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诗词运用示范

GG张思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考场诗词运用示范

【简介】感谢网友“GG张思圆”参与投稿,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考场诗词运用示范(共9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考场诗词运用例子

考场必备诗词运用例子大全

考场必备诗词运用例子大全

古典诗词数以万计,然广为流传的并不多。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考场上使用频率较高的诗词,竟是惊人地相似。为此,笔者根据近年考场满分作文素材的引用情况,特意精选了这些佳句,并以考场精彩片断为例,就运用技巧作了示范。同学们能够引入一两句,文章或许会顿然生色;综合运用,则定会霞光满天。

热点1:成长类诗词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运用片段:孔夫子早就回答过子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好”是一种态度,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陆游曾告诫后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好”也是对他人负责,面对别人的“好”,我们要“贤者以其昭昭而使人昭昭”。

适应话题:心事、学习、道路、追求、少年、梦想、回首。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节选自王勃《滕王阁序》)

运用片段:我的目光停留在历史的湖畔。历史的风猎猎作响,我听到一个响亮的声音:“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个老人的声音又从远处隐隐约约地飘忽而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适应话题:志向、快乐、梦想、前行、道路、感悟、收获。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运用片段:当我灰心丧气时,书教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于是我有了重新奋斗的勇气;当我想放下手中的书放纵生活时,书告诉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于是我认清了自己的使命,认真奋斗……

适应话题:前行、道路、自信、追求、挫折、心灯、未来。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运用片段:周文王拘于里,演《周易》;孔子困陈蔡,作《春秋》;左丘失明,始著《国语》;孙子膑足,而谱《兵法》;屈原放逐,而作《离骚》《天问》……泰戈尔说得好:我不求生活中的艰难有个止境,只希望能有一颗征服他的心。

适应话题:挫折、偶像、成功、得失、取舍、坚强、成长。

热点2:情感类诗词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运用片段:妈妈愣了一下,慢腾腾地拆开礼物,双手禁不住颤抖起来,她望着我怀疑地问:“是你送我的礼物?”那一刻,在母亲的眼里我分明看到了泪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啊,我该怎样面对你那涌动的泪水呢?“落红虽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落红对土地的感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小草对太阳的感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是学生对老师的感恩……只有感恩,才能促成和谐。适应话题:母爱、情感、报答、感恩、家庭、珍惜、细节。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运用片段:当我们三年的同窗即将分离时,你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还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你是停滞不前,还是像诗仙李白那样潇洒的吟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适应话题:珍贵、友情、美丽、牵挂、记住、校园、感动。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运用片段:爱喝果汁的我,接近“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境界,初涉人世,意气风发,理想高远,“少年不识愁滋味”;爱喝咖啡的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备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已经不再回避艰难困苦。

适应话题:境界、追求、求学、铭记、珍惜、前行、滋味。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运用片段:雨凄凄,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雨磅礴,更有“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思考。所有的浮躁之气都被墨香所驱散,安静的夜里,只留一份诗韵,一份柔情。

适应话题:走近名人、滋味、品味、生活、滋味、文学、美景。

热点3:景物类诗词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细雨》)

运用片段:我爱春雨,爱她的温柔,爱她的无私。绵绵细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直润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滴滴春雨,润绿了小草,催开了花朵,将整个大地摇醒。

适应话题:雨中、老师、母爱、声音、感恩、滋润、感动。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运用片段:晨光中,他漫步桃林,看到含苞待放、娇颜尽展的桃花,赞叹道:“白云芳草疑无路,流水桃花别有天。”月夜时,他顺着小溪而行,望着蜿蜒的小溪,听着潺潺的水声,不禁吟诵起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适应话题:书卷、山水、自然、画卷、真美、走近、风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运用片段:漫步于山野,你留心小径草丛中正开放的野花,茎叶洁净如洗,一尘不染,散发出微微的清香。这时,你的心就会神清气爽,远离那世俗尘嚣,收获一份“悠然见南山”的淡泊。朋友,快快走近自然吧!

适应话题:哲理、心境、阅读、从容、美好、环境、诗意。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

运用片段:江南的水流进了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的流水保持了它独有的那份清秀,不张狂也不浮躁,完全是小家碧玉的样子,说话是小启朱唇,走路是金莲晃动。

适应话题:江南、人与水、走近、自然、风景、故乡。

热点4:美德类诗词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运用片段:“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品读苏武,读出的是忠诚;“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品读谭嗣同,读出的`是正气;“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品读林黛玉,读到的是凄美。

适应话题:生命、高度、坚守、明天、肩膀、美德、记住。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节选自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运用片段:我想做像杜甫一样情系苍生的诗人。我要体会他“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更要学习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宽广胸襟。

适应话题:胸怀、担当、情感、境界、生活、成长、道路。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峭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竹石》)

运用片段:地震中,正是因为哥哥心中有“带妹妹到安全地方”的信念,才让他变得如此坚强;正是有了哥哥的坚强,才保证了妹妹至今无忧无虑。看着这个镜头,我想起了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适应话题:根基、基石、磨练、坚守、自我、磨难、成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运用片段:这时的李清照已经遭受了国破、家亡、夫死的重大打击,但面对朝中文武的懦弱,仍以高亢的歌喉唱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悲壮之歌,以“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的尖锐思想,直刺当朝统治者的无能。

适应话题:历史、态度、自我、生命、坚守、赞美、偶像。

热点5:哲理类诗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物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

运用片段:“暗香浮动月黄昏”,文人骚客坚定不移地追随你的脚步,只为欣赏你傲霜斗雪的那一刹那辉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当我们欣赏着满园鲜花时,可曾想到,春去秋来,百花凋零时那一派惨淡?

适应话题:感悟、心灵、风景、欣赏、低调、自然、哲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运用片段:请保持快乐的心境。面对乌云,不必紧锁眉头,因为彩虹总在风雨后;面对风雪,不必烦恼,因为瑞雪兆丰年;面对高山,不必心生忧愁,因为总有一天会拥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激情与豪迈。

适应话题:高低、顶峰、风景、道路、眼界、目标、学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节选自荀子《劝学》)

运用片段:是啊,“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面对生活的挫折,轻易说“不”,那是懦夫的行为;作为强者,应该学会接受挑战。正如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

适应话题:坚持、毅力、我行、积累、追求、成功、风景。

篇2:诗词示范

诗词四首示范

教学目的

1.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反复诵读

2.通过咀嚼诗歌的语言,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教这五首诗,可引导学生对它们逐一进行朗读,理解与鉴赏,以达到学一首,理解一首,背一首的目的。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饮酒》

教学过程

一,《饮酒》

1.朗读导入

(1)首先请学生结合注释将这首诗通读一遍,初步了解诗义

(2)然后请学生个别读,教师注意正音反馈

(3)接着请学生听教师范读或者放录音

诗有平声,仄声,缓急轻重与节奏,读得很缓时并不是平板的拖长,也应该注意感情的注入。

2.理解诗意

(1)介绍作者及这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陶渊明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最杰出的文学家。他对儒、道两家取舍调和,从而形成了一种“自然”的哲学。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一种“自然”的哲学。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一种“自然”的社会。他认为:人应归化于自然,不必有意识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自然”哲学的内涵,在他的田园诗中以美好的形象表现出来。

(2)开头四句

通过自问自答道出了诗人身处人境而能没有车马喧嚣的烦恼,是由于“心远地自偏”(只要心境矿远,就不会受到世俗的干扰),从精神上摆脱了环境的干扰。

(3)后四句

接着说自己采菊东篱,不经意中目遇南山(庐山),时近黄昏在南山生发出来的山气(云雾),飞鸟返回云中,感受到造物的奥秘,参透了人生的真谛。尽管诗中明说“欲辨已忘言”,但本诗通过一系列意象所隐约暗示的人生真理还是可以探索的。

提问:请同学们自己谈一谈陶渊明诗中所说“真意”是什么呢?(南山的永恒,山气的美好,飞鸟的自由,不正体现了自然的伟大,自然的永恒、美好、自由中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意义之外,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言下之意,作者对于那种争名逐利的生活态度是持否定态度的,这与诗中作者所描述自己归隐后的悠闲,恬静地欢快心情是一致的。)

3.赏析,揣摩诗句

提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中“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如果把“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依然写出了作者悠闲,旷远和平的心境,“见”更能突出目遇南山的不经意,若改为“望”,则变为有意去看南山的意思。

4.背诵这首诗

板书:《饮酒》

南山(永恒)

意象:山气(美好)此中有真意(归依自然,顺应自然)

飞鸟(自由)

→否定争名逐利的生活态度,表现归隐后悠闲欢快的心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一.学生结合注释试读诗歌,初步理解这首诗的大义。)

二.作者简介

孟浩然:唐代著名田园山水诗人,早年隐居家乡鹿门山,四十岁赴长安应进士举,失意而归,一生未入仕,在隐居与旅程中终老。他既自命清高,又不无盛世沉沦之感.

三.品读诗歌

(1)师范读或放录音

(2)品析

这是一首干谒求仕的诗,作者委婉而巧妙的向张丞相(张九龄)表达了不甘山林寂寞,寻求引援的迫切心情。

这首诗以洞庭景物写起,前四句把洞庭秋色描绘得雄浑壮阔,其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成为千古以来咏洞庭的名句。(提问:“蒸”“撼”两个动词好在哪里?明确:水气蒸腾,笼罩了整个云梦古泽,骇浪滔天,摇动着岳阳古城。撼,摇也,形象生动而有力。“蒸”“撼”这两个动词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激荡,气势磅礴的景象,这正是诗人自负不平的心态写照)

中以“欲济”过渡,暗示自己想做官为朝廷出力而无人引荐。

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是诗的主旨所在。“垂钓者”即当朝的.执政者,主要是诗中的张丞相,希望能得到他的引荐,在朝为官,不再单单只是羡慕他人。

全诗写得不亢不卑,别具一格,牢骚话以典故出之,既显身份,又为张丞相留有余地。

(3)学生齐读

背诵这首诗

板书: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前四句:描写洞庭湖景色(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五、六句:过渡

七、八句:点出主旨(想出仕为官而无人引荐,没有途径)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李白的《行路难》

教学过程:一,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将课文通读一遍,初步了解诗

歌的大意。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李白的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对一切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始终在高样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行路难》是李白遭受馋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共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乐府题解》云:《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

三,分析

1,提问: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联系背景)

明确:因奸佞当道使诗人心情悲愤,忧郁。

2,赏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照应诗题“行路难”,用比喻的手法,抒写了自己在长安经历仕途**的深刻体验和事与愿违的痛苦心情。

3,诗中借用历史典故的作用

诗人借用吕尚垂钓碧溪,后遇文王得到重用及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抒发自己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与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的心愿。

4,诗歌结尾处两句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诗人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的彼岸。表达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慨和乐观精神。

5,这首诗歌中的“路”是指什么样的路?

明确:从《乐府解题》可以看出,这首诗中的“路”不仅仅是指狭义的路,而应该是具有更广泛意义的人生之路。

四,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五,当堂背诵

板书:行路难(其一)

李白(唐)

“停杯”“不食”“拔剑”“茫然”——忧郁悲愤

冰塞黄河,雪满天山(比喻)——应题“行路难”

长风破浪会有时准备冲破阻力,施展自己抱负的

直挂云帆济沧海豪迈气慨河乐观精神

(昂扬激越,豪迈乐观)

第四课时

一.《观刈麦》

1.结合注释初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

2.简介作者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极力强调诗文要反映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要发挥诗文的积极社会作用,担当起惩恶劝善的职责,从而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响亮口号。他写了大量进步的诗歌,在这些诗歌中,他用关切的笔调描写了劳动人民的贫困和苦难,并为改变他们所受的非人待遇而大胆呼号。《观刈麦》是白居易诗中最早反映农民疾苦的一首诗。诗中对农民的辛勤劳动和苦难生活都作了真实而形象的描绘,并把自己放进去和他们作对比,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深切同情农民,反对残酷的阶级压迫。

3.学生自己分析该诗,老师略加指点。

(1)主题专一明确。

(2)叙事(1-10句,写刈麦的情景)与抒情议论(将自己与农民相比,表现对农民的同情与关心)相结合。

(3)语言通俗易懂

3.背诵这首诗

板书:观刈麦白居易

(1-10句)写刈麦的情景(叙事)表现对农民的(11-13句)将自己与农民相比(抒情议论)关心与同情

(主题专一,语言通俗易懂)

二.学习《渔家傲》

1,结合注释,学生初读这首词,了解词的大意。

2,听教师范读或听录音,边听边联想,脑海中浮现相应的画面,

3,介绍作者

范仲淹,字希文,他在陕西守卫边疆多年。在政治上,他主张革新,为守旧派阻挠。他的词,写边塞生活,苍凉悲壮,慷慨生哀;写羁旅生活,缠绵深致,脍炙人口。

4,分析

提问: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句诗写了塞外怎样的景致?

明确: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上阕最后一句话写:只见数不清的山峰,形成天然的屏障,一轮在弥漫的烟雾中欲落未落,它的余辉照映着一座城门紧闭的孤城。“长”字显示了环境的阔大,“落”字具有悲凉的意味,而“孤”“闭”字则渲染了军情紧张,戒备森严的氛围,这两句诗写出了塞外悲凉与阔大,豪迈的景致。

板书:

上阕:扣准“异”字,极写秋日边塞的风光景物——荒凉

下阕:写边塞军旅生活和战士久戍不归的思乡之情——悲壮

主旨:表达了作者破敌建功的决心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

5,扩展

放《说句心里话》的歌曲,加深对主旨的领会。

三,引导完成课堂练习

篇3:诗词鉴赏示范

诗词鉴赏示范

唐代诗歌随笔鉴赏

《感遇·其一》 作者: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解】:

1、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2、坐:因而。

3、本心:天性。

【韵译】: 泽兰逢春茂盛芳馨, 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生机勃发, 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谁能领悟山中隐士, 闻香深生仰慕之情? 花卉流香原为天性, 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评析】: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起兴,自比兰桂, 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 情怀。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唐代诗歌随笔鉴赏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 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寄全椒山中道士》 作者: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恃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解】: 1、郡斋:指滁州刺史官署中的斋舍。

2、白石:这里借喻全椒道士,说他生活的清苦。

【韵译】:

今天在官邸斋舍中觉得冷清, 忽然想起隐居全椒山的友人。

他或许正在山涧底捆绑柴荆, 回到家里点火熬煮白石充饥。

我本想捧持一瓢醇香的美洒, 在这风凉雨冷的秋夜去拜访。

然而满山遍野尽是纷纷落叶。 到何处去找寻老朋友的足迹?

【评析】:

“冷”,更是写 诗人心头之“冷”。再写道士在山中苦炼修行,想送一瓢酒去,好让老友在秋风冷雨 的夜中,得以安慰,又怕落叶满山,寻不到他。

唐代诗歌随笔鉴赏

全诗语言平淡无奇,然感情跳荡反复,形象鲜明自然。“落叶满空山,何处寻 迹”句,也确是诗中绝唱。宋苏东坡颇爱此诗,并刻意学之,步其韵为之“寄语庵中 人,飞空本无迹”。然终不如韦应物之句。《许彦周诗话》评“此非才不逮,盖绝唱 之不当和也。”

篇4:文史类素材运用技巧示范

文史类素材运用技巧示范

借天下英雄铸就考场美文――文史类素材运用技巧示范

技巧提示

1.解读人物,点上出彩。纵观历年考场满分议论文,古典人物素材一直是最大的夺分亮点。要想写活一个历史人物,先得熟悉人物故事,或运用描写技巧雕琢精彩细节,或引用人物的经历、语言、相关诗词进行恰当分析,甚至用历史背景进行渲染衬托。让评卷者觉得,写的虽是历史人物,材料却充实而鲜活,读来宛如目睹。这类素材,深得评卷者青睐。

2.同质叠加,面上生辉。如果说一则古典人物素材,能让文章星光点点;二三则古典人物素材,则会让文章变得光彩夺目。运用时,你可以用类似的笔墨,重点展示几位人物的风采;也可以在收束之时,用排比的形式串起其他相关的人物素材。如此行文,不仅结构会呈现详略生辉的美感,内容也会因底蕴丰厚、材料充实而迈上高分舞台。

勾践三千铁甲灭强吴

周敬王二十六年春,吴王夫差为报父仇而率军攻越,越国几乎全军覆没。越王勾践逃到会稽山后,不得不向吴国屈辱求和。按着吴国的要求,越王勾践带着夫人和大臣范蠡去吴国服苦役。越王给阖闾看坟,给夫差喂马,还给夫差脱鞋,服侍夫差上厕所。勾践在吴三年,他把苦胆挂在室内,吃饭之时一定要先尝苦胆,不忘屈辱;睡觉时身下垫着木柴,以使自己居安忘危,不丧失报仇雪恨的决心。后越王勾践乘夫差远出,以大军攻吴,大败吴师,并称霸于诸侯。后人蒲松龄对勾践评价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铁甲可吞吴”。

热用理由:古典人物,几乎是议论文不可或缺的材料。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大家虽是耳熟能详,然而人物在困境中不失自信、在挫折中积极进取的顽强态度,在现实生活依然能带给人震撼人心的效果。借此素材说理,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汉使苏武的坚守

苏武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作为出使西域的使者,苏武尽忠守节,在被匈奴扣押的19年中,他含辛茹苦,受尽折磨,宁死不屈。最后他被匈奴人放逐到穷荒之地,靠牧羊求存。一直到汉昭帝继位,派人与匈奴和亲,并索还汉使苏武。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经受了十九年的折磨之后,头发胡须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汉朝符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得落泪,大家纷纷称赞他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热用理由:好的素材,不仅能展示人格的魅力,还能注入厚重的文化底蕴。就此素材而言,无论是苏武出使的经历,还是遭遇挫折后的坚守,或是回归国土的那份执着,无不反映出他伟大的人格气节与美好的爱国情节。此运用范围广泛,它成为了不可多得的考场材料。

不相信眼泪

常莎雯

眼泪,也许可以触动人内心深处的那根弦,但它所能给你带来的,只是一闪即逝的同情,而不会是尊重。我不相信眼泪,一如往昔那些不相信眼泪的古人。

越王勾践说:“我不相信眼泪!”

硝烟弥漫,哀嚎遍野。转眼之间,国破家亡,曾经的君临天下,曾经的唯我独尊,随着风如烟云消散,成为曾经。如今的他,沦为吴王的阶下囚。绫罗绸缎换成粮衣麻裤,山珍海味变成了残羹剩菜。去舔尝苦胆,只为让自己记住今日的痛苦。红罗斗帐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草席木枕;万人伺奉的生活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日复一日繁重劳作与鞭责唾骂。他说:“我不相信眼泪。”逼着自己在苦不堪言的劳作后坚强起来,只为让自己记住今日的酸楚。即使现实如此残酷,他也从不向命运低头。终于,在多年的忍辱负重之后,他积蓄起自己的力量,一朝打碎了吴王的美梦,重新站上了权力的巅峰。真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铁甲可吞吴”。

汉使苏武说:“我不相信眼泪。”

茫茫大漠,驼铃叮当。他带着汉皇的骄傲行往蛮责之地。本该受到上等礼遇,却不料陡生变故――同行之人参与匈奴内部谋反,计划败露而被捉,他也被牵涉其中。作为汉朝使者,于理,他不该干涉匈奴内政;于情,他不能受辱于匈奴而丢了国家面子。面对如此境况,他说:“我不相信眼泪。”呼吸之间,便拔出了佩刀,向自己狠狠刺去,毫不犹豫,毅然决然,只为能捍卫大汉王朝的尊严。寒风冷冽,滴水成冰,他悲惨的命运还在继续。被流放到北海无人处牧羝,羝乳方得归。面对如此境况,他说:“我不相信眼泪。”没有粮食,便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没有水喝,便啮雪止渴。冷了,便靠着羊互相取暖,累了,便抚摸着旄节,告诉自己要忠于汉朝,忠于汉朝。正是这股信念,使他撑了整整十九年。就算是卫律说的荣华富贵,李陵说的君主寡思,也没能动摇他半分。他凭着自己的坚持,最终回到汉朝,也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生。

眼泪,固然是情绪发泄的一种方式,但它不是用来换取同情的工具。流过眼泪,不能说明你会懦弱,但相信眼泪就证明你是弱者。我不相信眼泪,一如往昔那样不相信眼泪的古人。

简评1.转换视角,材料出新。在写作这一命题作文时,不少考生将“我”定位为自己,于是出现了内容大同小异的问题。而本文却不然,考生将目光放到了历史人物身上,并借他们的身份引出了“我不相信眼泪”的经典材料。如此取材,令人眼界大开。

2.解读古典,底蕴丰富。引出主体论据时,或引用越王勾践曲折痛苦的人生经历,或叙说汉使苏武震撼人心的故事爱国情怀,内涵丰富。加上“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之类的理论论据,文章自然进入了一类文行列。

篇5:高考考场作文“经典素材”多角度运用

高考考场作文“经典素材”多角度运用

福建程必荣

一则“经典素材”可以证明的观点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也就是说同一则“经典素材”,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为不同的文章主旨服务。因此,在考场上要善于抓住“经典素材”的不同角度,从熟知的“经典素材”中翻出新意,或从细微之处挖掘出更新、更深的意义,化腐朽为神奇,达到“以少胜多”“陈材巧用”“旧材翻新”的目的。

要根据话题的需要找到经典素材与文题(观点)的内在联系,从而紧扣文题(观点),选择经典素材的可用部分。

比如,史铁生这一经典素材:

史铁生,男,汉族,北京人。1958年在北京市东城区王大人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3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我与地坛》(1991)是作者对自己过去的写作内容、思想、形式和写作行为本身进行解剖,为写下去(活下去)寻找理由。“我从双腿残疾的那天,想到写作。孰料这残疾死心塌地一辈子都不想离开我,每时每刻我都在追问自己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活着。这可能就是我的写作动机。就是说,要为活着找到充分的理由。”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得主。

有考生以“态度”为话题作文,运用史铁生的素材写道:

在活到最狂妄的时候,命运之神将他抛向谷底。在风华正茂之年失去双腿,这是多么让人难以承受的痛苦。但这并没有使他倒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他将自己所有的精力放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便是史铁生。为什么命运的弃儿变成了时代的骄子?因为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正因为有了良好的生活态度,才让一颗破碎的心重新完整;正因为有了良好的生活态度,才让一个弱者成为强人。

经典素材与话题的契合点:面对痛苦,要有良好的生活态度。

有考生以“调整”为话题作文,运用史铁生的素材写道:

史铁生,一个双腿残疾的年轻人,只能坐在轮椅上。开始他内心非常痛苦,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有时候甚至想一死了之。后来他独自来到地坛。这里远离尘世的喧嚣,弥漫着宁静的味道。在这里,他想与其整天痛苦忧郁地活着,不如做一点有价值的事情。于是他调整心态,卸去了烦恼,决心以豁达的心境对待人生。正因为适时地调整心态,他才对生活充满信心,重新站了起来。

经典素材与话题的契合点:在痛苦时,应调整好心态。(教学论文 )有考生以“大爱无言”为话题作文,运用史铁生的素材写道:

母爱无声而又无处不在。当处于最狂妄年龄的史铁生失去双腿时,他被命运打昏了头,脾气坏到了极点,常常发了疯似的离开家,什么话都不说。母亲无言地为他的每一次外出做好一切准备,痛苦、惊恐的母亲每次只能祈求,默默到地坛去寻找儿子。每次远远地看到儿子,却不敢接近,她知道儿子不想让她跟着,她只能默默地关心着他,希望儿子能够找到一条正确的路。真是大爱无言啊!

[NextPage]

经典素材与话题的契合点:在苦难中,凸显母爱的伟大。

有考生以“遗憾”为话题作文,立意是“别给自己留下遗憾”,运用史铁生的素材写道:

史铁生,一个在20多岁就失去了行走能力的人。巨大的悲痛,使他封锁了自己,面对母亲无声的爱,面对母亲在地坛焦急的目光,他倔强,从不叫母亲一声。他没有理解母亲的痛苦。而当他在事业上取得成就时,母亲却离他而去,留给他的只有无尽的遗憾。试想,倘若他能在母亲焦急地在地坛浓密的树林中寻找自己时,哪怕叫上一句“妈妈”,他会遗憾吗?假若他在母亲每次送自己出门时给她一个微笑,他会遗憾吗?别给自己留下无尽的遗憾。

经典素材与话题的契合点:因不理解母爱而感到遗憾。有考生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作文,运用史铁生的素材写道:

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脑海中时常闪现一个字:“死”。一个残疾人将来还有什么出息呢?在生与死面前,他无能为力。但是,希望重新点燃了他,他选择活下去,并坚强地活下去。那个心灵的选择,不知在他的脑海里徘徊了多久,也不知他跟死神较量了多久。幸运的是,他被地坛感动了,鸟儿的欢唱,花儿的竞相开放,使他做出了选择,坚强地活了下来。

经典素材与话题的契合点:面对生与死,做出心灵的选择。

有考生将史铁生看做当代人学习的榜样,在以“榜样”为话题的作文中,运用史铁生的素材写道:

当狂风暴雨来临时,我不曾害怕

当无边的黑暗乘虚而入时,我不曾恐慌

当六月的残酷降临时,我不曾伤心

是你,告诉我要怎样活着

怎样书写自己的人生

史铁生,一个用生命书写人生的强者

疾病的疼痛压不倒你,双腿的残废挫不伤你

你,坚忍地活着

你是人们心中不倒的丰碑

经典素材与话题的契合点:用生命书写人生的强者是人们的榜样。

上面这些考生的文章,话题不一样,但都运用史铁生这一经典素材,很好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们都找到了经典素材与话题(观点)的契合点,并恰当剪裁,使之很好地服务于文章的主旨。

篇6:考场作文的素材与运用

考场作文的素材与运用

外国名人、作品、人物形象

考场作文资料:贝多芬

◆素材展示1 ◆

不要向挫折轻易言败。这是快乐人生克服痛苦的第一步。著名作曲家贝多芬丧失了听力,这对他来说是人生中莫大的挫折。但他百折不挠的精神战胜了失去听力给他带来的重重阻碍,从痛苦的坚岩中发掘出无尽的灵感,导引出快乐的甘泉,他抗击挫折的决心在旋律中跃动,他沉迷音乐的快乐在音符间流淌。

于是,贝多芬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20xx年全国卷2高考满分作文《快乐人生》)

◆所用话题◆

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20xx年全国卷2高考作文题)

◆素材点拨◆

这两段文字通过贝多芬这个典型的例子,水到渠成、层次清晰地点明了“把握住欢乐的双桨,勇于面对挫折的漩涡”你才能“发现全新的人类”。文章引述事例恰到好处,点中了观点的关键之处。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听力是何等的重要,而贝多芬却失去了听力,这的确是人生中莫大的挫折。但是,贝多芬却能够从中“发掘出无尽的灵感,导引出快乐的甘泉”,沉迷音乐之中,演绎了一个快乐的'人生。例子精当,观点鲜明,显示了这位考生较强的驾驭文字的功力。

◆素材展示2 ◆

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开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中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在人生路上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20xx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轻松起跑》)

◆所用话题◆

跑的体验(20xx年湖南高考作文题)

◆素材点拨◆

这一小段作者扣住“跑的体验”这一话题,用贝多芬等名人的例子,概括地阐释了在人生路上“轻松起跑”的主题。特别紧紧抓住了“轻松”二字,虽然贝多芬失去了听力,但是他仍然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显得是何等的轻松!这样,使得文章不枝不蔓,虽惜墨如金,但是又能突出主旨。这样写,既紧扣了标题,又深入地阐述了主旨,同时还做到了行文的简练。真是一举而多得。

◆素材展示3 ◆

我问贝多芬,他好像伸出手指,在钢琴上拨弄,琴声悠扬,飘进我的耳鼓。我的心随着音乐飞向远方。突然,琴声的节奏好似发疯了,冲上山巅,我的心也随之上升,直入云霄;猛地,琴声似乎低沉起来,我的心也随之跌入低谷,掉进浩瀚的大海水。最后,琴声又恢复了温暖与和谐,让我顿时觉得心情舒畅,全身舒展。我向他深深鞠了一躬,微笑着走开。

我问贝多芬,音乐使我心灵陶醉,情操高尚,生命灿烂。(20xx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所用话题◆

问(20xx年四川高考作文题)

◆素材点拨◆

这两段,小作者从一个侧面和角度展示了“我”“问伟人,寻找生命的答案”的执著与坚韧,表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重大主题。作者在对伟人的虚心询问中,终于寻找到了人生的真谛、生命的答案。当然,作者问贝多芬,是通过聆听贝多芬的音乐实现的。对于相关的情节,作者充分运用想像的手法,进行细腻的描写。足见小作者想像的功力。另外,这两段,作者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问”的感受,展示了“问”的收获。

◆素材展示4 ◆

数不清的不眠之夜是数不清的寂寞之苦。原本五彩的世界瞬间悄然无声,那跳动的音符似乎在瞬间变得沉寂。他,一个把音乐看作生命胜似生命的人,如何去面对失聪之苦?ト欢,他做到了,虽是无声,却仿佛拉近了与心的距离,让人们感到的是执著于音乐的心在呼吸。

就是这样,勇于经历磨炼,煅造出了一位乐坛骄子――贝多芬!(20xx年江西满分作文《磨炼出与成功的默契》)

◆所用话题◆

雨燕减肥(20xx年江西高考作文题)

◆素材点拨◆

两段文字以贝多芬甘于寂寞、勇于磨炼,终于成为一位乐坛骄子,进而走向了成功的事例,明晰地阐述了“磨炼出与成功的默契”这一论题。在行文中,这位考生善于运用长短句结合的形式,使得文章富于变化,仿佛是一段跳动的音符。读来朗朗上口,生动而形象。

考场作文资料:居里夫人

◆素材展示1 ◆

“那时”,居里夫人身患血癌,却决无自暴自弃的举动,一开口就是“成功路上不是用泪水而是用鲜血铸成”的坚韧!(20xx年云南高考满分作文《那时花开》)

◆所用话题◆

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20xx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目)

◆素材点拨◆

文章紧紧抓住“那时”,即“挫折降临时”来做文章。从挫折降临时人们惯用的心态和此后的醒悟展开分析,列举居里夫人的成功事例,她虽然身患血癌,却说出了令人动容的坚韧话语。这个事例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一条永恒的真理:真正的智者会把痛苦当作前进的动力,幸福的花永远为勇士而开。这样写,使得文章的开口小,而挖掘深,思维力度强,分析入情入理。

◆素材展示2 ◆

沙滩上有一颗闪亮的贝壳,那是居里夫人对民族的怀念。居里夫人一生清贫,在年少求学之时已离开祖国。在科学领域里孜孜不倦追求多年之后,她终于在金属中提炼出“钋”这种放射性元素。她知道这元素将带给她数不尽的荣誉,而她,这位感恩的科学家,立即想到以“Po”来命名这元素,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或许正是这份时刻惦记着祖国的心情,让居里夫人一直不懈努力着。之后,她又提炼出“镭”,并成为少数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20xx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纪念》)

◆所用话题◆

纪念(20xx年广东高考作文题)

◆素材点拨◆

作者能根据话题提示,准确、深刻地把握题意。选择“纪念”犹如拾起“沙滩上一颗颗贝壳”为组织材料的线索,串起作者精选的事例。以此来展开文章,做到了线索明确,条理清楚。选段中,小作者以居里夫人这个事例,展现了纪念给人们心灵带来的真切的回响。居里夫人虽然很小就离开了自己的祖国,但是她对民族的怀念之情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相反,正是这样的爱国之情,让她两度获得诺贝尔奖。这个事例,既紧扣住了标题,也使阐述更加深刻,从而突出了主题。

篇7:动物类素材运用技巧示范

动物类素材运用技巧示范

意寓万物之中用素材――动物类素材运用技巧示范

【技巧提示】

1.选物要准,材料得新。站在物的视角,来审视人类的言行举止与内心世界,从而达到新颖而深刻的表达效果,是中考满分作文取材的一个重要方向。不过,如何选择所写之物,是一种智慧。如同样写花,你用七色花的生命故事来行文,自然更易出彩;同样写鸟,你借鹰获取重生的经历来展开,也就更加引人。这种取材思路,正在考场上日渐流行。

2.挖掘要深,角度得巧。用童话的形式来构思,魅力在于这种文体更显真实,更显真情。要达到这种效果,既得遵循材料的本质特点,又要赋予自我的独特情思。只有挖掘出了景或物的精神品质,意寓万物的目的才能达到。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满足于材料精彩,还得在语言表达与情节安排上,尽展才情。

【素材回放】

鹰在浴血中获得重中

亚马逊草原上,飞得最高的鹰是雕鹰,它是这样训练出来的。当小鹰长大一些的时候,老鹰就会把它们带到一片悬崖上,还未等小鹰站稳便一下子把它推下去。小鹰为了生存,只好拼命地扇动翅膀。可是小鹰总是飞出不远,就跌到山涧里。老鹰便将它们抓上来 ,重新进行练习。小鹰在吃尽苦头后,终于学会了自由自在的飞翔。可在这个时候,老鹰又不断地将它们的翅膀折断,小鹰只有忍着剧烈的疼痛振翅飞翔。后来修复的翅膀,就成了凤凰一样。有的猎人动了恻隐之心将未折断翅膀的幼鹰带回家中饲养,后来发现它只能飞到屋檐那么高便落下,两米多长的翅膀成了累赘。

鹰作为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这时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脯;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捕捉猎物;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翅膀变得沉重,使得飞翔十分吃力。此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150天漫长的蜕变。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并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鹰会用新长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鲜血一滴滴洒落。当新的趾甲长出来后,鹰便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鹰重新开始飞翔,可以再活30年!

热用理由: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看到了雄鹰在蓝天飞翔时的幸福与自由,往往忽视了其曲折而痛苦的生命追求。这种经历与感悟,与人类的生活是何其相似。因此,此类素材不仅有震撼人心的效果,更能将主题刻画入入木三分。

【片断仿写】

精彩片断一:

旭日从东方射出第一缕光线时,云朵满脸红晕地抢先说话了:“我虽然份量很轻,但我非常美丽。高兴时,我可以让天空变得色彩斑斓;生气时,我可以让天空失去光彩。”说完,他摆了一个优美的姿势,瞬间变成了一片片雪白如棉的云团,把蔚蓝的天空衬得美丽无比。

仿写训练:

精彩片断二:

隆隆爆竹不绝于耳,五彩礼花直冲云霄。朵朵妩媚的花儿开放在空中,映红了皑皑白雪。“过年啦!”喧闹的欢呼声在整个王国上空回旋。大家都兴奋地忙着庆典,只有皮蛋形单影孤地在人群中穿梭。从一个人身旁再到另一个人身旁,从一条街走到另一条街。他望着残了的.那条腿,眼睛放射出年年都有的绝痛悲伤。十二点钟声已经敲响,一年一度的“成果盛会”即将举行。食物最多的蚂蚁将推选为国王,最少的将受到所有蚂蚁的讥笑。

仿写训练:

【运用典范】

在疼痛中起飞

滨州一考生

你给我的不是痛,而是飞翔的力量。

――题记

在朦胧中缓缓睁开眼,渐渐地,一束光芒投射于我身上,黑暗世界的裂缝愈来愈长。顿时,我的身体沐浴在阳光中。我懵懂地到来,造物主只告诉我,我是一只鹰。

第一天。我与兄弟姐妹簇拥在一起,拥在母亲的怀抱,浑身无力。母亲微微地伸过头来,喂给我些许食物,然后用下巴蹭着我的头。我蓦地感受到一股温暖,被爱的力量驱使着,我发出了生命里的第一声鸣叫。我的翅膀还没长全,只能透过叶的缝隙看外面的世界。兄弟姐妹们拨地而起,在蓝天中飞来飞去。我用力扇扇翅膀,却无济于事。

第二天。初醒,家中无人。我挪一挪翅膀,艰难地站起了。“咔”的一下,又跌倒下去。我又爬起来,沿着粗细不均的树枝,费尽力气爬到了窝的边缘。这才发现,自己生活在一棵参天大树上。左边,是一片茂密的丛林;而右边,则是万丈深渊的悬崖峭壁。天空真是个美妙的地方,在那里,有的在忙着叼食物,有的在悠闲地哼着歌,有的在自由地飞翔。我不由用力地扇动起翅膀,幻想冲破云宵。可无论如何用力,却发现自己还在原地。

第三天。我在一阵剧痛中惊醒,还没来得及睁开眼,感觉腿与翅膀便被狠狠地抽了一下。我睁开眼睛,天啊,竟然是母亲。她拿着粗壮的树条,一下,一下,又一下……我痛苦地嚎叫,母亲却并没有停止它的举动。随时几声“咔嚓”的响声之后,一阵钻心的疼痛直向我全身涌来。就在我还没有明白这是为什么的时候,随着母亲翅膀的一阵猛烈拍打,我被挤出了我那温暖的小窝。我像一支离弦的箭,直往悬崖下冲去。我顿时冰凉到了极点,只听到耳边传来“呼呼”的风声。天啦,我看到了谷底那一块块锋利的巨石,看到了那激流飞扬的溪水。怎么办?就在快着地的那一瞬间,我猛地一下张开翅膀。就在那一瞬间,一股热流涌向我的全身,我发现,翅膀仿佛拥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我与地面擦肩而过,飞起来了……

天啊!原来折断翅膀,是为了我的重生!我试着轻轻一用力,自己慢慢又飞上了蓝天。往下一看,脚下是一片绿色的世界,还有我那温暖的家。

【简评】

1.取材自然,文体独特。同样写成长类话题,本文以童话的形式展开,材料可谓另辟蹊径。这种取材自然,借自然动植物来说理的行文方式,已成为中考写作的新途径。

2.借物说理,情节精彩。作者没有满足于故事的叙说,而是透过这个故事表达出了对生命的感悟。尤其是当作者把“你给我的不是痛,而是飞翔的力量”这一感悟用题记来展示的时候,文章也就变得格外精彩了。

【参考范例】

1.有一朵最美丽的云彩飘来飘去,不停地在兄弟姐妹面前展示着那婀娜的身姿。你看,她穿着金灿灿的霞披,坠着用星星穿成的耳环,挂着用露珠连成的项链,戴着闪闪发光的戒指,再配上那俊俏的面容,柔美的身姿,简直是一个绝美的小仙女。兄弟姐妹们都情不自禁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噢,太美了!”听着云朵们的赞美,彩云姑娘有些飘飘然了。

2.小蚕比比与家人住在一棵大桑树上。桑树浓郁的枝叶为他们构造了一个完美的家,桑叶为屋,桑叶为床,身边处处是细嫩的桑叶佳肴。每日晨练过后,比比总是和家人一起爬到树顶饱餐一顿。这是一条非常艰难的路程,尤其那一条条独木桥,总是摇摇晃晃。但独木桥的尽头总有着鲜嫩无比的幼叶,尤其在晨曦的阳光中,金色与浅绿交融,晶莹剔透,更让人垂诞欲滴。于是不得不举步维艰地与独木桥挑战。

篇8:历史类素材运用技巧示范

历史类素材运用技巧示范

历史类素材运用技巧示范

技巧提示

1.还原历史,表述精准。写作考场作文,你可以从现实生活中下笔,也可以从历史画卷里取材。两者虽然各有特色,但后者显然更有底蕴,更易出彩。运用这类素材时,你可以用第三者的身份进行叙说,也可以用故事主人公的身份来还原当年的情景。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得保持原作的真实性。切不可胡编乱造,甚至出现知识上的错误。

2.匠心独运,巧妙切入。无论是经典事件,还是历史人物,总有其最精彩之处。这些精彩,或许是一句话,或许是一支歌,或许是一个画面。从这些角度切入,不仅形式新颖,角度巧妙,还能收到小中见大、以点带面在的良好效果。与同类作文相比,这类作文从历史人物切入,有现实生活的影子,往往能脱颖而出,获取高分。

乌江边上的虞美人

相传秦朝末年,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被汉军围于垓下。项羽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与宠妾虞姬夜饮。忽然听到楚歌四起,不禁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也感到大势已去, 含泪唱《和垓下歌》起舞,歌云:“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颈一横,顿时血流如注,香销玉殒。这就是战国时期最为凄美悲壮的爱情故事――“霸王别姬”。这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传颂千百年来,一直令人唏嘘不已。

后来,在虞姬的墓上长出了一种草,形状象鸡冠花,叶子对生,茎软叶长,无风自动,似美人翩翩起舞,娇媚可爱。民间传说这是虞姬精诚所化,就把这种草称为虞美人草,其花称作虞美人。虞美人花朵上鲜艳的红色,据说就是虞姬飞溅的'鲜血染成。似乎虞姬死后仍在,她变成了虞美人草,年年在春末夏初这段时间开花,即使转为草胎木质,依然执着,仍是那一份对霸王的坚贞与守候,还是像从前一样终年不停地为霸王展颜巧笑、弄衣翩跹。

热用理由:纵观近年考场作文,项羽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好素材。说起项羽,怎么离得开虞姬,离得开那段美得令人落泪的画面。加上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及清代诗人“碧血化为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之类的佳句,素材更是精彩了。

心灵深处

甘肃一考生

梦得一江春水向东流,不求醉生梦死。

我一身素装立于帐前,见你矗立在乌江畔,战袍遮不住的是你魁梧、方显男儿本色的身躯。乌江水滚滚,宛如短短白绫翻转,四目相对的一刹那,我知道,外表平静的你,此刻必定心如刀割。

蓦然之间,孤独的影子又多了一个。沉默良久,我的双手不自觉地触到了琴弦。你回转身,微怔片刻,又点点头。乌江边,响起了凄婉的琴声,你的双唇微微颤动,我听到了你的歌声,听到了你慷慨激昂却又不失清雅的歌声,竟是那首《霸王别姬》。这,是生平第一次,也有可能,是最后一次,即便这样,我也很满足。够了,一切都够了。

歌声中,我听出了你对生与死的无奈,感受到了你的困惑与无助,体会到了你的悲哀与绝望!你不懂,是暴虐的你杀掉了十万秦兵使得民心涣散,还是鸿门宴上的举棋不定、优柔寡断,致使一方霸业拱手让人?你困惑,为何当初万人之上,此刻却连最爱的人也保护不了?你无奈,有勇有谋,却为何被奸人所害……一曲终了,你默叹:“对不住你了,明日,即便血流成河,也要护你周全。”你起身,走进帐去。我的泪,决堤而下。

闪着银光的剑,在夜里更冰凉。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爱过了,便不遗憾。涅一次,心如止水,从此便可笑看红尘散场。纵使一切结束,项王,你也一定要在心里疼惜那个你爱过的人,不要让这个因风而瘦的名字,打湿千年风月无力拯救的凄美,如此,便好。虞姬定将不会拖累你,去战斗吧,我庇佑你。只愿在多年后一个无法言说的意境中与彼此那盏灯火隔空隔水的望着,任由你憔悴……

剑起,人亡。寂寞的乌江边,盛开一朵洁白的梨花。恍惚中,我听到了项王那响彻天穹的怒喊。同时听到的,还有那首歌,那首寄托无限情思的歌,那首项王唱给虞姬的歌,来自心灵深处的歌――《霸王别姬》。

简评

1.切入巧妙,内容独特。这篇想象佳作,以一曲《霸王别姬》为线索,还原历史画面,生动地展现了项羽于危难之际仍不忘保护虞姬的真情,虞姬怕连累项羽而决绝自刎的深情。

2.笔墨细腻,情感逼真。文章动人的情感,源自情节的逼真。如开篇描写虞姬的情景,一句“江水滚滚,宛如短短白绫翻转,四目相对的一刹那”,写景形象逼真,绘人妙笔传神;又如结尾时,一句“寂寞的乌江边,盛开一朵洁白的梨花”,虽是写景,却极具深情,语言华美,读来令人震撼。

篇9:热点类素材运用技巧示范

热点类素材运用技巧示范

将世界纳入我们怀中――热点类素材运用技巧示范

【技巧提示】

1.关注时事,热中求实。纵观各地满分佳作,“名言荟萃,古人开会,反复唠叨”的行文方式正被打破,命题专家倡导多年的“记叙身边之事,诉说内心真情”的良好文风,正在逐步形成。这类文章选用素材,是新闻材点,又鲜活动人。如“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等人物,广州学子为妈妈洗脚等事件,均被广泛引用,并获取评卷者认可。

2.名言佐证,新中见深。引起热点素材,容易导致内容千篇 一律,语言枯燥平淡的问题。因此各地评卷教师也提醒考生,使用此类材料时要注意:一方面要力求用细腻的描写,还原细节,体现材料的动人之美;另一方面要学会巧妙地引入名言或诗词,给新材料注入文化底蕴,展示语言之美。达到了这种效果,文章也就迈上了高分的舞台。

【素材回放】

与MH370航班家属一起守候

2014年3月8日,本该是一个如常的星期六,中国新闻网8点26分发出的一条快讯却打破了那个周末清晨的宁静――“马来西亚航空公司载有239人的MH370航班失去联系”。这条爆炸性消息,很快通过“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媒体官微的转发和跟进在微博上迅速扩散。失联消息被迅速扩散之后,各路媒体记者蜂拥采访。一些记者由于按捺不住抓独家的心,将镜头与话筒伸向了情绪失控的家属,于是呼吁媒体“等待官方消息,给家属一点空间”的理性声音不断传来。在世界各国都在全力搜寻的同时,《人民日报》呼吁,“与其举起镜头抓拍家属痛苦万分的表情,不如静候他们身旁,一起祈祷”;《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称,媒体需要坚守的是突发事件报道中的新闻伦理,并提醒记者不要对惊恐悲伤的乘客亲人死缠烂打,逼他们对着镜头表达心情和感受,不要为吸引眼球而置他人的隐私于不顾。因为我们需要的不是吸引眼球的新闻,而是对失联成员的关注。

热用理由:这一重大事件,无疑是2014年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而透过这一事件,我们看到的又是世人不同的态度与胸襟。因此,此类题材的运用范围应该是非常广泛的。

【片断仿写】

1.描写事件类精彩片断:

突然,一声惊呼从十楼传出:“不得了了,小孩子要掉下来了!”呼救的是邻居的一位阿姨,在她家隔壁,一个2岁左右的小女孩双手抓着窗框,双脚踏空,整个人悬在窗外摇摇欲坠。只坚持了不到两分钟,小孩突然掉落。就在惨剧发生的时候,()楼下一位路过的女士突然踢掉高跟鞋,往楼下快速靠近几步,向空中张开双臂,接住了掉落的女孩。这位女士名字叫吴菊萍,因其奋不顾身的救人美德,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

仿写训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言佐证类精彩片断:

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与我有关,贵州最美女孩向欣园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的湖中救人;与我有关,最美司机吴斌在生命的最后关头靠边停车确保乘客安全;与我有关,世界人民都在为MH370航班失联人员静静地守候。

仿写训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典范】

将世界装在心里

湖南益阳市第一中学 陈依妮

当MH370航班在这个世界消失的时候,灾难引发的议论在不断发酵。从惊讶到痛苦,从担心到责备,从追问到漠然,各种思潮蜂涌而来。让人寒心的是,慢慢地,一些人关心的不再是机上的239条鲜活的生命,却热衷于议论新闻的真假与科技的高低,有人甚至喋喋不休地感叹着,“幸好我不在机上”。

当“幸好我不在机上”成为有些人侥幸的说辞时,殊不知自己的灵魂已经身陷囫圄,你看不见世界的广博,自己也终究会风化成渺小尘埃,而消失在这个世界,甚至不知其踪迹。当那飞翔的机翼与白云一同消失,所有生命仿佛融入无垠大海并与我缓缓相拥之时,我心酸地感受着生命的可贵,也清醒地品味到了人情的冷暖与人格的高低。唯有那些胸怀广博且在苦苦追寻的人们,突兀在世人眼前的依然是高贵。

以广博的胸怀处世,你的灵魂会如“连峰去天不盈尺”的巍峨大山,格外伟岸。这种情怀,可以让平凡变得伟大,可以让世界充满温馨。回首历史,看岳飞“笑谈渴饮倭奴血”,看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看屈原“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力兮为鬼雄”,看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看辛弃疾“梦回吹角连营”,看曼德拉的“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心中不由涌起一阵暖流。从那些宽广的.胸怀中,斟一杯离愁,品一瞬苍凉,你会感叹生命是如此珍贵。驻足遥望那些伟人,在感觉自己渺小的同时,我们不禁为他们击掌高歌。

然而,人若只是为了自己,天地就小多了。看月色沐浴后的纳兰转身叹道“西风多少,吹不散眉弯”,看他哀婉于“夕夕都成i”的遗憾里,看他悲恸于“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繁华一梦里,看他踟蹰于“沉思往事立残阳”中,看他迷惘于“当时只道是寻常”那错落的轨迹里,满腹才情的他却丝毫不能触动我的心扉。不是他冷漠,而是对他终日将自己禁锢在凄迷而虚无的风花雪月里的失望。堪称“满清第一词人”的纳兰,虽然用才情照耀了世界,却在历史的年轮里留下了遗憾的一笔。

消失的MH370航班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胸怀若是被禁锢,灵魂就像一粟、一微粒、一尘埃,渺小得让人忽略;当你走出自我小宇宙,用一种情系苍生的胸怀直干云霄时,你便树起了生命的丰碑。你将世界装在心里,世界才会将你纳入怀中。

【亮点解读】

1.关注世界,主旨积极。这是崇尚自我的时代,这也是一个你我相连的世界。正如作者所言,“你将世界装在心里,世界才会将你纳入怀中”。为了深刻地表达这一主题,作者从MH370事件为切点,文章顿时有了强烈的时代感。

2.论据经典,说理充沛。展开时,或用屈原、陆游等中国传统的经典素材为例,或以曼德拉的名言来说明,材料极为充实。尤其是纳兰一例,作者的解读不落俗套,从另一种角度提出了对灵魂的另一种要求。如此论说,自然极具说服力。

【参考范例】

1.无心插柳,送人绿荫。“最美妈妈”吴菊萍插下柳枝,为妞妞一家送去了绿荫。正当危险裹挟生命呼啸而来,当上帝在和这个小生命开大玩笑时,她心里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伸出双手,大步向前,接住从高空坠落而下的生命。她只是一个路人,却用自己的行动托起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为MH370航班失联人员静静地守候,这也正是这个时代绽放的美丽光芒。

2.罗曼・罗兰说:“英雄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借用来评价张丽莉、吴斌很贴切。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张丽莉和吴斌,只是因为他们离凡人们太近,就如初春雨中的小草,被方方面面忽视了。英雄就在身边,可我们却一直在呼唤英雄,寻找英雄!多有意思的悖论!

相关专题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