自四面八方的风雨。婆婆娇小,一米五几的个头,瘦弱。咖色的上衣,身边两个可爱的孩子,后来知道是大伯哥的孩子。女孩在给奶奶梳头,调皮的在奶奶的头上扎起几个小辫子,婆婆温柔的笑着。男孩在玩积木,很专注。土红色的炕席上,一个茶盘,公爹悠闲地喝茶。公爹是个粗厚的汉子,看上去很冷漠,右脸角一个肉瘤,匆忙中,我只注意到这点。我的父亲是个平和的男人,公爹给我的感觉,在我的记忆里非常陌生。

婆婆微笑着给我和董老师让茶,女孩亲切的来到我身边,叫我姑姑。一声姑姑,拉近了我和这个家的距离。之后,大伯嫂进来,还有姑婆,还有好多人,我没有抬头看,像一只走街串巷的猴子,我终于在女人的舞台上闪亮登场。

依稀记得那间小屋子的墙上有男孩女孩用粉笔涂抹的痕迹。当我告诉校长那家太脏时,校长说,你不是庄户孩子吗?我最清醒的就是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户孩子,所以,默许了自己的婚事。其实,我唯一看中那家的就是那个女人的眼神:忍隐。

谈婚论嫁,对每一个女人也许很重要。对我来说,不过是梧桐树上那片没被风吹走的叶片,即使再坚强,叶片上的伤痕也累累的像走过一个世纪,剩下的只有孤单的叶脉,只有心了。

母亲极力反对我的婚事,也许只有她知道我在自己和自己较劲。孩子的心思,娘知道;娘的心事,女儿会理解吗?我在和整个季节较劲,和自己的生命较劲。当春天来临时,叶片知道我的心事,那棵槐树也知道我的心事,每一片叶子油光闪闪的,我要结婚了。

我鄙视物质,就像我鄙视我自己。同学的爸爸赞成我找个公办教师,有很多人为我介绍对象,在介绍的人群中,有军官,合同工,这些对我一点不重要,重要的是把自己嫁了,完成这个过程,给母亲一个交代,给自己的角色一个交代。

母亲拗不过我,说总得为你翻盖一下房子吧,老公答应翻盖。我想买一台洗衣机,中午去婆家吃饭时,婆婆说我村的河水清澈,全村的人都去那里洗衣服,洗衣机就是聋汉耳朵----摆设。婆婆的一句话,我的洗衣机泡汤了。我对老公说,想买一个席梦思床垫子,公爹插话了,你大嫂的弟弟结婚时的席梦思床垫子,因为不舒服,在墙边立着呢。公爹的一句话,我的席梦思床垫子随风跑了。我一直在想,他家娶个媳妇怎么这么简单?记得我二哥结婚时,二嫂因为一条头巾,纠结了半天。

不知是公爹开玩笑还是当真,他在我去他家吃饭时说,把家中的.大站橱找木匠修理一下,给我结婚用。婆婆看看我,小声说为我买新的,公爹瞪一眼,婆婆不说话了。公爹说这话时,老公出发,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可没有掉出来。

因为公爹这句话,我不再去婆家吃饭。学校没有食堂,我一直怀疑我是找婆家还是找食堂。一个叔伯堂哥是我的同事,婆婆让他传话,为我买新的家具。我告诉堂哥,如果我母亲陪送我这样的大站橱,我也给她扔到沟里,我的忍耐力终于爆发。我是个俗人,却清高着。婆婆看懂了我,也看透了我。

最后,公爹说给我两千元钱,什么事也不管。我自己买一辆凤凰自行车三百五十元,买一款进口电子表一百二十元。剩下的一千五百元,去几趟城里,我也不知道买什么,都说好事成双,我买的东西是单件,记得一件羽绒服,一双皮鞋。为老公买了最贵的皮鞋:五十二块五毛钱。给公爹,婆婆每人一双棉鞋,还有大姨婆的,这些是无偿孝敬的。

母亲说:宁穿娘家一身,不带娘家一头。我说,心上的东西不计论,还计较头上的东西。母亲惊愕的看着我。我自己为自己买一串粉红的头花,结婚那天,缠在头上,紧紧地缠住自己的心。那串头花,美丽的像一串梧桐花,在这个小院子的上空,娇艳的盛开着。

结婚的日子也是个冬天。屋子还是那个小屋子,院子还是那个小院子。墙粉刷过,家具是我自己设计的组合橱,小而精致。录音机我自己用自己的工资买的,电视机,老公用自己的工资买的。

也许因为我在这个村子教学,也许因为这个村子的人喜欢我。结婚那天,满街筒子是人。走下婚车时,我的视野里全是人影,晃得我睁不开眼,先自晕了。

是个周末。学生很多。一屋子全是学生的嬉笑声。母亲叮嘱过,少分喜品,明天还要分盘子。我记不住这些,一会儿,两箱子喜品被我一分而光。有的小学生把我的嫩手硬是抓去一块肉,看热闹的多是小学的学生,他们知道我是教初中的老师,跟着起哄。满眼是学生,满眼是学生的影子,头昏脑涨。

过后,我自家的大嫂说,看到你的婚床上赤裸裸的,竟没有床垫子,就把你妹妹给你的花毛毯铺上了,然后大嫂撇撇嘴说,怎么嫁这么个家庭,什么都没有。我说什么都会有的。母亲忧虑的看着我无心无肺的样子,叹口气。

母亲告诉我,结婚的第二天,你婆婆会让你起床掏灰,就是“掏福”。不知是婆婆忘记了还是婆婆不懂,我在等待中,没有这一步程序,我竟庆幸婆婆是一个随性的女人。幸福是一种感觉,婚姻也是一种感觉。不是掏来的。跟着感觉走吧。

在我怀孕的日子,一直是婆婆照顾我。我反应的厉害,吃什么也吐。婆婆为我做清淡的东西吃。每天的饭菜变着花样,她知道我爱吃饺子,几天就包一顿饺子。有时,我的衣服刚脱下,还没来得及洗,下班回家,婆婆为我洗了。一到村子大集,为我买好多水果,说孕妇吃水果好。那时,我嗜睡,婆婆就说,睡吧,女人在睡眠中成长。

公爹脾气不好,说话声大,还兼带粗话。他喜欢喝酒,吃饭时,我先为公爹烫好酒,再为他沏好茶,公爹烟酒糖茶俱好,老公也是。他家的男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只是他们一点没有意识到,是他们的悲哀,还是我和婆婆的悲哀?当公爹无意识的指责我时,婆婆要我不要介意,我会介意吗?公爹是一个直爽的人,当一个公爹无意识指责时,是因为他把你当作了自己的女儿,在闲谈中,发泄自己的做人见解。这点,我懂。从婆婆的身上,我学会了宽容。

生女儿的时候是个炎热的夏天。我一直上课。那段时间,大伯哥家收拾房子,婆婆还要照顾两个孩子。几天的假痛,我一直忍着。那天晚饭后,我开始阵痛,大伯哥和老公坚持要我去医院,婆婆坚持要我在家生,说是有自家人在场,便于照顾。我痛得没有任何主张。大嫂让我在炕下走动,我在炕上滚动,无法坚持。老公喊来接生婆,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身体很健朗。二十多年前,老公就是她接生的。

接生婆来的时候,是傍晚六点多。她很轻松的试试我的脉搏,说早呢,得亮天的时候生。我算了算,疼得更加厉害,继续在炕上翻滚,我想到自己的娘亲,一边咬紧牙,一边难受地滚动。

剧痛。婆婆握紧我的手,老公在我身边。我在心里呐喊,下辈子我不再做女人,做女人太痛苦了,剥掉我的无数层皮。可是我要求自己坚强,像我的母亲。母亲在生我的时候,是孤单的,也是痛苦的。现在我的痛苦就是偿还母亲,是应该的。在我选择这个院子时,我是有准备的,准备忍受痛苦。

这时,婆婆为我做好蛋汤,让我吃点,有劲生孩子,我一点吃不下。我看到接生婆拿出她古老的接生器具,我惊叹自己在这个环境里生孩子,我的浪漫我的任性,在生命面前,一样是手足无措。

婆婆说,不能见生人,否则生的更慢。大嫂和婆婆,还有老公陪着我。在剧烈的阵痛中,我睡眼朦胧。醒来时,还是痛。我的手脚麻木,孩子要出生。接生婆用酒精消毒,我的双手勾住老公的脖子,人像死去一般。

在接生婆严厉的叫声中,我张开有点睡意的眼睛。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活着。接生婆告诉我要用足劲,孩子的头挤住了。我必须蹲着生。我的两手继续勾住老公的脖子,两只胳膊肘倚在大嫂和婆婆的身上。不痛的时候,我的手就松松,担心弄痛老公的脖子,在我摁倒婆婆时,我多想邻家的二嫂过来,因为我知道她身体好,我担心婆婆的身体,被我求生的力量,不知摁倒多少次。我虽然在生命的搏斗中,但我依然提醒自己,善待别人。

女儿亮丽的哭声在这个世界上高唱时,我像一个胜利者,打败了我的虚荣,打败了我所有的虚无。生命竟是如此高傲,像朵朵绽放的槐花,馨香着。

婆婆说,女儿像我。眼睛像一个小月亮。

女儿的眼睛一直睁着,看着这个陌生的世界。母亲说像我下生时一样,也是个淘气的孩子。

做月子的日子,婆婆精心的照顾我。孩子的尿布还有我的脏衣服都是她洗的。每天为我做小米干饭,夹带着各种各样的青菜。我的月子做的有声有色。我被婆婆养得胖胖的。一个月子下来,我出门看太阳都晕,眼睛也胖了。

女儿的小衣服都是婆婆做。棉衣都是三套,从没有穿过过大或过小的衣服,从没有穿过尿湿的棉衣。我的孩子是幸福的,有一个这样的好奶奶。

婆婆喂孩子也细心,孩子的事,几乎婆婆包了。

四年后,我生儿子,在人民医院。痛苦是一样的。只是没有婆婆在身边,但她的力量一直鼓舞着我,我一直坚强。

依然是婆婆照顾我,照顾得更好。我感恩婆婆对我的一切好处。在我忍受婚姻的误解和困惑时,我对自己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想想婆婆,那个母亲不希望儿女幸福。为婆婆活一次。

每次回家,婆婆会和我说很多心里话,比和女儿说的还多。这是我唯一成功的一点。在我喊她娘亲时,我的感觉和自己的亲娘一样。我从没有和婆婆红过一次脸,也没有指责过婆婆一次,如果我的一生是失败的,遇到婆婆是我最真实的。婆媳不是个传说,是种缘分,是命中注定的过往。

我最幸福的是,我有两个娘。她们对我一样的亲,一样的真。

篇3:悼婆婆散文

悼婆婆散文

还在睡梦中的我,突然被响亮的电话声吵醒,划破了凌晨的宁静。我以为是人家错打了,随手关机继续睡觉。到六点开机才突然见短信噩耗:“妈妈走了,早点去崧厦(婆婆老家)。”我一下子蒙了,全身凉凉的,泪眼朦胧,心寂寂。婆婆走了,我心里最善良优秀的婆婆突然离我们而去了。

婆婆虽然文化不高,但为人温和善良 ,秉性忠厚,勤俭持家。

人家都说婆媳关系很棘手,难处理。可我这十六年来却一直自我陶醉着:我不仅拥有这世界上最优秀的母亲,上帝还赐我善良优秀的婆婆。这十几年里我和婆婆从未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我们一直相敬如宾。如今她突然撒手人寰,往事历历涌上心头,珠泪纷落。满脑子犹如旧电影胶片在倒带回放。我们住在城区南面,婆婆他们住在老城区北端的金鱼湾新村。每缝节假日或者周末我们(姑娘一家,大伯一家,我们一家)团聚在一起,尽情享受婆婆一手烹饪的美味佳肴。婆婆做的菜肴丰盛可口,每道小菜色香味俱全,无可挑剔。我最爱吃婆婆做的醉鸡,红烧黄鳝、虾油露鸡、梅干菜烧肉……那味道真的.比五星级大厨做的菜肴味道还好吃,我们的假日便是婆婆的忙碌日,是她最辛苦的时候,然而,也是她感到幸福开心的美好时光 。有时我想进厨房帮她一下,她总是说:厨房小,油烟大让我进房间看电视去,或者拿出水果让我们品尝。

温暖满心田。每次聚餐婆婆都不辞辛苦地为我们烧上许多道菜肴,而她每次总是最迟在我身旁坐下,婆婆知道我爱吃她做的霉干菜肉,醉鸡……知道我不爱吃肥肉,经常给我挑精的干菜肉或者醉鸡腿夹到我碗里,在众目睽睽之下让我实在觉得不好意思,特别是阿莲(大媳妇)也坐在傍边。有时我私底下对婆婆说:“您的爱心我领受了,以后不要当着大家的面给我夹菜肴,都是自己人不用这般客气的”婆婆微笑着点点头。可是到了节假日共餐时,她就忘了,还是给我夹菜。一次二次……以后我就不说了,随婆婆的心意。每逢中秋节总是要我们带上月饼回家,端午节就带上粽子,除夕就让我们带上她烧好的藕茶(莲藕煮黑缸豆)年年如此,如此岁岁年年。

我和婆婆无话不谈,桩桩件件记在心头。倘若室内只有我和婆婆在一起,有时会对我讲述过去她和妯娌间的那些委屈事儿,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认真聆听,因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嚒,此时此际我是婆婆的忠实听众。记得那时我们打算搬到青春路住,当我前去新房看看时,却发现全新的厨房用具,卫生用具不翼而飞。我去婆婆那里告诉情况,后来才明白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婆婆慷慨解囊,说这些都去重买,她出钱。还劝慰自己的儿子:说我存着的钱都是你们一家的,用不着计较,婆婆隔日告诉我。我也坦率地告诉她,一半钱我来出,我大部分钱投资去了,手里现金也不多。当时她很理解我的心情,云飞却反之,我郁闷。

大方待人节俭对己 。婆婆的退休金不高,但她从来落落大方,从不小气。记得十年前的一次,我们去她家吃饭,我觉得婆婆买的蛋就是家养的蛋,色泽口味上佳;还有带鱼, 河蟹的味道都特别的鲜美,而我买回的蛋有腥味,河蟹还买贵了许多。于是婆婆就说她帮我去买,结果第二天,婆婆给我买了好几斤家蛋,两条带鱼,数只河蟹,价值约摸一百几十元。当我掏钱给她时,婆婆却一分都不肯收,说:自己孙子吃,哪有收钱之理。无论如何婆婆都不肯收下,从此我再也不开口说她买的东东好,或者价廉物美。意在免得婆婆再为我们操心破费。她自己从来都是饮食清淡,节俭对己。

因“云飞事件”的发生,我和您见面机会少了许多,但我的心里您从未走远,内里始终有您。不知我买给您的两件毛衣昨天是否带上了?去年冬季给您的那套保暖内衣不知是否穿过?是否也一同带上了?缘分天注定,敬请老母亲谅解我和南南的不孝,昨夜南熟睡,我三点多醒来,泪别心中的您,我们的心和您在一起,您感知到了吗?人已仙逝,情常在!您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您辛苦一辈了,一生奉献,不求索取,一生节俭,不求享受的朴实本质及温和良善的品性将永远激励着吾辈前行。人去音容在,风骨万年存,老人家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愿您在天堂安息吧。

篇4:婆婆走好散文

婆婆走好散文

婆婆走了,结束了长达七年的病痛折磨,在一声比一声弱的喊爹喊妈的呻吟中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院子里满满的花圈,牛、马、车、侍女、车夫……应有尽有。灵棚里,公公端着碗,拿双筷子在雕刻着龙凤莲花的腥红的棺材前,涕泪交加。他夹一筷头米饭放进嘴里,又加一筷头米饭放进灵前的瓷罐里,那是婆婆阴间锅灶,叫“遗饭罐”,公公喃喃自语:“桂兰呀,咱俩永别啦!咱俩再最后吃顿饭啊!”一遍又一遍,在寂静漆黑的夜里传的老远老远。院子里大灯光芒四射,爱人、我、哥嫂们,跪在灵柩前,一沓沓的海纸在丧盆中燃烧,带着星火的纸屑像黑色幽灵在空中飘荡,哭声一片。我们不停的烧纸,一宿不断,因为这些烧过的纸灰是婆婆以后需要的钱,我们把纸灰用海纸一包包的包好,过了今晚,这些纸灰都会放入挑筐,和婆婆的灵柩一起进入坟地。

灵前的“万年灯”、“到头饭”、“遗饭罐”、香炉上袅袅升腾的烟,我们头上惨白的孝帽子,还有依在篱笆上的一排排色彩斑斓的花圈,意会着什么叫隔空离世,什么叫天各一方,什么叫做生死两茫茫。

当大灯不在起作用的时候,守灵的我们迎来了黎明。纸牛,纸马的背上多了一层晶莹透明的露珠,那是苍天的眼泪吧,跪在灵柩前的爱人脑袋大了一倍,呆若木鸡。

稻草扎成的,海纸包裹的,用墨水画上鼻子眼睛的小人儿,载着婆婆的灵魂,在两个哥哥小心翼翼的托举中从炕上到地下,到路上、到土地庙、到接三的地方,开完眼光后,坐上纸糊的马车,在大哥登上长长的板凳,举起扁担有力的指向西方的时候,婆婆的马车和所有属于婆婆的`东西,都在噼里啪啦的火光中和撕心裂肺的哭喊中灰飞烟灭……婆婆,再也见不到您了,您的音容笑貌只能在回忆中寻找了,婆婆,走好呀,一路平安……那一刻,我哭肿了双眼,那一刻,石子硌破了膝盖。

婆婆,您是怎样的不愿离开,这七年里,从您得了糖尿病的那一刻起,您啥好吃的也不能吃,整天喝一个米粒追着一个米粒的小米稀粥,可您说喜欢这样活着,哪怕吃糟糠,也愿意,只要活着。可在最后的几天里,您宁愿去拔能让您活下来的氧气。婆婆,您那被病痛折磨,一声声撕心裂肺痛苦叫声揪碎了我们的心!您最后一滴尿都尿不出来,都混进了血液里。婆婆,人间的罪您也遭不起了,人间外还有个天堂,咱去享福去啊!

婆婆,当大哥举起扁担指向西方的时候,当我们哭声想起的时候,据说您已经站在望乡台上了,您能看到自己安详的躺在棺材里,您也能看到那么一大家子人,一个不少的都在送您,婆婆,您就多看几眼吧,看看您操劳了七十四年的家;看看您永远也放不下的老伴儿,儿孙;看看您放牛走过的山;棒茬根子扎烂了手的地;背着四个儿子上学,看病趟过的老牛河;看看……

婆婆,狗馍拿好,恶狗岭上好喂狗,关键时刻别忘了用打狗棒,五谷粮就放在您胸口的磁盘上,金鸡山上多喂鸡。

婆婆,给您拿的不只是三斤六两的买路钱,需要的时候千万别舍不得,图个方便,缺啥少啥的就拖个梦。

婆婆,当孟婆端过那碗汤的时候,您就喝了吧,没有多少泪可以流了不伤悲,喝了那碗汤,忘了一切,轻轻松松做回您自己。儿孙自有儿孙命,不要再为我们牵肠挂肚,每一个人都生一回死一回,尽管有很多不了情,许多年后,您的归宿同样是我们的归宿,那时我们就团聚了。

婆婆,您的新家是三哥用自家的地和别人换来的一大片的花生地,拔的花生秧子上,长着滴里嘟噜的花生,只是还不饱满,我们用花生秧下的土给您添高高的坟,坟头上梁时,我们强忍着泪水硬是没让留下来,怕把您的新家浇坏了,周围有松树,柏树和榆树,旁边是爷爷奶奶的坟,公公还告诉爷爷奶奶好好照顾您,别和您闹意见。

时至今日,您离开我们已经有三个多月了,满树绿色繁华已经落尽,皑皑白雪成了树的花朵。婆婆,天堂暖和吗?要是冷的话,别忘了多加衣。天堂不寂寞吧,有姥和姥爷宠着您,有爷和奶磕碰着您,还有那些曾在人世间关系不错的街坊邻居。婆婆,为了大家庭和睦,我没能圆您的愿,那个东西还是留给喜欢它的人吧,如果您在天有灵,请保佑我的丈夫,孩子他爸,您的老儿子早日摆脱病魔,健康如初吧。这个世上,没有什么比健康更宝贵,若有的话,我宁愿用生命去换,只有他不痛苦了,我才会真的快乐。

婆婆,您的老儿子看着我跟您说的话他的手在擦眼睛,我也很想您,那个夜晚咱娘俩手攥着手是怎样的彻夜长谈,以至爱人把我推醒后还泪流满面。

婆婆,公公经常去坟地看您,去的时候,坟地就刮旋风,他说您生前告诉他,若有旋风刮,就代表您想他。您托梦给公公,说后院棚子有您给他做好的棉衣,公公翻出来的时候都长毛了。婆婆,我和几个嫂子会好好照顾公公的,就像照顾您一样,因为他是您的牵挂,尽管有很多的怨。

婆婆,保重,好好照顾自己,希望您在天堂拥有人间的第一财富,不再有疾病缠绕,所有痛苦都化成甘露,幸福再幸福……

篇5:婆婆的散文

婆婆的散文

人们常把儿媳与婆婆比做天敌,永远针锋相对,誓不两立。和丈夫结婚的时候23岁,对婆婆不是很了解,只知道她养了5个儿子。在一个贫穷的小村子里,靠养猪卖的钱,供出了4个大学生,这在小小的村子很是让人羡慕,可她却一个字都不认识,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

记得第一次去婆婆家,是寒冬腊月,那时候,没有公共汽车,我和丈夫座的是一个破旧四轮子车,我们站在车斗里,迎着凛冽的西北风,一站就是一个多小时,到她家的时候,我的脸上冻起了大水泡,脚冻得已经粘到鞋上了。

走进她的家门,婆婆一家子已经早早地做好了晚饭。一盏浑浊的煤油灯,颤颤巍巍地发着微弱的亮光;桌子上一碟咸菜和一碗酱,那个装着咸菜的碟子周边呲牙咧嘴的。婆婆拉着我的手,把我让到了热炕头上,我借着昏暗的灯光,粗略地打量着她两眼:个子矮矮的,背很驼,弯曲的身子像个大写的字母“c\";一只眼睛斜视,看我的时候白眼球明显大于黑眼球,我感觉很害怕,不自主地低下了头,心里觉得,妈妈的眼神才是温柔的'。

第二天醒来,仔细地打量着这个小屋。低矮的泥土房,南北两个炕,没有什么装饰,只有婆婆睡的那个南炕上,有一对黑木头箱子,上面上了锁,或许,那里有婆婆家最值钱的东西吧。屋子倒也干净。婆婆早起了,我也紧紧地随着她身后,她做饭,我烧火。 印象最深的是,婆婆炒菜,在一个罐头瓶子里,倒了两小勺油,觉得多,又倒回去,又觉得少,再倒回来,这样反反复复不知道折腾了多少遍。还是公公不耐烦了。在一旁说了句“把你的后手抬高点,别又扣又瘦瘦的”。看得出来,婆婆很仔细、节俭。

吃过早饭后,我和爱人就和婆婆商量着结婚的事。看得出婆婆的脸上没有一丝的高兴,反倒说供儿子念书已经很不容易了,哪还有钱给你们结婚。丈夫什么也没说,我们在家住了两夜,就匆匆地赶回了。丈夫用自己的工资筹办了我俩简单的婚礼。

我和爱人工作在城里,婆婆住在乡下,和她没什么深刻的交往,只不过年节回去,小住一夜,就匆匆返回了。印象中有一件小事,当时很不理解。我怀孕了,吃什么都吐。那次回婆婆家正直春末夏初,是菜园子里韭菜最嫩的时候。我就说想吃韭菜馅饺子,丈夫见婆婆不在家,就自作主张地给我包饺子吃。我知道婆婆是很节俭的人,那时候吃顿白面跟过年似的。就说算了吧,可他偏不,等包好了饺子,还没下锅呢,婆婆就回来了。她的双手沾满了泥土,是下地干活了。婆婆看包了饺子,脸就沉下来了,丈夫忙解释,说我怀孕想吃这口,这下更坏了,平日里说话声音不高的婆婆,冲着她儿子喊了起来:我生了你们5个,也没想吃点啥,哪来的这些毛病。我看着这场景,默默地躲在一旁,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回程的时候,心里也是闷闷不乐。觉得婆婆太不近人情了。

多少年过去了,我的孩子已长大成人,考上了国家重点大学。生活的艰辛和磨砺,让我懂得了婆婆一辈子很不容易。也逐渐地把心靠近她。她和普通的农家女人一样,善良、本分。公公去世后,她一个人住在乡下的老屋里,孩子们都不在她的身边,一个人很孤独。每当我们节假日开车回家看她的时候,远远的总看她蹲在自家的门口,花白的头发被风吹得遮住了她的半张脸,不管是春夏秋冬,她永远是家门口一道最忧伤的风景,潮湿了我们的眼睛, 看着让我们揪心地痛。

从冬天开始,我和爱人就把婆婆接到城里。接她的那天,婆婆打开了那个黑木头箱子,用头顶着箱盖在,两个手在里面摸索了半天,拿出了几床被面,有条绒的、有棉布的,递给我,我说现在已经不做被子了,超市里什么样的被子都有,她说总没有她做得好。随后,又解开了裤腰带,在裤裆里面摸,哆哆嗦嗦的手拿出来一个用塑料包裹的东西,打开是一打厚厚的钱,数了数壹万多。我的眼泪下来了。这是平日里,我们给她的零花钱啊,可她却一分没不舍得花,在内衣里缝了个口袋,一点点积攒起来,又回到了我们的手上。

搀扶着婆婆上车,我在心里一遍遍地喊着:妈妈,你总说儿子心粗,没女儿是你这辈子的遗憾,那就让我做你的女儿吧,我也许做不好,但我试着让你满意。

篇6:婆婆病了散文

婆婆病了散文

婆婆又住院了,这一次做的是“心脏非外循环搭桥术”的手术,这么大的手术对于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是挑战,是是否能创造生命奇迹的挑战。婆婆在监护室的日子里,作为子女的我们每日里都提心吊胆不敢离开她半步,生怕她出现差错,更怕医生突然之间写下我们不想看到的结果。

每天全家人都往返于医院和家里,当时看着病床上的婆婆,那份心痛蚕食着我!上一次老人家逃过一劫,这一次她是否能逃过呢?虽然现在已经度过了危险期,不过每次看到医生给她换药,那没长好的刀口会让我的心莫名地痛,泪迷蒙了双眼。

从我来青岛的那年秋天认识她,我们就一直在一起,从我的一无所有到现在的小有成就,这小小的成绩让她在人前有说不完的自豪。因为我能有今天的一切,无论在思想和生活上都和她的帮助密不可分。可能我用词不太恰当,但是我的词语库确实太贫乏,我确定我找不出确切词语来形容我和她之间的“母女”情。

如今看着病床上的老人,那脸上的纹路刻画了她一生的艰辛。都说大山压不弯的脊梁,可是岁月的无情,把她的脊梁雕刻成为四十五度的角,形成了一个大大的罗锅。看着蜷缩在病床上的老人,记忆的闸门被打开,让我百感交集。那些生活里的画面,在脑海里交替迭出:早市上穿得和企鹅一样臃肿的她;每天回到家里饭桌上香喷喷的饭菜;还有在灯下聚精会神数钱的她,那样子兴奋得像是中了彩票,每天晚上数钱她都开心得像个孩子。只要我有钱赚,她就特别开心。每每望着她的样子,心里的那份感动久久不能平息!因那份情已经融入到血脉里,难舍难分。

如今病了的她看着我的眼神让我心酸,突然之间的病倒她不甘心。想想还是我们粗心,婆婆已经是八旬的老人,身体的硬朗让我们忽略她已年逾古稀。她上一次的病我们就应该得到教训的,看着她,我心里充满了愧疚。真心的向神祈祷,祈祷她早日康复。

别看她不识字,上班的时候可是厂里每年的'先进工作者,奖状一大堆。退休了以后扫马路到71岁,别人扫马路是为了工作赚钱,她是为了开心。别人要是说她,那么大年纪快在家休息吧!

婆婆总是说:“别人羡慕好吃好喝好玩滴,我就羡慕干活滴!生命在于运动,人就得活动着吃饭。能为别人做事情是一种幸福,天大的幸福。”

要不是公公病了,还有我的生意太忙,她还要继续她的马路生涯。她有空的时候就把她的宝贝奖状拿出来看,表情里的那份喜怒哀乐感动着我。

她为家庭的付出更让人感动,在那个年代抚养六个子女,奉养一位老人。那一份艰辛只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才能体会。想着她灯下飞针走线的专注,楼上楼下背着奶奶婆婆微笑的样子,真是五味杂陈!

生病的她看到我会委屈的流泪,也许她在责怪自己生病。她的自责使我心的疼痛,我们为她做得太少了。她老人家是片刻不能闲的人,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太多。如今她病了,说句心里话很多时候就是小姑们陪她我都不放心!我怕她们理解不了她的意思,所以我尽量多陪她。她离不开我,我更离不开她,她和我在一起总是无拘无束,就像一个孩子。

望着她在病中的样子,我的心隐隐作痛。作为子女我们亏欠老人太多,老人一味地付出,我们一味地索取。我在内心深处呼唤着“娘亲”,你一定要好起来。

老人家还有抗日的光荣史,她的家乡是海阳邢村,那是革命根据地,电影地道战就是在那里拍的。在抗日战争年代的婆婆才十几岁,她为了给抗日部队传递消息,多次死里逃生。她做过通讯员,做过卫生员,她身上伤痕无数,很多是当时在山上走夜路被伤到的,但是她从不居功。老人家讲她过去的故事,我就是她最忠实的听众。

如今看着病床上的她,让我想起了她第一次生病的很多事。

还记得她第一次生病的过程,那天晚上小姑‘阿娥’打来电话说:“娘病了,口歪眼斜的。”我叫她赶紧叫120去医院,她说:“娘不让,我不敢让她激动。”我对她说:“我过去带她去医院,你别急!”

挂断电话,我跟病休在家的先生说了下大概情况,抓起衣服就往外跑。先生也想去,我没有阻拦。

到了小姑家,我询问了一下病情,决定去医院,到了医院,她已经不会说话了。是脑血管的渗出液压迫了语言神经,必须住院治疗。

她在住院的日子里还是那么坚强,每次做检查都坚持自己行走,没坐过一次轮椅。看着她蹒跚的脚步,坚毅的面孔,我的心很疼。

那次经过半个月的治疗就出院了。剩下的就是定期做康复治疗,每个医院都有康复中心,治疗过程像教小孩子说话。

孝顺的大小姑坚持把婆婆接到她们家里,大小姑的厨艺是一流的,家里居住条件也是我们姊妹六家最好的,房子大,二楼还有平台,天气好的时候婆婆可以出去晒太阳。婆婆出院后,首先要做的就是语言康复训练。大家商议决定,不去医院做治疗,我们要用我们的方法使老人恢复语言述说能力。

我们规定:家里人尽量和她多对话,最主要要引导她说话。没空陪在身边的打电话和她聊天。督促小姑家里两岁多的小外孙女也和太姥姥说话。全家大行动。

开始的时候她不配合治疗,心里有压力,总是摇头摆手不说话,大家都很着急,就又想去医院治疗。我没同意,原因很简单,如果那样老人心里会更有压力。我的意思是我们应该改变方式,尽量引导她,讲她最熟悉的事情,让她把精神放松,忘记自己是一个病人,我相信一定会有效果的。

她和我一起的时间长,我了解她的性格,也熟悉她所念念不忘的事情。说做就做我们就从她念念不忘的事情开始。

比如,二小姑是59年的11份出生的。在那一年的秋天她都走好几十里地去遛地瓜,长时间弓腰劳作影响胎儿正常生长,所以生下来的二小姑是歪脖子,她怎么把她的脖子扶正。我们让她讲,大家都做“好听众”,还适当引导她。

效果逐步显现,婆婆的语言恢复特别快,我们信心大增,一家人特别开心。

她最关心的还是我的生意,只要谈到我的生意她就会眉飞色舞、滔滔不绝,那样子让人忍俊不禁。她讲在做生意里发生的那些趣事,她怎么捡到走失的小朋友,等到孩子的家人来找;讲做熟玉米、花生、毛豆的技巧;讲她清晨打的帮助别人追交通肇事逃逸的司机;讲和我一去上货的所见所闻。也难怪,这么多年无论我去哪里她都和我形影不离,她就是我车上的副驾驶,陪我进货,送货,去市场。那份情只有我们两个懂得!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她说话虽然和以前还有差距,但是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去医院给她复查,医生都很惊讶她恢复得如此之好。

应该说是她一生的做人教育影响了她的孩子们。三个小姑对婆婆的伺候无微不至,老话说“女儿就是父母的小棉袄”这话一点都不假。她能好得那么快是和她三个女儿的尽心照顾分不开的。老人有三个孝顺的女儿,真是她的福气。

而这次她的病比上一次更危险,她的健康牵动着家里每个人的心。望着病床上的她,心里在祈祷希望她能尽快好起来,因为我们还没有好好孝顺她……

篇7:认识婆婆散文

认识婆婆散文

嫁入夫家,真正认识婆婆,还是在最近几年。

我对婆婆的第一认识,就是婆婆的“会过”。十几年来,只要有婆婆在身边,你想“大手大脚”一次,那简直连“门儿”都没有。就连照相,婆婆都会多拽上几人,理由是“反正花一样的钱,为什么不多照上几个人”。

起初,我很难适应婆婆的这种节俭,尤其是做饭时,她会在身边时时“监控”着你,什么土豆皮削厚了、炒菜油放多了等等,就连炒鸡蛋她都要和上一些面,说这样炒出的鸡蛋“充数”。直到后来,我患上贫血,婆婆为了给我补血,一下子从家里送来了一百个鸡蛋,还让我可劲儿吃,说家里还有。那一刻,我才明白,婆婆还是疼我的,她的“会过”也分时、分事。

我对婆婆的又一个认识,就是她的“能干”。婆婆个头不高,可干起活儿却谁也不服。婆婆常年经营着一块不大也不小的韭菜地。每年春节一过,婆婆就忙着给韭菜地扣棚,到四月初,鲜嫩的'韭菜就可以上市了。婆婆卖韭菜很辛苦,每天晚上她要把韭菜割好、码齐,然后按斤一捆一捆的扎在水里,第二天再早起打包,最后就可以推着自行车上路了。婆婆这一走就是一整天,她拖着并不很利落的腿脚,走东村、串西村,不把最后一把韭菜卖掉,她是不肯回家的。这样辛苦赚来的钱,婆婆是不舍得花的,婆婆对钱的态度起初在我的印象中就是“存起来”,从不舍得乱花一分。这令我背地里没少和丈夫生气,因为那时女儿八岁了,还没有穿过奶奶买的衣服。可婆婆的理由呢:“孩子小,花啥钱!冻不着饿不着就行呗!”这话当时听起来真的很不舒服,可随着女儿的长大,我终于理解了婆婆。那是女儿开始上初中时,因为女儿要住校等原因,家里的花销一下大了起来。正当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我们的经济计划时,婆婆来了。她边把刚刚从银行取出的钱塞到女儿手里,边说:“孩子没离过家,这头一份住宿费,我掏!”从那以后,无论开学、过节,婆婆都要给女儿一些零花钱,即使女儿不在跟前,她也要托人把钱捎到。说来人真是怪,过去怨婆婆“小气”的我,此时却难受起来,每每她把钱硬塞进女儿手里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她蹲在韭菜棚里一脸汗珠的样子。看到我的过意不去,婆婆却说:“都是为了孩子,谁花钱还不都应该啊!过去孩子小,我觉得穿得太好也浪费,现在孩子大了,知道要好了,我这个当奶奶的花点儿也是应该的。”婆婆简短的两句话,却引出了我两眼泪花,过去对婆婆的一些不满,全在这一刻烟消云散了。

篇8:婆婆情感散文

婆婆情感散文

婆婆是个地地道道的家庭妇女,从小到大没有进过一天学堂,也不认识一个大字。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没有文化的女人,却偏偏有着注重文化知识的超前意思。在她的脑海里,孩子好好读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记得第一次见到婆婆的时候,她就拉着我的手说:“这念书就是好!哎呦呦!你看看!我做梦都没想到,院长的女儿能做我的儿媳,这要不是我儿子读书读得好啊!有个好工作,就是下一百个雨点也淋不到我们家呀!年轻人啊!还的好好读书,只有读好书才能有福享。”婆婆就是这样一位絮絮叨叨的老人。语言丰富,嘴巴巧。有时候说出来的话,都让你不知如何去应答。

婆婆中等身材,白净的脸上总是挂着甜甜的微笑。稀疏花白的头发梳得溜光水滑。浑身上下,即使打着补丁也不见一点污迹。婆婆有一双小脚,走起路来一摇一摇的。她最不喜欢脱鞋子。结婚这么多年,我没见过她在炕上躺着。就是偶尔的身体不适,只是头朝里面躺下,而一双穿着鞋子的小脚也是耷拉在炕沿的外边。你若让她脱掉鞋子,去炕里躺着。她则说这样很舒服。进城以后,她若是看到谁家地上铺了地板或是地毯,她就会说我的鞋子不脏,一边说一边将两只鞋子在地上狠狠的蹭几下,再踮着脚尖走进屋里。反正脱掉鞋子对婆婆来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

婆婆是个勤劳而善良的女人,一生受尽了苦和累。婆婆十八岁时嫁给了同村的一个农民。天有不侧风云,就在女儿一周岁时,丈夫因为疾病而过早地去世了。于是婆婆就带着一岁多的女儿嫁给了公公。婆婆嫁过来不久,公公的村里有一对夫妇因病双双早逝,留下了一个哇哇待哺的男婴。当时如若没有人领养,这个孩子就会死掉。善良的婆婆为了保住这条小命,不顾家人的反对和邻里的劝说,毅然的把这个孩子抱了回家。那时人们的生活都很困难,别说买奶粉、吃细粮了,就是连粗粮也不够吃。大人们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常常饿着肚皮下地干活。为了把这个孩子养活,婆婆只好去富裕人家里,捡人家孩子用过的擦奶布子,回来后用牙一点一点的将奶挤出来,再用锅煮开给孩子喂下,可这点只能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大问题。婆婆就把自家产的玉米磨成细粉,加水熬出米汤和面糊,给孩子做辅食吃。就这样,婆婆硬是把这个孩子养大了。并为其娶妻成家,这就是老公的大哥。婆婆自己和公公又生下了五个孩子。公公的姐妹都走的早,又撇下了一帮没娘的孩子。这些表哥、表姐都是靠婆婆帮助照顾才长大的。其中有一个表哥和表姐也是由婆婆一手拉扯大的。这样加起来在家里养的就有九个孩子,再加上逢年过节回家来的孩子就有十多个。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一下子增加了这么多张嘴,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为把这帮孩子抚养长大成人,婆婆整日整夜的在干活奔忙劳碌。清晨早早的起来,喂那些鸡、鸭、鹅、狗。白天顶着烈日和公公开小片荒地,种粮食蔬菜。夜晚归来给孩子们打点饱后,婆婆就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为孩子们缝补衣物。由于家里困难,买不起新衣,只能是大孩子穿小的衣服,改改再给小孩子穿。就这样一个捡一个的,不管是不是亲生的,谁大谁就能穿件新的`,而最小的孩子总是得捡哥哥姐姐们穿小的。日子在婆婆精打细算下,也勉强过得去。这些孩子在婆婆的照顾和关爱下,也都长大成人了,并且成家立业。而操劳一生的婆婆一天福都没享受过就走了,婆婆走的那年正好八十岁。

老公是老儿子,又赶上好时代。婆婆对他的教育自然而然就有了更高的要求。那时无论家里农活有多忙,婆婆都不让小儿子去干,而是让其在屋里面学习。可小孩子是爱贪玩的。有很多时候老公都背着婆婆躲在屋里偷偷的听收音机,为此没少挨婆婆的责骂。有的时候由于老公的过分贪玩,气得婆婆拿着烧火棍追赶着吓唬他。为了让其好好读书,婆婆没少费心。上初中的时候,婆婆见村里面的教学质量不好,就托人把他送到镇上的学校去读书。由于数学跟不上,婆婆又去求村里面教数学资历高的老师给儿子补课,然后再把自家产的鸡蛋积攒起来送给人家还人情。在那个年代一个字不识的婆婆就知道给儿子补课,这种注重教育的思想不得不令人佩服。老公在婆婆的关注和教育下终于迈进了大学的校门。听老公说,接到大学通知书的那会,婆婆布满皱纹的脸上都乐开了花。可高兴之余,婆婆又为儿子的学费发愁,那时候哥哥姐姐们都已经有了各自的小家,他们过得也不宽裕。而对于一对六、七十岁的老人来说,要靠种地供一个大学生,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给儿子积攒学费,婆婆把自家产的水果、鸡蛋都积攒下来,一个也舍不得吃。每逢镇里集市的时候,婆婆就挎着装满货物的小筐,掂着一双小脚,行走三十里的山路去赶集卖掉。然后将卖来的钱,再一分、一毛、一元的攒起来,供老公读完了三年大学。

婆婆心地善良,为人真诚实在,对我更是疼爱有加。记得我和老公订婚那会,我还在卫校上学。按当地习俗,每逢节假日都得去婆婆家过。婆婆从不让我进厨房,说是怕把我的衣服弄脏了。每次从他家走时,婆婆都会把自家产的水果,鸡、鸭蛋给我装在兜里,并且还让老公给我炒葵花籽带上。就是包顿饺子也得等我回来。姐姐们给公公带的好吃的,婆婆也会偷偷给我留下点,可她自己却从来不舍得吃一口。这就是我的婆婆,她像妈妈一样的疼我。我和老公结婚五年才有孩子。对于一个生活在封建山村的女人来说,结婚生子、传宗接代是一件多么大的事。可是婆婆却从没在我面前说一句不中听话。每次都嘱咐老公要好好待我,一生都不要负我。也许是我们一家人的善良感动了上苍,三十岁那年我实现了一个做母亲的愿望,生下了整个家族中唯一的一个男孩。为此,七十多岁的婆婆来帮我把孩子哄大了,而好好念书依旧是婆婆每天都在给孩子说的话题。老公没有辜负婆婆的希望,毕业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而成了一名政府部门的中层干部。我真的很佩服婆婆,一个没有文化的女人,在那个年代就有如此超前的意识,真的是很难得。我想对天堂的婆婆大喊一声:“妈妈!谢谢您!谢谢您生了个好儿子!是您让儿媳拥有了一个好丈夫!

篇9: 婆婆驾到散文

婆婆驾到散文

婆婆好福气,头天送了暖,第二天她老人家大驾光临。大说这暖气是专门为奶奶送的,这话对,也不对。如果不是这两天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她一准会上午来了下午就走,这是她一贯的风格。倒不是我这个当媳妇的做的不好,实在是我婆婆是个离了她,地球都不能转的人。本来过了忙季,在家清闲无二事,无非是这家逛逛那家聊聊,站在门口或隔着石墙给人拉呱。可一旦到我们这儿,就一身的事务缠身,没有她,羊不吃草,鸡不下蛋,猫找不到窝,狗乱窜乱叫,恐怕压水井都会干涸,对我们唯一有说服力的就是她担心公公的饭吃不好。可每次都是婆婆前脚来了,后脚公公打电话,说你娘可以多住几天,家里没什么事。但婆婆绝不会领公公的情,还会怂上一句:“他知道什么!”

她说公公不知道什么,实是有两层意思,一是她不在家,家里的事公公还真弄不太周流,本来自己就有哮喘,其他的事也是里半外半,让婆婆很不顺眼。二嘛就是她不愿在我们这里自然有她的原因。

婆婆是山里人,过了一辈子的穷日子,也操了一辈子的心。婆婆嫁到现在这个家不久,她的公公就去世了,最小的孩子,也就是她的小叔子我的叔公才三岁大,中间还有三个妹妹,而她的婆婆也不过二十九岁的芳龄。婆奶奶个子小脚小,脾气古怪,说话声音都拐着腔。婆婆就义无反顾地担起了整个家。

第一次到他们家,在留恋湖光山色的同时,我不得不一再地感叹:这里的土地太薄了,这里的生活也太艰难了。这就是山里吗?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没有一块成亩的地,一镢头下去,石块能把镢头反弹得老高,擦的火光乱蹦。一层一层的梯田,远看起来也是有些美的,但那些所谓的土都是一把一把从石头缝里抠出来的。在我的家乡已经使用大规模机械作业的时候,他们这里还只能用独轮车,当我们脚下的肥沃土地在明亮的犁铧下翻起层层浪花的时候,他们这里的土可怜到可以用手来堆积。我母亲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来我婆家,眼望那穷山秃岭,发出一声幽幽的叹息:“也就是人(指我老公)好,不用在家里出力,不然,怎么也不能让这个憨丫头嫁到这里来。”这是母亲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对我自己找的这个婆家感到不满。那一刻,我心里亦有着淡淡的忧伤。这是婆婆不知道的。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婆婆支撑着这个家,体体面面地嫁走了三个妹妹,又给我叔公盖了房子成就了一大家子人,在我嫁到他们家的第二年又送走了我的婆奶奶,她的婆婆。

婆婆年轻时很能干,里里外外一把好手,据说上山下山能挑二百多斤的担子。家里的人都很尊敬她,直到今天大事小事都要找她商量,所以她是这个家里的家长,这么多年没和谁红过脸有过冲突。当然,她的这种家长制作风也曾在给我们带孩子的时候带到我家里来,这多多少少也引起了我和她两代人之间的摩擦。

记得有一次大也就几个月,老公外出学习,我严重感冒躺在床上,除了奶孩子,其他基本不能自理,本来婆婆真不该走。可那是周末,她再也耐不住了,提起包裹说走就走,全然忘记了儿子对她的嘱托,我们娘俩对她的依靠,走得决绝而无情。我连挽留她的力气都没有。这样的举动让我好久不能释怀,不止一次地在老公面前提起。自然,这些婆婆也不知道。

细细算来,作为媳妇的我也不是没有愧对老人之处。有一段时间,老公被人约去玩麻将,经常深夜才归,至后来有着迷的倾向,情急之下我们大吵一场,深夜里,我在寒风中给婆婆打去了投诉电话。第二天一早婆婆赶到,一夜之间嘴上起了一串的血泡,看来是一夜又气又恼辗转未眠。我在完成了潜意识里颇具“不让我过好也不让你父母好过”的报复之后,心里知道自己也犯了错误。但老公极为孝顺,自那以后他再也没去过那种无聊的场所,婆婆也成了我后来控制老公的杀手锏。这一点我应该感谢婆婆,我们都应该感谢婆婆。

年轻时的能干和节俭,除了换来这一大家子的人,也换来了一身的疾病,如今的婆婆就像深秋里被风侵蚀透了的玉米秸,实在是不担待怎么折腾。婆婆每次来,也几乎是为了看病,但她不愿花我们的钱,怕我们穷,也不愿在这里久住,怕给我们添麻烦。在婆婆的心中,媳妇再好还是不如闺女随便,她更乐意去离我们不远,住在一楼有个小院子的姐姐家。每次挽留,她都那么坚决,致使他的儿子多次红了脸生自己母亲的气。

当然,她不愿在我们家久住还有其他原因,我家在五楼,上上下下很不方便。的`确,对于住惯了平房的人来说,即使年轻也会觉得不适应。有一次她下去散步,竟然走错了楼道,上到别人家的五楼,下来,又爬上我们家的五楼,累得面色发红气喘吁吁,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再也不来你家了,住这么高!”

以后几次都是去姐姐家,但我觉得对于我这个做媳妇的有几分不公平,好像我把她当自己的亲人,而她却故意疏远我,总有一种被人嫌弃的感觉。我的想法被传达过去,于是她又大包小包该带的都带了来,讪讪地说:“前几次没来你家,这次专门来的。”这让我很不好意思,老太太挺可爱的,她好像也是第一次在我面前表现得有些歉意。

婆婆是个闲不住的人,好揽事,记得我初到他们家的几次,都有人隔墙隔屋地喊:“嫂子,去买鸡喽!”于是婆婆就应着:“哎,走――”原来是谁家来客人了,需要她帮着去买鸡。又有人喊“嫂子,人都到了,咱也去吧?”婆婆又应:“去!走――”这又是谁家喊去帮着相媳妇呢。我嫂子曾笑话她说,自己的俩个儿媳妇从来没费过心,现在到处跟着别人相媳妇,看你是闲的。这个时候,婆婆绝不说话,我仔细观察,她有些窃喜,大概她在为我们的省心而高兴吧。

婆婆的眼很贼,大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每次替别人相亲回来,主家都要专门来找她谈谈看法,令我惊奇的是,短短的时间内她能把人家的身高,走姿,眉眼,嘴口甚至耳垂都掌握得一目了然,每每让那些主家投来信服和依赖的目光。而我则会积储一肚子的狐疑,不知道第一次见面,婆婆在背地里该如何对我评头论足?

老人嘛,都有一种无需挑明的心理,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家的媳妇和别人家的比,每人心里都有自己的诸多标准。好在,这么多年过去,她对我是满意的。姐姐和大姑已给过我多次的暗示。

但是婆婆从来都没夸过我,这一点与老公的吝啬夸奖毫无二致。

每次回家,因为自己眼力差,怕认错了人,我从来不敢独自出门,都是跟着婆婆或老公。有人遇到,他们就会对我这个戴眼镜的媳妇多看几眼。婆婆也会适时地引介我给他们说话。转身走过了,还会传过话来:“大婶好阔哦,找了这么个媳妇!”阔,即富有。我知道婆婆此时是有些纠结的,想谦虚,又怕我不高兴,不谦虚,又说不出炫耀的话。于是给人一个似是而非的回话:“哦,哈哈,阔,您也很阔啊!”我快乐地跟在婆婆身后,不像媳妇倒像女儿。也是,我们这里找对象不叫找对象,叫找婆婆,谁也没想到我的一声“娘”,缘分就把本来毫无牵连的两个女人聚到了同一片屋檐下。

所以,婆婆每次来,愿意和我啦啦村里的家长里短,窝里的羊又下崽了,谁家和谁家闹别扭了,谁家又添小娃娃了,谁家的媳妇在桥底和男人约会了,谁家的公公和媳妇相好了。婆婆给我唠叨这些,说明她对我是信任的是亲切的,尽管是我一厢情愿的想,但无疑是正确的。

这一次,因为送了暖气,老公没得商量就把她从姐姐家里带了来。这是近两年来她第一次不要去医院,心情也愉悦得很,没有心急火燎地嚷着回去,儿孙的轻松也溢于言表。当然对于她的饮食起居我们还需奉上加倍的细心。本来嗜辣如命的老公只吃清淡的小菜,饭间要不断地督促母亲多喝稀饭,多吃蔬菜。但因身体的各方面不适,她的饭量还是极小,这让我们无计可施。

顶着密密的冷雨下班回家,只看到老公一个人在厨房忙乎,我刚要习惯性地大喊大哪去了,老公给了我一个安静的手势,努努嘴,原来那祖孙俩正在大的屋子里,摆pose用手机照相呢。偷偷推开一道门缝,听见大在指示着奶奶一会这样站一会那样站,一会站在我绣的向日葵前,一会又站在大的书法“书道千载”前。大像个专业摄影师一样给奶奶解释着,这个景取得好那个不好。婆婆很配合,照了删,删了再照。这真让我大开眼界,我不禁诧异,婆婆怎么了,她可是个保守得不能再保守的人,好像突然醍醐灌顶,接受了新鲜事物。

也是第一次,婆婆在我面前说,自己的帽子有点薄了。我幡然醒悟,天冷了,该给她老人家织个帽子了。于是我像领了圣旨一样,冒着被考勤的危险,怀着对雀之巢的眷恋,老老实实又心有所系地在毛线店呆了一个下午,学习一个新的花样。以我的资质,这点小技不在话下,可是第二天婆婆又要走,我必须在晚上赶出来。当我最后一针结束的时候,老公已经睡醒了一觉,迷迷糊糊不知道我为什么还不睡。我对着镜子来来回回试着帽子,不是轻松而是一种懊恼,帽子有点小了。但婆婆已经睡着,也就不好再打扰。

第二天婆婆走的时候,天依然飘雨。我正忙着上班,粗心的老公竟然没弄准确帽子是否小了。晚上打电话回去,婆婆说“还行的”。

听这话,我知道,帽子一定是小了,怕给我麻烦,她还是将就着了。

那一夜我睡得很是忐忑。

篇10:婆婆在家经典散文

婆婆在家经典散文

农历六月廿六日,是婆婆的生日,为了上班族的方便,大家在微信群讨论,决定提前一天为老人祝寿。其实,也是为参加的人更多点,因为婆婆今年80岁,自然应该比往年更热闹一些。

团聚

一大早,太阳刚刚从远处的东山露头,天边的云霞还未褪尽,喜鹊就在院子里的枣树上“喳喳”地叫个不停。我赶忙起床,中午要开四桌宴席,怠慢不得。早饭还未吃完,大家族的人,就陆续赶来了。最先到的,是住在本村的大嫂和三姐,大嫂带着院子里长的韭菜、葱和尖椒;三姐带着从地里刚摘的西红柿、豆角和茄子。大姐已经在做饺子馅了,每次有聚会,她都是提前一天到,最先开始忙碌。我的主要任务是配菜,热菜10个,凉菜10个,昨天做了几个半成品,今天继续加工。二姐来了,人还在大门外,声音早进了家门,个子大、力气大、嗓门大,是二姐的特点,同时,她也是小家中最大的司令,率领着副司令二姐夫和她的儿子、儿媳、孙子、女儿、外孙。二姐家除了在部队服役的三儿子和女婿没到,全家共来了10个人,今天午宴的鱼,可是是二姐夫亲自钓的。有了孩子,家里顿时热闹了,有的喊:“太姥姥好!”还有的唱“祝你生日快乐”……新来的人很快分工好了,外甥女看孩子,二姐摘菜,外甥媳妇包饺子,大家都加入了干活的行列。

10点多,天气逐渐热了,这时,听得一声:“雪糕来喽!”四妹的独子,家里最小的外甥轩轩,顶着一个盒子撞了进来,别看他在同辈中年龄最小,个子却最高,1.92米的身材,无论走到哪个学校,都是篮球队的抢手人物。今天他给大家带来了好消息,已经接到山西财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9月份就去报到了。他挨个给大家发雪糕,还不时给这个扮个鬼脸,给那个讲个笑话,依然是小时候“开心果”的角色。不过,他这枚“开心果”做了还不到5分钟,很快就被小字辈取代了。小字辈一共7人,最大的今年12岁,是这个家的长孙;最小的还不满周岁,是三姐的外孙,小家伙胖墩墩的,一点也不认生,正在被大家争来抢去。7人中只有一个女孩,是大哥的孙女。“物以稀为贵”,自然也成了大家的宝贝,她也不负众望,一会唱《洗衣歌》,一会跳《小苹果》,仿佛天使一般,把大家逗得直笑。今年加入这个家的新成员——儿子的对象雪也来了,她今天给奶奶买的生日贺礼,是一个直径大约30厘米的圆形炭雕的工艺品:黑底,正面是碧绿的青松和鎏金的浮雕,中间一个大“寿”字十分醒目,下面是行草“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几行竖排的金色小字,中间两枚鲜红的印章;背面是金色行楷的浮雕,中间也是“寿”字,两面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下面有签名。整件工艺品,既庄严又不乏喜庆,同时,活性炭还有净化空气的作用,真是一举两得。和大家打过招呼,她就发挥英语老师的特长,教孩子们唱英文歌曲去了。今年来参加婆婆生日聚会的,还增加了老公的堂弟和堂妹两家,比往年更是热闹了。

今天一共到了36人。中午12点,蜡烛燃起来了,婆婆的两个儿子、儿媳,四个女儿、女婿,侄子、侄媳、侄女、孙子、孙媳,外孙、外孙媳,外孙女、重孙、重孙女、重外孙,把老寿星和一个双层的水果蛋糕围在中心。《生日歌》唱起来了:“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大家共同祝福着。手机、相机都打开了,大家都想把这个难忘的大团圆时刻,定格在照片里,也铭记在自己的心里。房间里到处是欢声笑语,到处是歌声微笑。

寿星

望着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婆婆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脸上的皱纹,也都舒展成了花,生日帽下面的白头发,在红色帽子的映衬下,也比平时漂亮了很多。

老人出生于1936年,年轻时吃了很多苦。她11岁时就没了父亲,妈妈给人做奶妈、做女佣,她都跟着。住在人家家里,看惯了主人的白眼,过惯了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实在没吃的,就去舅舅家借米面,说是借,其实根本不知道啥时候还,因此,舅妈的脸色可想而知。16岁时,婆婆和公公结婚,公公家是彻头彻尾的根正苗红,雇农出生。那时刚解放,分到了地主家的几间做醋的房子,根本无法居住,只能东家寄居一段,西家借住半年,过着“蹿屋檐”的日子。直到1967年,才盖起了自己家的黄土夯墙、砖头戴帽的几间房子。有了固定的住所,家才像个家了。

婆婆先后生育了六个孩子,她一生用勤俭持家、宽容待人,影响和教育着孩子们。老人对孙辈虽疼爱,但从不过分宠溺,这一点,让每个人对她都油然而生敬意。长孙永今年38岁了,经常说起奶奶从小教育他,碗里不能剩米粒,哪怕是几粒米,也会给他盛点汤,让他喝掉。我儿子作为家里最小的孙子,孩子还小的时候,我就怕老人溺爱,不让孩子向爷爷奶奶要零花钱,私下和婆婆沟通,没想到婆婆特别开明,不仅没背着我给过孙子零花钱,而且我批评责罚儿子时,她从来都不会帮儿子说话,因此,儿子养成了不乱花钱,不无理取闹的好习惯。

婆婆虽然识字不多,但特别宽容大度,孩子们和邻居闹矛盾,她总是会说:“远亲不如近邻,还是想想人家的长处吧!不能啥事都计较的。”即使对曾经不喜欢自己的舅母,她也不顾自己年高体弱,逢年过节必定去看望,直到舅母去世。她还劝慰我们:“一个人不能总记着别人的不好,要时刻想着别人的好,那个年代即使地主家,也没多少余粮,不能怪舅母。都过去多少年了,忘记吧!”婆婆——一个农村妇女,虽然达不到苏轼“吾观人人皆好人”的境界,但也有大人大量的胸怀!

婆婆一生都不放弃劳作,对粮食尤为有感情。每年秋收时节,婆婆总是叨咕:“现在的年轻人,就知道省事,不爱干活,用收割机该可惜多少粮食呀!”收回的玉米,她也总是会和大家一起晒,一起脱粒,直到卖完才心安。看到一个一尺长的大穗子,她就会笑咪咪地对玉米穗自言自语:“你是怎么长的?怎么这么大,这么惹人喜欢?”这几年,婆婆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太好,有时人们想劝她离开劳动场地,可她总会找各种理由,留在玉米堆前。慢慢地我懂了:这种经历过饥饿的人,对粮食的特殊情感,自然是我们这些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从未为一日三餐发愁的人无法理解的。婆婆年轻时,曾是生产队的妇女队长,锄苗、收割、翻场、扇车……样样在行,她看到粮食,就如同遇到就久别重逢的故人,自然会长相厮守,不肯离去。

我加入这个家庭的时候,婆婆主要负责做饭,她对三顿饭从不马虎,虽是家常饭,却也可口。她最拿手的主食,是拉面和油糕,那拉面粗细均匀,筋道可口,很多亲戚到现在谈起婆婆的拉面,都赞不绝口。如今,婆婆八十了,虽患有轻微脑梗,血压、血脂、血糖也需药物控制,但仍会每天坚持早起,清扫院子。一到秋天,西风吹来,枣树落叶飘满院子,有时她一天会扫几次,也不觉得辛苦。邻居劝她,她总会说:“扫院子就是锻炼身体喱!医生让多运动,加强血液流动。”

婆婆最大的优点,是心里惦记着大家庭中的每一个人,不仅自己的儿女、孙子,就连我们外来的这些媳妇、女婿,他也会记得。谁多久没来了,有什么稀罕吃食,需要给谁留点,她也总是会十分妥帖。至于第四代的7个孩子,他更是经常念叨,哪个该过生日了,哪个又该上学了。无论哪个孩子来,她都会把家里的各种吃的,拿出来让孩子挑选,然后就记住了哪个孩子喜欢吃什么,孩子们吃到好吃的,自然也和“太奶奶”、“太姥姥”亲,喊一声,婆婆就喜得合不上嘴,我想这就是所谓的乐享天伦吧!婆婆正是用一颗博爱的心,赢得了大家庭所有人的尊重。

婆婆的博爱,不仅是对自己家人,对于街坊邻居,也经常伸出援助之手。西邻一家四个孩子,母亲早逝,婆婆忙前忙后,帮着料理完丧事,接着就是他家小儿子生病,又在婆婆张罗下,才送到医院,保住了一条幼小的生命。十多年里,婆婆经常指导这家大女儿整理家务,手把手教做针线。如今,这家大女儿50多岁了,回家看望父亲时,定会过来看望婆婆,逢年过节,还会送婆婆礼物,婆婆总是不收,她说:“按辈分,我该喊您姑奶奶,可在我心里,您就是我的第二个妈妈,我会永远当您的第五个女儿孝敬您的。”

家宴

唱完《生日歌》,切开蛋糕,家宴就开始了,今年一共四桌酒宴。第一组菜,“红红火火”端上来了,有红烧鱼、红烧茄子、回锅肉、山西过油肉,你看那炸成金黄色的草鱼和茄子,那晶莹剔透的五花肉和猪肉片,配上红椒、香菜,真是色香味俱全,不由你不垂涎三尺。这组菜,旨在祝福每个小家庭的日子红红火火,幸福甜蜜;也祝福婆婆刚升职的长孙和公司刚起步的外孙彪事业蒸蒸日上。第二组菜,是“清清白白”,炒千叶豆腐最讲究色相好,纯白千叶豆腐,红辣椒、碧青椒做配;莲菜、粉丝、红萝卜、木耳调制的凉菜,以及配了黄瓜的凉粉,在这炎热的暑天,也备受欢迎。这组菜,婆婆授意,是要我们这一代中做公务员的女婿和单位中层领导的小女,廉洁从政,正直无私;也希望所有的家庭成员清清白白做人。第三组菜名叫“团团圆圆”,意思一看便知,有卧了鸡蛋的长寿面,有三鲜馅的饺子,还有层叠起来的金黄的“油炸糕”。这油糕名为“步步高升”,我们小的时候,上学的.孩子和希望升职的年轻人,要抢着吃最上面的一个,将来学业和职位才能升得更好,可这传统的观念,对孩子们好像无效,谁也不去吃糕,而是抢着吃“千丝万缕”炸大虾,有几个淘气鬼,吃完了自己的一个不算,还到别的桌上去要,有两个干脆跑到了厨房,美名其曰:“我来帮着端盘子!”其实是只端虾,且只往自己口中送。

望着自己的一盘盘杰作,或味香色美,或清淡可口,都被大家洗劫一空,我这两日的劳累,顿时化作烟消云散了。从昨天开始,上午就去买原料,下午开始做半成品,直到晚上8点多,才把鱼炸熟。加上前几日拉菜单和原料单,打扫卫生,洗漱床上用品,说实话,每年婆婆过生日,我真地很累,但看着老人家高兴,大家聚会得开心,我们辛苦的几个人,也就谁都什么也不说了。

家风

合影拍出来了,这也是每年的保留节目。看这张照片!近40人的大家庭,正中央的婆婆,就是家的凝聚力,就是核心。她的勤劳、宽容和博爱,影响着大家庭的每一个人,因此在这个大家庭里,兄友弟恭、姐妹牵挂、妯娌和睦、长幼相亲。大姐是婆婆家风的最完美的继承者,兄弟姐妹如果谁家有事,最先想到的,必然是大姐。小外甥轩高考,点名大姨去做饭;我家装修房子,要给工人做饭,也是请大姐帮忙。四妹虽然在兄弟姐妹中最小,但她勇于承担,父母生病,她延医问药,出钱出力,从不推诿。大哥的敬业、二姐的豪爽、三姐的憨厚,就不仅是在这个家庭公认的,而是单位和邻居的评价了。而老公更有意思,被侄子和外甥们戏称为“万能二叔”、“万能二舅”,哪家大到要建房子、搞装修,小到家具坏了、瓷板掉了……他都会当仁不让,随时提供技术和人力。更难能可贵的是,下一代也正在延续着这种家风。外甥彪虽是家里的独生子,但考虑事情周到全面,无论长辈还是同辈,也不管年龄大小,有事都愿意和他交流,请他帮着出主意想办法。十一个孩子,虽然各自成长环境不同,学历有差别,但他们遇事会在微信群里群策群力,年长的或有经验的,会帮着分析利害。“一根筷子易折断,十双筷子抱成团”,在独生子女居多的当今社会,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呀!

和睦、和气、和顺、和美,已近成为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家风。做事先做人,家和万事兴!一个好的母亲,定会带来家庭的繁荣。婆婆在,这个40人的大家庭,就觉得很安全,子女回家喊一声“妈”,孙辈喊一声“奶奶”或“姥姥”,心中特别安然。有人取得一点成绩,飘飘然的时候,这一声会让他觉得自己还是小时候的模样,心顿时安静下来,回归到本真;有人遇到不顺心,情低落的时候,这一声又会让他觉得自己的那点委屈原来也算不了什么,总会鼓起勇气,踏上新程。婆婆——一位平凡的老人,祝愿老人家健康长寿,也希望老人带领大家形成了朴素家风,代代传承。

篇11:婆婆优美散文

婆婆优美散文

吃过饭,我问婆婆“你再喝点水吧,”她摇摇头说,“不喝了,出去怪费劲的”,我望着她憔悴的面庞,心中不禁酸酸的。婆婆自三年前得了脑出血,当时虽然治疗的及时,没留下什么大的后遗症,可毕竟到岁数了,经过这场病,腿脚一天不如一天了,虽说能自理,可出去一趟她自己也觉得费劲了。

屋里就剩下我和婆婆时,我就想玩手机,婆婆不说话只用眼睛盯着我看,我忙把手机放下,开始和她唠嗑。我像哄小孩子似的有一句没一句的问着,婆婆脸上挂着微笑答应着,婆婆说话已经不太清楚了,但耳朵不背,她也问了一些她孙子工作和处女朋友的事情,声音小又吐字不清,我只能听个大概意思,但是婆婆不糊涂。之前常和爸爸,婆婆说,别操心那么多的事,人老了,自己体格好就是你们自己和我们的福分,赶上现在的好时候了,好好的活着享受现在的生活吧,可是一向很健壮的婆婆 还是病倒了,望着那个在我心里仿佛站了亲娘的`位置的婆婆,我的心开始痛楚的煎熬。

婆婆一生孕育了五个孩子,没念过书,和同样没有文化的公公平平淡淡,相敬如宾的在苦日子的奔波中走到了七十几岁,是在公公先走一步的一年后,得了这场大病。

婆婆很漂亮,记得当初婆婆领着她儿子到介绍人家去和我相亲,当时二十岁的我还觉得相亲是件丢人的事又不好薄了介绍人的面子,但是我却相中了婆婆。现在想想,我当时怕是都不知道,是想有个家,还是想有个妈。

在怀孩子期间,我的反应特别的强烈,几乎不吃任何炒菜 ,婆婆就在我回家的日子里想法给我做可口的饭食,看到我的娇娇样也说,现在还好就让要一个,和过去似的生好几个可怎么办啊。

儿子小时候,带儿子回家,儿子感冒发烧,迷信的婆婆去找他家的邻居会看香的老姨看,回来后脑门上沾了苹果大的一片土痕回来,我知道,他又给老祖宗或仙家转圈磕完头回来了,然后抱过孙子说,什么破奶奶家呀,明天咱就回家.....

婆婆没有文化,和老实厚道的公公居家过日子凭的就是老实常在,忠厚传家,五个孩子虽然没有升官发财的,却都是平平淡淡的忠厚老实的过日子的好手,因天道酬勤,五个孩子都不用父母操心,在乡村过着还算殷实的日子,赶上过年,兄弟姐妹都回家,一吃饭,两大桌子人,吃完饭,那些年年轻,也总想玩上几把,扑克,麻将两桌子,婆婆怕我们玩不好,总是提前把什么都准备妥了,总说,啥都是现成的,好容易聚到一起的,你们玩,还玩笑着说 谁没钱了,我给充电,真是辛苦了婆婆了。

婆婆三四年的光景里,先后娶了三房媳妇,两个媳妇一个院对面屋的过了近十年,却从未红过脸,妯娌们曾调侃,咱们三个没心机的都跑到一家了,其实,我们心里都明白,没有婆婆,我们做不到。

婆婆在媳妇前不拿大,有时她倒像个小媳妇,看孩子做饭,撂下耙子就扫帚,有时坐在桌前吃饭,突然发现什么东西忘了,自己起身就去拿,决不指使我们,我们三个都发生过为了让婆婆先吃饭而和婆婆抢着看孩子的事,婆婆不唠叨,虽然不惯孩子,但对孩子的要求也不高,所以她的五个孩子都不拌嘴甚至都极少大声说话,婆婆多少有点重男轻女,疼孙子孙女比外甥外女多一点,疼孙子比公公更厉害,婆婆也真没白疼,现在她的孙子孙女都特别想她,做的比我们要求的还要优秀。

我们家离婆婆家隔了一条小河,一年夏天雨水多,小河泛滥,一天婆婆步行十几里的路来看我们,那时没有电话,她担心她的儿子下班时是不是被洪水冲跑了,傍晚,看到儿子驮着孙子玩,悄声说,“我说不回家呢,原来驮儿子玩呢,可给你安家了,怎么这么长时间不回家呢”,这是婆婆的唯一的一次抱怨。当时暗笑婆婆,现在轮到自己了,一时接不到儿子的电话,那种担心和牵挂真是折磨。有一回大腊月底的,我们刚回去看他们回来没两天,她自己巴巴的跑来,说是回去时忘了告诉我们了,今年我们是本命年,除夕得躲星。

婆婆特别勤快,身体也很好,几乎没有什么毛病却突然一天在做饭时得了病,因表姐在医院,第一时间得到救治,住了一个月的院,住院期间,大姐正大病初愉,没在本市的妹妹面临孩子中考,照顾婆婆的担子就落在我们妯娌三人身上了,在这里特别敬佩弟妹,他做的永远比我和嫂嫂优秀。同病房的老年病人都羡慕婆婆有三个好姑娘,婆婆用不太清楚的话告诉人家,是媳妇。都是媳妇,弟妹和婆婆开玩笑,姑娘好啊媳妇好啊,婆婆从来都说,是媳妇好。

其实,真的是婆婆在我们初为人妇,初为人母,给我们的担待和照顾,并用她的勤快,包容,担当,责任给我们做了榜样,闲谈时,我们挑不出婆婆的不是,总会触及到很多的温暖在心中充盈!

祝福亲爱的婆婆,幸福,安康!

相关专题 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