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社会

cx330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关爱社会

【简介】感谢网友“cx330”参与投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爱社会(共5篇),希望您能喜欢!

篇1:关爱社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懂得尽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是我们理所当然的唯一选择,理解什么是亲社会行为;懂得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素质。

能力目标:

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亲社会行为习惯,锻炼服务社会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回报社会的意识,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点】:认识参加公益活动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亲社会行为

【教学方法】:共同探究、课堂讨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三、培养回报社会意识与亲社会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享用的每一件物品,得到的每一种帮助,都离不开他人的智慧、劳动与爱心的付出。(让学生举例)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享受他人提供的各种服务,所以,要尽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

(1)树立回报社会的意识(2)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习惯

提问:什么是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划线)

提问:亲社会行为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投影)

亲社会行为的主要表现:

对遭遇挫折和不幸的人——同情和关心

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伸出援手

在共同的事业中——与别人合作

面对利益——与别人分享

把亲社会行为作为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方式。

四、服务社会,有所作为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公众服务,是我们回报社会的重要途径。(划线)

(出示近期名人成龙参与募捐的慈善行动图片)

(1)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回报社会的重要途径

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树立服务社会的精神,也是现代公民必不可少的素质。(划线)

想一想:为什么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有助于增长我们的社会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培养优秀品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2)以社区服务为起点,培养服务社会的精神

《阅读与感悟》—16岁的“环境大使”(p 85-87)

活动目的:

使学生领悟参加公益活动不是可有可无、一时一事的行为,而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素质,每个人都应该树立回报社会的意识,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习惯。

思考:

(1) 姚远为什么能被选为“环境大使”?

(2) 你认为姚远最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

(3) 参照姚远的环保行动事例,给自己制定一个环保行动的小计划。

【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体会了懂得尽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是我们理所当然的唯一选择,理解什么是亲社会行为;懂得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素质。

【后记】:

来自生活的各种案例,使学生得到亲身的心理教育.学生课前准备充分,课堂表现良好,课堂氛围活跃。

篇2:关于关爱社会作文

有人说,没有眼泪的眼睛是干涸的;有人说,没有梦想的夜晚是黑暗的;我说,没有关爱的社会是苍白的。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应对社会有所付出,当我们用真诚的心去关爱社会时,社会才会对我们不离不弃。

相信大家对丛飞这个名字不会陌生,他是一位业余歌手,同时也是一位义工。在自己收入并不是很稳定的情况下,丛飞依然向需要他帮助的人们播撒着真挚的爱。十几年来,不论是对国内边远地区的学生,还是对东南亚海啸灾区的难民,他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而丛飞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对于这一切,丛飞则一直笑而以对。

1970年,勃拉特访问波兰,访问这个在二战时遭到日耳曼民族血腥践踏的国家,这个国家永远不会忘记那段惨痛的历史。勃拉特一行在路上慢慢行进,迎着波兰人那灼痛的目光,仇恨的双眼,他心里油然而生的那是关爱与愧疚。他们完成了向纪念碑献花,敬辞等一系列事宜后,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一幕出现了——跪下了,在纪念碑前跪下了。在这一刻,瞬间变为永恒,这位反法西斯主义者竟然为不属于自己的罪行而赎罪!是什么,让他如此情不自已?是关爱,是他对波兰人民的关爱,是他对死难者的关爱。他在恨,恨自己无法在战场上与法西斯面对面地较量,恨自己只是用这微不足道的一跪来弥补对波兰人民的伤害!是什么,让波兰人民眼中复仇的火焰渐渐熄灭?是什么,让30年来波德交好?是那神奇的一跪中包含的无限深情与关爱,在波德人民心间架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

当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当歌舞升平平息了挚情,当阿谀奉承迎合了庸人,当追名逐利害苦了百姓……我不禁想问:世上还有真的关爱,真的怜悯,真的同情吗?然而,当这位铁铮铮的男儿在华沙人民英雄纪念碑前跪下时,我懂得了怜悯与关爱的真正含义。

当残阳滴尽最后一滴血,当白浪翻着最后一朵波涛,他们的名字,依然在我心谷中回响。掩卷长思,关爱他人,关爱社会,让世界充满爱,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加和谐,安康!

篇3:关于关爱社会作文

作为小学生我觉得热爱社会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我们要成为一个热爱社会保护社会的人,所以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

说到社会,我不由得不想到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毁灭给国家造成的损失不堪设想,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的打击,所以我们这一代人要保卫祖国不要让祖国受欺负。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我经常见到有人以强欺弱我也不敢去阻拦因为我怕挨打,但是看到那些受欺负的人我感觉他们是无辜的不应该受欺负。有一天,有一个人来抢我的钱,我心惊胆寒的说:“我…我没钱。”正在我害怕之时一个警察来了,我想终于有救了。警察帮助我摆脱了他。从那以后,我就不再惧怕这些欺负我的人了,我看到有人被欺负我也会去帮助他们。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有一个人被欺负了,我就对那个人说:“你要是还欺负他,我就告诉警察。”他立马就跑得远远的了,以后就没有人敢欺负我了。

我们只有和睦相处,祖国才有美好的明天,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篇4:关爱残疾人社会心得

尊重、帮助、关爱残疾人,是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市将关爱残疾人列入“党晖温暖”十大帮扶行动,当作一件民生大事,大力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为残疾人提供周到细致服务,让他们共享发展成果、感受社会温暖。

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全面落实。我市依照政策规定,认真核实申报对象的身份和残疾类别、等级,建立一人一档,加强残疾人“两项补贴”审核,实现动态管理,公开透明公正,做到应保尽保、精准救助。截至12月,全市一、二级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11108人,低保残疾人享受困难生活补贴10443人,市财政以社会化的形式每月把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全部发放到位。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成效显著。为做好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市残联在精准上下功夫,先后为5名听力残疾人发放助听器10台,为27名肢体残疾人安装假肢、矫正鞋共花费10.1万元,为全市有需求残疾人免费发放辅助器具2301件。其中,为贫困重度肢体残疾人发放轮椅439辆,为肢体残疾人、视力残疾人发放坐便椅、手杖、盲杖等辅助器具1856件。精准适配辅助器具,有效提升了残疾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还为全市3274名建档立卡残疾人全部进行家庭医生签约。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扎实推进。我市把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纳入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根据改造对象的残疾类别、残疾等级和家庭实际,一户一设计,“量体裁衣”个性化服务。为贫困残疾人修建坡道16处,地面平整硬化21处,安装坐便器79个、扶手43个、低位灶台42个,发放轮椅129辆、助行器43个、护理床75个。改善贫困残疾人居住环境,为实现脱贫创造了良好条件,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残疾人证办理程序规范便利。本着规范、便利、惠民原则,对残疾人办证程序进行规范梳理,制定了残疾人证办理提醒卡,严格规范办理程序。市残联还组织医生、专家深入全市29个乡镇,进村入户,为行动不便、出行困难,无法到市里进行评残办证的残疾人上门免费办证。开展贫困残疾人证办理清零行动,共下乡办理残疾人证600余人,其中入户办理100余人,确保让每一位符合残疾标准的残疾人贫困户及时办证,享受到各项扶残脱贫政策。

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以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康复服务质量,共有88名贫困残疾儿童进入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46名脑瘫残疾儿童进入市妇幼保健院,38名贫困残疾儿童进入市益乐迪残疾儿童特殊学校进行免费康复训练。5名申报人工耳蜗的残疾儿童申请资料已上报省残联,其中安置4名在商丘市残联进行术后康复训练,1名在郑州市未来康复机构康复训练。还通过“一卡通”,为全市614名下肢残疾人发放燃油补贴款16万元。

残疾人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为70名符合条件的学龄前残疾儿童发放助学金21万元,减轻了学龄前残疾儿童家庭经济负担。开展残疾人青壮年文盲扫盲活动和残疾人实名制就业培训,深受残疾人学员欢迎,共培训各类残疾人1097人。新建1个省级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拨付扶持基金20万元。举办残疾人运动会,50余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并根据比赛结果,推选5名残疾人参加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获得了“一银四铜”佳绩。

篇5:关爱残疾人社会心得

《关爱残疾人》是辽海版《品德与社会》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同在阳光下》中的第四个主题,本活动主题包括“让我来试一试”“他们的付出与奉献”和“社会的关爱”“爱心使者在行动”四个子课题。为了使整节课的活动内容更加充实,更具有说服力,我把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整合为本活动主题——《关爱残疾人》。

本堂课的设计采用板块活动设计,分“了解残疾人生活”“体验残疾人生活”“怎样帮助残疾人”“政府关心残疾人及他们取得的成功”四大板块。设计这四大板块具有层次感:先是了解残疾人生活不易,在通过体验、感受不便,使学生想办法帮助残疾人,政府没有忘记残疾人为他们提供很多便利设施及对他们的关爱。最后应把他们平等对待他们、把他们当朋友。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教材从儿童生活和社会实际切入,注重儿童在真实生活中的感受,体验等,主张结合具体生活实例,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以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因此,我在教学《关爱残疾人》这一课时,我设计“蒙上眼睛找笑脸的书”、“单手尝试穿衣”、“尝试盲人写字”三次体验活动,力求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接轨,使学生感受到残疾人的生活难处,从而能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而积极主动地想帮助他们。一上课,我让学生闭着眼睛来找

讲台上的有笑脸的书,让他们初步体会到作为盲人找寻东西是多么的不容易。接着又让学生体验手臂残疾人穿衣的感受,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困难然后再通过双手穿,作为对比让他们感受到单手穿衣多么困难。体验盲人写字这环节,有很多学生体验到闭上眼睛写的字和平时写的字有很大的区别,学生看完自己写的字都笑起来。模拟体验后,请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一开始,孩子们感到活动有趣,发笑不止,但随着体验活动的进展,孩子们感到在他们看来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残疾人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困难。他们需要别人的关心与帮助,从此,“同情和帮助残疾人”这一道德品质就会在学生以后的生活逐步养成。这时向孩子们介绍张海迪、贝多芬、无臂成才少年彭超、残奥会运动健儿自强不息的先进事迹。通过残疾人励志成才的故事,让孩子体验、感悟到残疾人的“身残志坚”的品质,激发孩子学会从内心懂得敬佩与尊重残疾人。

真实的体验丰富了学生的内心感受,促进了学生道德认知的内化,引导了学生的道德行为,使知、情、意、行在儿童道德生命成长过程中成为和谐的整体,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有效地实现了课程目标。

接下来,我引导学生了解残疾人“无障碍”生活环境。

师:你们知道吗,我们国家为了保障残疾人的利益,设立了助残日,设制了助残设施,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呢,老师课前布置同学们进行调查,谁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跟大家说说?

学生交流,了解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

课前,我还制作了幻灯片,让学生认识盲道,推荐阅读了报纸上的一篇文章《为何盲人对盲道敬而远之》,使学生明确,关爱残疾人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相关专题